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几分熟(153)

结婚么,去民政局排个队就行了,这听上去又经济又简单,以至于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自己生活在一个商业社会,婚姻制度的产生从根上说就是某种商业模式,只不过人们在这个模式上增加了一层爱情,给这种模式包装了一层华美的滤镜。

那么,如果剥离掉爱情呢?比如张葭夫妇,他们的眼光就比较实际,将婚姻看成纯粹的商业模式,搞不懂爱情,但搞得懂钱,搞得懂自身利益和对方利益的拉扯。反过来,这件开头看上去很简单,很经济的商业模式,一旦你将它看轻了,想少了,那么结局就是处理一堆烂摊子。

张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结婚之前,人只要能静下心来,用半天时间去计算离婚成本,就会立刻清醒,会明白这种开局简单的商业模式就是一种陷阱。你以为你省事了,你跳进去了,等你想要爬出来,会发现需要耗费半条命作为代价。所以我们就花了一些时间,先把这个坑探索清楚,先做好出坑的功课,还把出坑的梯子找专人定制好,等一切妥当了再跳进去。”

一些专家总在抨击现代人的婚姻观,还想利用几条政策就力挽狂澜,扭转趋势,让大家都去结婚。

然而事实就是,传统的婚姻观正在“崩塌”,这不是社会的退步,而是某种进步,没必要抨击或逃避。政策可以改变,但人的思想无法改变,当一个趋势出现了,它就是出现了,它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它代表了一群人的意志。

这就是为什么每当有专家“大放厥词”,都会引起群嘲的原因。

婚姻是一种选择,一种态度,你可以选择入,也可以选择不入,但无论入不入,都和对错无关,无非是选择不同,价值观不同,立场不同。

有人说,未来社会会有三种“婚姻”模式,传统婚姻,不婚主义,开放式婚姻,它们的比重是相当的。无论大趋势是否真是如此,最终时间会证明一切。

而站在叶沐个人的角度,她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也没有数据支持,只是依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接触的人群来看,似乎选择不婚和开放式婚姻的人越来越多了。

张葭选择的就是开放式婚姻,丈夫是她的初恋,也是最纯的一段,他们在一起时就只是拉拉手,亲亲嘴,就因为大学所在不同的城市而自然分开。

等到再相遇,那是在一个同学会上。

张葭笑着给叶沐科普,说同学会就和职场一样,故事和事故都很多,而且这里还是出轨和乱搞的高发地,每个人的白月光和朱砂痣都在这里,在被生活、工作、婚姻折磨的人不人鬼不鬼的时候,每个人都想着逃离现实,并拿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在同学会这块培养皿中踏上一次寻找青春(纯真)之旅。

虽然最后一定会证实,这些不过是泡沫和海市蜃楼,可依然无法阻止人们往下跳。

张葭和丈夫就是在同学会上再次看对眼的,他们都想着还没有睡过对方,于是当晚就去开房。

一夜大和谐下来,两人都很尽兴,转眼就约了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第N次。

当然,他们见面不可能只做那件事,还会聊一些事,聊价值观,聊人生,聊未来。

两人经过一番身体碰撞和价值观碰撞之后,发现竟然一拍即合——这或许就是在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就喜欢上对方,进而发生“初恋”的根本原因吧。是感觉在为人群分类,他们骨子里就是一类人。

总之,张葭和丈夫决定结婚了,而且一切都是在床上商量出来的,包括各自找律师草拟婚前协议,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的分配问题,如果有了孩子应该如何抚养,如果离婚了抚养权归谁等等。

张葭说:“你看,因爱而结合的男女,在踏入婚姻时,除了爱什么都不考虑,以为爱是魔法,可以打败一切。可是如果、万一、假如婚姻破裂了呢,曾经那对说爱的男女,这时候聊的都是实际利益,都是生意散伙了该怎么分配的问题。所以说,婚姻说到底就是一门生意,你从一开始就把它当生意对待,扯掉遮羞布,这也不影响你谈爱,反而还更有助于提早看清自己,看清对方。那些以爱为名,实际上只是在为自己争取利益的人,都是伪君子,而我们选择的是先小人后君子。总之就是,不要高估自己,低估人性,不要小瞧婚姻制度,更不要拿爱情当幌子。”

后来,张葭请全部门的人一起到“夜生活”喝了顿大酒,预定的还是张葭曾经给叶沐科普过的最好的包厢。

叶沐也随了份子钱,除此之外还送了一副油画给张葭。

油画的尺寸不大,也不是出自名家之手,只是叶之鸣签约的其中一名中流画家的作品,叶沐自掏腰包,将油画包装好,再让画廊负责送货的工人送到张葭的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