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顽帝(174)+番外

这价格,简直良心的不能再良心。

于是他们拿出最好的皮毛和牛羊进行交易,打听他们下一次过来的时间,生怕这次准备的不够充分,又错过了下次的交易。

结果一问才知道,这些商人还带了不少农户过来,他们不光是来买卖物品,这些农户还要在附近开垦农田,部落的人顿时就炸了锅,连忙去找了头人。

等头人去找了明军的负责人后,才知道这些农夫带来的并不是一般的种子,而是一种叫番薯的作物,还有一些特殊的紫花苜蓿草种。

这都是太子殿下命人培育出来,最适合他们这边的粮食作物和草种。

这种紫花苜蓿繁殖十分快,割了一茬还能再长一茬,春夏草木茂盛的时候,甚至可以多割一些下来,牛羊吃不完的就做成青储饲料,这样就不必担心它们过冬的食物。

而那种番薯不但产量高,番薯和番薯叶也都可以喂羊喂牛,成熟的番薯冬天既可以自己吃,也可以作为饲料,甚至还可以做出一种叫粉条的食物来。

这些东西大明的商人都带的有,还热情地做成食物给他们试吃。

那种香甜软糯的口感,一入口,就彻底征服了草原上的牧民。

草原上不产糖,只有在蜂蜜中才能尝到甜味。可无论是草原还是戈壁大漠,蜂巢的存在比狼群还稀罕。

而甜味,是最能带给人幸福感的味道。

有了这种香甜的食物,他们就不用担心冬天没有粮食,只能忍痛杀死尚未长大的小羊充饥。只要能过了一个冬天,这些小羊长大后,就能带来更多的收益,换到更多的番薯。

吃过番薯和甜味的牧民,已经发自内心地接受了这些大明农夫和他们共处一地的事实。

商人们会收购他们保留的皮毛,卖给他们各种生活用品,可这些农夫才是带给他们食物的人,他们不会种地,就算有了种子也没法像大明的农夫一样精心地照料田地,让一亩地里能够长出那么多的番薯。

在第二次番薯收获之后,新一批的商人,又带来了一些文人,大明的官兵管他们叫老师,说是要在草原部族的驻地开办社学,免费教所有人的孩子读书认字。

在鞑靼贵族中都没有多少读书认字的人,但也不妨碍普通人对读书的向往。

因为上次番薯成熟的时候,有大明的商人在镇子里开了第一家酒楼,开始有说书先生在这里讲书,几乎吸引了部落里所有的男女老幼都跑来听说书。

若是能够认字的话,那他们也有机会自己读书,去见识一下部族以外的世界。

“很多人总以为,让老百姓什么都不懂,只能一辈子听从上位者的命令,才是最好的治民之道。”

朱厚照跟杨慎说起办学之事时,颇有感慨地说道:“其实,这只不过是愚民之道。”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用修,你以为,这句话当如何解释。”

杨慎想了想,说道:“以前曾有人解释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百姓可以指挥着他们去做事,而不用让他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所以在隋唐以前,只有世家子弟才有读书的资格,九品中正制,基本上没有寒门子弟晋升的机会。故而有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朝之说。”

朱厚照笑了笑,“那是别人的解释,你的呢?”

杨慎道:“微臣以为,圣人此言,实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就是说,百姓有能力做到的事,就让他们自由地发挥去做;他们做不到的事,就要教给他们知识,让他们懂得更多,才能做得更好。”

“正如太子殿下如今在军工厂和将作监定下的规矩,让匠户们可以发挥所长,只要能做得好的,都能得到相应的奖励和报酬。而那些想要学习技术的人,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技术去学习,正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了新的知识和技术,我们才能做出这些神兵利器来,一战击溃达延汗的大军。”

“恭喜太子殿下,知识这件宝物,必能开万世之太平,现大明之盛世!”

第六十三章

前世朱厚照是偷跑出京城,身边别说史官,连侍卫都没带几个。

出关作战的时候,几乎把大同总兵给吓死,生怕他在外面浪的没边,重蹈英宗覆辙,再来个土木堡事件,他就得以死谢罪了。

好在过程虽然惊险,朱厚照只带了两万兵马,依然靠着调度和游击战,钓鱼似的吊着达延汗的人马,硬拖到了九边守军来援,打赢了那场应州之战。

结果兴冲冲地回到京城向老师报喜,大臣们却压根不相信他能打败达延汗,甚至还认为他们谎报军情,将大败说成了大胜,甚至连朱厚照亲手斩杀敌军的战功,也被当成他抢人功劳,虚报人头……

上一篇:军校的Omega[ABO] 下一篇:穿回过去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