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竖子(161)+番外

作者: 蕉三根 阅读记录

她给展言发信息,准备明天跟资方和导演吃饭。

展言回了句“好”,确认没有别的信息要看了,便把手机放起来去洗了衣服。吭哧吭哧把家里全收拾完,往沙发上一倒,再看手机的时候发现群里有了个推送链接,标题是《展言:我没有天赋》。

展言愣了一下。稿子发之前给团队审过了,是田杨杨看的,没过展言的眼。采访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展言都忘了自己说过这话。只看见陈芳芝留了一条言,说写得蛮文艺的,他的宣传却说,粉丝们那边反响不佳。

展言便点开来,一目十行地看完了。

粉丝反响不佳很正常,因为这篇采访没有很直白地夸展言,倒是诚实反映了展言对自己的评价——没有天赋,纯靠运气,作品并没有受到很多的认可……基本都是粉丝不爱听的话。他们当然不会觉得这是展言自己说的,只会觉得是记者在打压展言,在网上把人骂得挺惨的。展言看完了宣传发过来的那些截图,不禁苦笑了一声,不知道这个记者经历了这一次还愿不愿意再采访他。

但其实记者在文章里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觉得展言能够比别人更红、红得还更长久是有原因的——他比别人更好地完成了民众对公众人物极度严苛的要求。没有丑闻,极度自律,甚至不随意结交圈里的朋友,没有私生活,也没有什么脾气,对待工作有一种高度的职业性。记者在文章最后写了,说这种高度职业化背后却有着一种冷漠,展言看起来并没有在他的工作中找到任何意义。他站在火光里的时候,就只是一个沉默而孤独的男人。

宣传在群里责怪田杨杨当初审稿的时候没有把这句话删掉,现在网上有人抓着这句话,认为展言演技不好就是因为“没有在工作中找到意义”。而田杨杨则在辩称她觉得结合前文,这样写出来是表达展言没有被圈里的名利所惑,很清高的意思——更何况作者也不让删这句啊!

展言扫了两眼,懒得介入他们的辩论,横过来躺在了沙发上。

展昭四爪轻盈地落在了地上,“哒哒哒”地走了几步。这个声音提醒展言该给儿子剪指甲了。但是他没动,于是展昭跳到沙发上,依偎到展言的腿边,展言顺手捋了捋他的毛,展昭顺手就给他来了一下子,展言“嘶”的一声坐了起来,无语地看着自己手背上三条红印子,凶手从沙发上跳下去,胆大包天地没跑,还仰着头,挑衅地看着展言。

展言跟逆子大眼瞪小眼,逆子歪着头,天真无邪,张嘴用夹子音给他卖了个萌:“喵?”

展言让他逗笑了,认栽地又倒下来,重新抓起了手机,熟练地登上了海外某个视频网站。他在上面只关注了一个账号,是纽约的一个街头艺术家组织。两年前,这个组织举办了一场街头歌剧的演奏活动,把一台三角钢琴推到了公园里演奏,歌剧演唱者、甚至还有舞蹈艺术家,都一起在表演。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打破所谓“高雅艺术”的壁垒,一度成为了奇观,在互联网上被转发来转发去,最后被展言在无意中刷到了。

他认出了那个弹钢琴的人。因为镜头不多,大部分人都没有认出来这是谁,但展言只要看一眼就知道了。他在笑,整个身体都随着演奏而摇摆,看起来快乐得不得了。展言不知道自己把这段视频看了多少遍,把声音调到最大去听,能听到弹钢琴的人说了两句话,都是英语。他说起英语来很陌生,像是另一个人,可是展言认得他的声音。他知道自己绝不会认错。

因为这次表演的成功,这个组织后来又举办了一场类似的演奏,这一次多了十几秒的镜头,他说了自己的名字,说了年龄,说他在纽约某个艺术院校学古典音乐……

展言当时怅然若失地想,他还是去了纽约。

这种街头艺术家组织都是独立账号,不会每一个视频都火爆到被搬运至国内平台。于是展言自己去原网站注册了一个账号,默默关注着。这个组织慢慢把“高雅艺术上街头”做成了一个系列,据说每周三次,钢琴家Jiang会把这台360公斤重的钢琴推到华盛顿广场,然后在这里演奏。有的时候会有歌唱家,或者舞蹈家一起表演,更多的时候只有他自己。视频也不是每次都有,不过展言后来看到过一个视频,他让一个流浪汉躺到了钢琴下面,然后为他演奏了一曲,流浪汉爬出来的时候泪流满面,画面淡去之后的字幕显示,流浪汉非常感谢钢琴家为他的困顿的生活带来的这支曲子,也许这就是音乐的意义。

江少珩过得很好,至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他过得快乐。展言不知道他应该对此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