关灯
护眼
字体:

九零年代傣家美食[美食](13)+番外

作者: 喃米 阅读记录

农村人早上起得早,出了学校,就看到几个挑着水桶的农妇,玉温心里一喜,便跟着她们走,在村子中心的大青树下,果然看到她们正在打水。

等打水的人走了,玉温才带着玉香去到下游洗了把脸。

泉水清澈冷冽,她捧了一捧送进嘴里,果然入口甘甜,带着丝丝茶香,大名鼎鼎的“福村泉”果然名不虚传。

简单的梳洗完毕,俩人又回到了村委办公室,在门口的石凳上坐了一会儿,村长来了。

村长名叫崔天才,有五十出头的年纪,头上已经有了白发,但皮肤黑红透亮,体格粗壮,说起话来声如洪钟,是典型的庄稼人的长相。

听完玉温的说辞,又查看了俩人的身份证和户口,确实是从榕林来的不错。

崔天才把身份证明还给玉温,又问,“那你们怎么不回榕林去?”

他的逻辑没问题,既然庄慕市待不下去,那就应该回到家乡榕林,榕林茶也是很出名的,在这里谋饭吃,还不如回到原籍,做什么都方便些。

玉温面有为难之色,半晌,略微红了脸,

“不瞒崔村长,我父亲是病逝,家里钱都给父亲治病,我们这次来庄慕,还是亲戚好友给凑的路费,现在也是连回去的路费都没有了,实在没办法这才迫不得已来到福村。”

崔村长往他那泡了半缸茶叶的大搪瓷水缸里续上开水,

“你们要留在这里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我们福村的茶山都是承包给各家各户的,村里只负责后期的加工,比如萎凋、杀青、揉捻之类的活计,这些都是雇村里的妇女来做,有专门的定额,现在名额是满的,倒是...”

村长端起泡开的茶叶,吹凉一些,吸溜喝了一口,才说,

“倒是有个给茶叶称重的活计,之前是苏会计做,后来上面提出称重和登记必须要两个人,这个活计倒是空缺的,只是...”

他又端起茶杯,吹一吹,继续吸溜吸溜喝着。

这村长说话大喘气,玉温听得心里着急,要不是有求于他,要按玉温在阴间的脾气,直接把他的头按到茶缸里也说不定。

等他呷了这口茶,才说,

“只是活计轻,所以工资低得很,一个月15块钱,看你愿不愿意干。”

这个工资不能说很低,简直和白干差不多。

哪怕在90年,庄慕市最普通的工人最低收入也有八·九十块钱一个月。

就拿清泉镇来说,小馄饨是8毛钱一碗,15块钱也就够买18碗馄饨,这村长还真是老谋深算,真敢开口。

玉温心里有气,可也不好明面发作,谁叫自己是来求人的。

她想了想,也提出了条件,

“15块钱我愿意干,但是村里得给我们母女提供一处住房,偏僻点不怕,但要有个能养鸡的院子。”

她这个要求让崔有才有些为难,村里的房子家家户户都有院子,但虽然有院子那它也都住着人啊。

村长沉默着,把那缸茶喝见底了,才站起身来,

“福山脚有间空宅,我带你去看看!”

福村依山而建,四面都有群山环绕,其中最高大的一座山就叫做“福山”。

福山早些年是没有开垦的,上面长了不少野生茶树,后来包产到户,这些茶树也就划分到各家的责任田,和人工养殖的茶树混到一起了。

朦胧的云雾间,福山上的茶树绵延不绝,空气更是十分清爽,一路走来,人的精气神都好了许多。

村长说的宅子就在福山脚下,空荡荡的一大片空地上,孤零零地立着两三间红砖平房,左右都没有邻居居住。

跟着来看房的玉香奇怪地问,“谁家会把房子盖成这个样子?”

一般人家盖房都会规划出堂屋、卧室、厨房的位置,可这房子三间一样大,三间一个朝向,门口的院子又有点大得过分,像个大操场。

崔有才憨厚地笑着,“农村人盖房不讲究这些。”

玉温似乎听到汩汩的流水声,她屏住呼吸凝神去听,真的有流水的声音。

“村长,这附近是有水流吗?”

村长往前两步,扒拉开挡住院子的一大丛竹林,还真有一股水从这里流过。

“这股水就是引到村子中心的泉水,你们住在这里,话我可先提前讲清楚,水你们可以用,但不能污染它,这可是全村人的生活用水。”

看完房子,三个人又一起回到村委办公室。

崔村长走路如风,就是苏茶说的那种风风火火的人,不一会儿就把玉温母女甩在身后。

玉香这时才小声给玉温说,“阿温,我总觉得那个房子鬼气森森的。”

“你别想那么多。”玉温安慰道,

“是太久没人住才那样的。我看那个房子很好,附近有水源,又没有隔壁邻居,住着清净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