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年代女首富(673)

程厂长背稿背的真认真,大谈特谈飞天冰箱的发展规划。

什么“我们是做不到5年后还本,但我们能保证5年后我们飞天冰箱出问题我们还管修,不会撒手不问。”

什么“比起吸引顾客,一次性掏钱做一锤子买卖,我们更加愿意和顾客建立起长期的良好的关系。顾客买了我们的冰箱,我们就得对顾客负责。我们不能饮鸩止渴,今年把后面5年的钱都花了,顾客前脚买了我们的冰箱,后脚我们都要倒闭了。”

等等等等,滔滔不绝。

好些人看着看着都笑了起来。

因为这个程厂长还提到了国库券,建议本来就没打算消费,本着白拿一台冰箱白拿一台相机,不拿白不拿心态掏出了几千块的顾客,别买东西了,还是去买国库券吧。今年国库券年息14%呢,不用五年,三年后就能拿42块的利息。这不比还本销售的买卖划算多了吗?还不怕到时候还不上钱。

众人听得茅塞顿开。没错啊,还本销售听上去是漂亮,但风险高,而且实际利润也没那么大。再说一笔钱砸进去了,后面要花钱怎么办?

老阿姨气呼呼地跑回来了,老大不痛快:“我要去买那个白雪牌冰箱了,三年就还4成的钱,才800块。我要是掏2000块钱买国库券的话,都能多拿840块了。再说了,它的冰箱值2000块吗?说不定就是虚价。”

旁边的人再一算,都觉得好像真亏了。

妈呀,一个连国库券都不如的东西,为啥还要争着抢着买?图啥呢?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国库券超级不受欢迎,大家已经被强行摊派政策搞得苦不堪言。不然今年也不会提到14%的年息。可即便这样,从春天发行到现在,还是卖不出去。

现在,大家连国库券都不买,非要往可信度还比不上国库券的玩意上砸钱,摆明了好像有点傻。

不,是不是商家觉得他们傻,能骗一笔是一笔?

这感觉可真糟糕。

电视机里的程厂长还在给人支招呢:“关于还本销售,如果要搞的话,希望厂商可以明明白白地说清楚,300块钱的东西,如果你明年还60,这60块钱是怎么来的?后年还80,80块钱又是怎么来的?跟大家伙儿说清楚。你产品的成本是多少?出售价格是多少?毛利润是多少?经营管理费用是多少?上缴的营业税又是多少?最后你到手的净利润再刨除给工人开的工资啊还有工厂的各项开支啊还剩多少钱。这个钱够不够你承诺的还的货款。如果不够的话,就不要自欺欺人,利用我们顾客的善良和对你们的善意来骗人。要是把自己先前犯的错误导致的恶果转移到顾客身上。顾客又不欠你的,也没做过对不起你的事,那凭什么要被坑?”

这时代的老百姓虽然没有什么金融理财的意识,但对钱的感情很朴素。大家会一时头热,但冷静下来也挺迅速的。

2000块钱的冰箱不是花20块钱吃桌席,到时候钱不还不回来反正吃自己肚子里了,骂一声晦气拉倒。2000块钱,能干很多事儿了。到时候还不了怎么办?

就像新闻里说的那样,除非他们的成本很低售价虚高,否则绝对没可能还上。但这样道德败坏的工厂,到时候即便有钱,他们肯还吗?

1989年,是全社会各个产业被三角债绑架的年度。不关心国家大事的人都晓得讨债究竟有多难。只要想想那可怕的场景,大家原本还火热的心就跟被泼了凉水一样,忍不住打起退堂鼓来。

逛商场的顾客大部分住的都不远,这就意味着熟人极多。

本来就没打算买冰箱的人这会儿看到自己熟人在白雪冰箱的专柜前蠢蠢欲动,他们就赶紧热心肠地跑上前,把人拉过来看反复播放的采访录像。

虽说天底下做买卖的都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把自家的东西吹上天,把人家的东西说的一文不值。但只要人家讲的的确在点上的确有道理,那你必须得听一听啊。

白雪冰箱专柜的售货员原本忙得不可开交,可渐渐的,过来要开票的顾客就越来越少。

她本以为是时间太晚了,商场快关门了,所以顾客们都走了。结果一抬头,这还不到9点啊。七月天,晚上9点是正热闹的时候呢。

等等,怎么回事?人都跑哪去了?难道别的地方还100%的货款了吗?

售货员憋不住了,跑过去看飞天牌专柜。要是这边100%还款,那生意肯定会被抢走,她的好日子就只有今天一天吗?

等她跑过来一探究竟,差点没被气炸。

开什么玩笑啊?他们柜台刚用还本销售的方法卖出了这么多冰箱,这边就说还本销售是骗局,这样当场拆台,到底闹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