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顽帝(117)+番外

嗯,朱厚照在搜刮那些海外商人带来的东西时,不光找到了玉米,还从一家海商丢在院里的长出芽的垃圾堆里发现了土豆和红薯,倒是意外之喜。

原本这几样作物,都是明朝中后期才正式进入大明国土推广种植的。可实际上,从之前郑和下西洋后掀起的全球大航海之风,就让许多国家的“航海家”们冒险远航,追求传说中金银遍地丝绸满身的国度,自然而然就带来了各地的各种食物交流。

只是一开始双方的交易重点都在贵重的珠宝香料和丝绸瓷器茶叶上,很少有人会去在意那些放在舱底发霉发芽的土豆和番薯能不能卖钱。

直到朱厚照发现了金米后,就立刻让人顺着那个进献金米的人,仔细追查来源和相关的海外商人,把他们船上店里所有能吃的都搜刮来检查验证,这才提前找出了这几样可以让百姓少受饥荒之苦的作物。

伦文叙起初不信,后来问了那些番邦商人,才知道他们压根不懂什么精耕细作,他们的农民就随随便便挖个坑埋上发芽的土豆和番薯,几个月后就能收获一堆粮食。还有他们作为主食的黑面包,种小麦时也是随手一洒种子,能收获多少,完全看天。

至于什么耕作技术,培育手法,那是完全不存在的。

别说伦文叙听的一脸震惊,朱厚照也十分牙疼地回忆起自己在某个黑暗的中世纪魔法世界做任务时,看到那污水横流的城市,随地大小便的“贵族”,一生洗两次澡澡的国民,还有那硬的可以当武器的长面包棍……就有些庆幸自己终于摆脱了那些可怕的任务世界,就算不能留在太平盛世的未来世界退休做个咸鱼,回到属于自己的时代,大不了辛苦几十年,打造一个太平盛世后,一样可以退休享受人生。

对于王守仁的战斗力和指挥能力,朱厚照是完全放心的。

毕竟这位是能单枪匹马就敢去剿匪的狠人,能靠着发动群众和游击战在这个时代百战百胜以少胜多的,简直绝无仅有。

单看他初出茅庐就平了三边九镇沿途的盗匪,就知道那些被安化王府养成废物的庆州军压根不可能是他的对手。

朱厚照就是好奇,这安化王有胆子造□□造反,难道就没想过他收买的这些酒囊饭袋能有多大本事?

朱窴鐇自诩为受天命的真龙天子,还不是一样被打趴下求饶,他这些分封各地的王叔王兄们,还真是被养得废了。

果不其然,很快,朱厚照就收到了来自西北的奏折和资料。

其中有伦文叙请旨留在甘州司农,他想要看着这批海外来的粮食作物收获一到两轮后,确认产量,能够推广向全国后,才会离开。弘治帝闻讯大喜,不光准奏,还给他连升了两级,如今已是正六品的甘州通判,分掌粮盐都捕,辅助知府政务,兼领翰林院编修之职。

如此既不耽误他在甘州种地,还可以保留翰林院的职位,对于以后的仕途大有好处。

不过对于伦文叙来说,皇帝的升官任命,还比不上太子殿下派人送来的书。

那原本是收藏于宫中藏书阁的《梦溪笔谈》和《齐民要术》、《农桑辑要》三套,这些虽非原本,也是朱厚照让人重新整理誊抄出来的第一批书。

毕竟对于朱厚照来说,他就算穿越再多的世界,也没多少亲自种地的经验,对于农牧方面的知识颇为匮乏,正好想起来宫中尚有原版的宋代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元代大司农编撰的《农桑辑要》和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都是关于畜牧、蚕桑、耕种、酿造、储粮等方面的知识,就干脆让人整理出来,快马给伦文叙送去。

伦文叙如获至宝,每日精读之时,干脆手抄了一遍,还写下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一一让人给太子殿下送去。

朱厚照一看,照这样下去,不用再等一百四十年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问世,伦文叙就能自己编撰出一部新的农书来。

这是功在千秋,利国利民的好事,他自然不会藏着不说,禀告了弘治帝后,又派了些人带着宫里相关的藏书去辅佐他的工作。

王守仁那边的奏折寥寥数语,只说他收服了庆州军,已经安排换防之事,清点了庆州军的实际人数,将那些吃空饷和强占士兵屯田的将官都上报给兵部和户部,等候发落。

至于庆州军士兵被占的屯田和军饷,他也跟庆州知府一起落实后,重新补发,当然,这笔钱是从那些将官们家中抄来的,安化王府也赞助了一部分。

有王守仁带兵,安化王府在藏兵谷那些死士压根没翻起半点浪花来。

揽月和唐寅本着求稳之心,原本就固守待援,结果发现援兵居然是王守仁带的甘州军,简直大喜过望。

上一篇:军校的Omega[ABO] 下一篇:穿回过去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