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荣华记(676)+番外

作者: 妙妙周 阅读记录

齐言侧耳倾听片刻,觉得有点耳熟,但也没想起来。且想着乃是元宵,就打算先行告退离开。

他刚站起身,却见吴王宁祯扬握着的折扇脱落在地,也似无知无觉;

漕政陈宣襟前沾了大片酒渍,正拿汗巾慢慢擦着;

总兵赵越北则已大步离席,直接走到水边阑前,双手扶阑,死死盯向戏台。

齐言疑惑不已,转头去看身边的杨世南,杨世南亦摇头叹息,半晌察觉他的目光,朝他看来。

杨世南双目炯炯有神,放声笑道:“齐兄,我曾以为妇人德不足称,才不足夸,当以色为主。如今看来,倒是我杨某人眼界太窄!”说着,就自行倒酒,连喝六杯。

唯独宁臻睿端坐,一手搭在膝上,一手按在桌沿,忽地唤道:“倒大碗酒来。”下人急忙用黄杨木托盘呈上满满一海碗,宁臻睿仰头,一饮而尽。

主桌上诸人的怪异情状让齐言看了,只觉万分不解。忽听园内众人齐刷刷倒抽一口气,全露出骇异万分又惊艳万分的神情。

众人齐刷刷叫道:“怎么是她?”

齐言这才扭头去看戏台,原来那花旦已全然转身,放下掩面水袖。他不可置信把眼一眯,再三确认,竟然真是一个熟脸——其人年前先后两次倾倒都中,引万人议论。

这花旦唱到一半并不继续,而戏中钦差也没有按时登场,花旦反而提裙下台,朝这边走来。

园中众人已是全部目瞪口呆,讷讷相问这是怎么回事,为何旦角竟是这人,为何唱到一半就下来了……独主桌上的人露出或了然或震惊或怜惜或不可置信的复杂表情。

齐言心思电转,想起沸沸扬扬的童谣,想起轰动一时的《洗冤录》,那申家女儿对天哭泣后跪求一位御史钦差,请其彻查冤案。

他第一时间去看宁臻睿,主桌上其他人也神色各异地在看宁臻睿,宁臻睿终于站起身,神色半愧半怜,似乎在等她过来相求,一旦开口便立时应下。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也出乎齐言所想,这花旦没看宁臻睿或任何其他人等,反而在众人意味不明的注目下,一步一步走到自己跟前。

她轻声道:“都御史大人,我要向你告状,我要谒阙诉冤,请齐大人开恩。”

齐言按住心底种种震惊震撼,顾不得周围人的千种神色,死死盯住她:“你可明白,越级上诉,要先在都察院受杖刑?你可明白,若是查无实据,或有其他模糊余地,别说名声名节,你的性命都会不保!”

这花旦拔钗散发,“我都明白——”

她袖出一封血书,唱戏的水袖垂落下来,露出一截皓腕,上头布满狰狞新痕。

在众人的倒抽气中,她态度决然,“请大人为我父母洗冤!”

“我苏妙真,正是安平居士!”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我写了宁陈赵三个人的视角,最后全部作废,还是选择了路人齐言视角。我这两天真的没偷懒,真的是在反复写反复删。

第289章

当晚过后,有两件事连夜轰动京城。一是苏家女儿当着上百勋贵的面,请求左副都御史彻查父母冤案;二是这苏家女儿就是安平居士,她昔年以笔写趣,如今用墨诉冤。

十四日黎明,苏妙真衣素脱簪,步行进到都察院大堂。

这日万人空巷,全挤到都察院所在街道去看热闹。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衙派了一拨又一拨的人前来维持秩序、疏散人群,观者仍是如潮,弄得水泄不通,甚至险些造成踩踏事故。

除开普通百姓,又有许多高门勋贵前来,有苏妙真认识熟知的,也有她不熟悉不认识的,都在公堂外或指指点点,或安静观望,甚至还有进来旁听的。

苏妙真镇定自若,拒绝掉齐言为她做保的好意,坚持受完杖刑。又在万众瞩目下,强撑摇摇欲坠的身子,一径走至宫门口,敲响登闻鼓。

登闻鼓闲置多年,早成了摆设。看守尉官起初吊儿郎当地要赶她走,在看到一同前来的齐言等高官显贵,和摩肩接踵的围观百姓,才急忙前去传送状纸。

苏妙真强忍剧痛,撑着一口气跪在宫门口,好在她来之前就吃了大量提神药物。

如此跪到日正中天,再跪到金乌西坠,直到等来乾元帝下旨彻查慕家的消息,才松懈精神,在一片惊呼和无数目光中,昏倒下去。

等再醒来,已是正月十八。

她不管身上痛楚,也不听姐妹阻拦,披上氅衣戴上眼纱,亲自往棋盘街等地走了一趟,见大街小巷无人不在讨论此事,无人不是义愤填膺。

而茶馆酒楼戏院也不管还有禁令,又开始讲《洗冤录》演《洗冤录》,这才稍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