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短命皇帝后(103)

作者: 晋元 阅读记录

但此次要以钟离微为代价,他舍不得。

即便钟相愿意。

叶敛顶了顶后槽牙,既然黄河水患是天意,那改革就自此始。

这次他有耐心。

第55章 舆论反击战

经过近一月的阴雨连绵,进入七月,天气终于放晴。

沐浴在久违的阳光下,汴梁百姓绷紧的心也放下。

黄河水患终于要结束了。

他们也不用再担心粮食涨价或背井离乡了。

事实上,钟相等人在灾区前线赴汤蹈火,汴梁后方的压力却不见得比灾区小。

内忧外患,安稳住如狼似虎的戎狄,打击囤积居奇的商贾,震慑别有心思的官员……

汴梁是大周国都,汴梁生乱,大周堪忧。

黄河水患之初,大粮商囤粮不出,汴梁粮食价格飞涨。

圣上雷霆手段,逮捕了为首的豪商,杀鸡儆猴,遏制住了粮市的邪风。

豪商,私下人脉盘枝错节。

叶敛趁机好好捋了捋朝中的各方关系,顺便薅了一把羊毛。

随着天气放晴,内忧外患暂时解决,被迫安静,不想撞在圣上枪口上的世家豪门终于憋不住了。

钟离微你爱民如子,赈灾就赈灾,什么浑水都趟。

世人皆知钟相甘于清贫,两袖清风,但那是你,不是他们。

涉及到切身的利益,好文雅,忌讳铜臭之气的世家豪门,也端不住姿态了。

正如叶敛所料,大半个朝堂站到了钟离微的对立面。

就连那些平日与钟相交好的官员,也在此时闭上了嘴。

“臣状告钟相越权擅政,被弃先祖家法,恣意妄为。”谏院的小官被推出来试探圣意。

得益于先前的关系网,叶敛很快猜到这个谏官背后之人。

大周先祖有云,“藏富于民,不抑兼并。”

钟离微在黄河诸路丈量土地,试行新税法,按土地面积缴纳税赋,他们岂不是吃亏了。

国人安土重迁,显贵家中谁人不是良田阡陌。

在他们看来,钟相的做法可不厚道。

叶敛的目光落在为首的吕博等人身上。

然而无人站出来。

叶敛也不觉得失望。

人无完人,是人都有私念,他早就有心里准备。

吕博能够在先帝时成为首辅,勉强维持大周这艘破船的稳定前行,称得上为国为民的贤臣。

这也是为何叶敛将科院交给他,另升太傅之职。

太傅作为虚衔,非德高望重不能予。

吕博宦海浮沉数十年,怎么能看不出大周土地兼并的危机。

或者说满朝文武都心知肚明,只不过默契地避而不谈。

但他们是利益的获得者,自然是愿意掩耳盗铃。

吕博心思谨慎,面面俱到,难免失了锐气。

他自己也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的脾性不和圣上心意,于是急流勇退。

果然,圣上看他识趣,多有敬重。

这样的人是聪明人。

聪明人计算得失,吕博不想趟土地改革浑水。

既不阻扰,亦不支持,全凭圣意。

叶敛向来不对人性抱有过高的期望。

但这也凸显钟离微的难能可贵,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舍生取义的。

叶敛不是圣人。

可谁又不想和圣人交好呢?

关于钟相的弹劾,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叶敛无意让钟离微站上风口浪尖。

面对站出来的谏官,叶敛笑了,淡声问了一个不相关的问题,“莱国公,这是谏院第几次弹劾钟相擅权了?”

莱国公装傻道,“老臣年迈,记不太清是第几次。”

“记不太清,舅舅是真糊涂了。”叶敛淡淡道。

被点名的莱国公抖了抖,请罪道,“微臣庸碌,谨遵圣意。”

两人好像是闲聊,却让众人不禁想起前人弹劾钟相的下场。

貌似下场都不怎么好……

叶敛对他的识趣很满意。

莱国公:大腿果然不是好抱的,可惜他白花花的银子。

“钟离微他是首辅大臣,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黄河水患凶险,朕予钟相自便之权,有问题吗?”叶敛似是疑惑,显然是不耐听这些老套的弹劾。

叶敛冷声道,“黄河诸路深受水患之害,流民遍地,民不聊生,钟相试行摊丁入亩是权宜之计,谏官要是不辨是非,就是朕的过失。”

叶敛的话说得很重,但也是刚柔并济。

先将钟离微改革的事揽到自己身上,又用一个“权宜之计”安抚住众人。

既是权宜,何必跟圣上争一时长短。

不如等龙心大悦时,另行商议。

或者……

几大高门交换了眼神。

众所周知,功高震主。

圣上有建功立业之心,频频出手,但若钟相的名声强过圣上呢?

对于一个年轻气盛的皇帝,此为诛心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