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勉强科举日常(122)

作者: 不懂云 阅读记录

方瑜逗他:“别放弃啊,做人嘛,总还是要有远大的志向,说不定哪天就能成真了呢。”

关秋茗对着方瑜左鞠一躬,右鞠一躬,口中讨扰道:“哎,秀才郎您可高抬贵手吧,这志向最适合您了,小的就等着您以后当大官和学政来提携我呢。”

又隔了两天,刘勤书见府学忙完了,才带着方瑜去府学拜见师长。

府学果然气派,来往之人皆是一身书卷气。

方瑜见到了两位训导先生,恭敬拜见,然后就是考校学识和回答问题,并没有什么特殊的。

就是两位训导先生和方瑜多聊了几句闲话,问了他家里的情况,又问了他从小的学习进度。方瑜老实地答了,两位训导听说他是农家出身,又是五岁半才开始学习的,今年九岁第一次下场考试就一口气考到了秀才,都十分惊异。

“你以九岁稚龄就夺得了县案首,院试也考了第十,真是少见的英才啊。只是有些可惜了,还是能在潜下心学两年,你兴许还能中个小三元呢。”

一位姓江的训导先生对方瑜亲切地指导道:“我之前看过你院试两场写的卷纸了,文章结构严谨,夹叙夹议,引经用典也恰到好处,就是文笔还欠点火候,文辞也过于平实,还需要几年的锤炼,等明年开春你正式来府学上课时,我们这些训导先生会再好好指点你的。”

方瑜谢过江训导,然后跟着刘勤书回了刘宅。

在这段时间,方瑜还收到了不少文会的邀请,还有宴饮的邀约,都是这次同榜考上的秀才举行的。

宴饮的邀约方瑜就借口年纪小推拒了,文会的却不好不去。

说实在话,方瑜对这种庆功性质的聚会并没有什么兴趣。一是他和这些人都不熟,年龄差距还比较大,说话都说不到一起去。二是科举前路漫漫,不过就是考中了秀才,也不是什么太了不得的成就,有那个胡侃吹捧的时间,还不如读书练字呢。

不过,他再不耐烦也是笑脸相迎因为方瑜知道这里不是现代社会,不能让他继续过独善其身的宅女生活了,他必须融入这个熟人社会,他必须要交际应酬。

几次文会下来,方瑜把同榜的秀才认了个七七八八,尤其是其余九个廪生,他更是都能说得上话了。

哎,到了古代以后,他真是越来越优秀了。

想到这里方瑜就有点悲伤,原先在现代他活得是多么的随性和懒散啊,想来肯定给父母添了不少的麻烦,真是越想越羞愧。

文会中唯一有趣的人就是冯浩贤了,方瑜大半时间都混在他身边,偶尔发呆想些别的事情,就比如说明年的乡试参不参加。

对于这件事方瑜很纠结。

若是不参加的话,等下次乡试就又要来个三年;若是参加的话,方瑜的基础确实很薄弱,他很清楚自己并不是什么惊艳绝才的天才,学了不到四年就能考中秀才已经是顶格发挥了。

在答院试题时,他就已经感觉有些吃力了,之前江训导和他说的话也是这个意思,他必须要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

那就不去了吧,再专心学习上三、四年,厚积薄发,争取十三岁就考上举人。

方瑜把这件事情想清楚了,身上的压力瞬间轻松不少。

剩下的几天里,方瑜会安排好时间学习,然后趁着规定好的午休时间出去逛街,用府学发给廪生的钱粮给先生家和自家亲属买些小礼物。

从同宁府回乐平县的路途依旧颠簸,方瑜用薄荷茶和话梅抵御晕车的难受,一路上走走停停,也算是熬了过去。

可能是归来时心情更好,方瑜这次没有难受到吐,人也更精神一些。

九月初三下午,方瑜他们一行人终于站在了阔别已久的刘家私塾大门口。

看门的下人迎上来请安,等他们走到前院,刘秀才和私塾的学生们都瞧见了他们,气氛瞬间就热闹了起来。

方瑾从教室里冲了出来,一下子搂住许久未见的堂弟。刘秀才也站到儿子身边,欣慰地笑着。

“好孩子,你们都辛苦了。”刘秀才先安慰地拍了拍关秋茗的肩膀,然后再摸摸方瑜的头,对他们说:“你们先去正院,你们师娘准备了不少好菜呢。”

然后刘秀才又笑着说:“行了,方瑾你也跟他们一起先去,你剩下的功课我晚上再考你。”

“多谢先生体恤。”方瑾揽着堂弟的肩膀笑嘻嘻地说:“哎呀,小鱼我都想你了,睡着了梦里都是你呢。”

听到方瑾这话,前院的学生们都发出了类似猪叫的笑声。

等到了正院,吴氏热情地招待了他们这些学生,尤其是对方瑜,那更是体贴入微,比对她亲生儿子还要好上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