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女观察日志(11)

作者: 不识 阅读记录

谢祯喜欢虞楷。不说历朝历代的皇室,就是民间,楷书也以欧颜为主,最多再有十之一二琢磨魏碑。像虞楷这种外形毫无特点,只靠一口清气的书体,如果不是自小师从大儒又勤学苦练的太女殿下,这个年纪也大成不得,更不必提喜不喜欢。

因为外形没有特点,蓝蔚看得也很轻松,谢祯这次也算是裁决得任性,她直接注明梅义该贬官远放,二十九个人处决,那一根不同流合污的独苗免罪放归原籍。

蓝蔚本来瞧这案子判得是重,谢祯插手似乎是良善之举,但救一个人杀二十九个人,就可以看出谢祯也不是奔着救人一命去的,她就的是公正,虽然是长宁帝制度下的公正。

但这毕竟是个皇权至上的时代,自己也不该有道德优越感,蓝蔚提醒自己,可一提醒,她倒有点周身发冷了,三十个人的命运啊,一笔就变了。

“这个方克勤,好像有个拜在师父门下的儿子。”谢祯放下笔,交给蓝蔚让她归置一边,忽然换了副闲聊的口吻。

谢祯所说的“师父”是宋濂,像桂彦良虽然也是她的文字老师,但不像宋濂领储君少师衔,所以只尊称“先生”。宋濂自六岁带她读经,是真有半子之情,本来长宁帝的意思是李善长少师、徐达少傅,把功勋全绑在东宫上,可以说现在的场面是因为谢祯拿五十藤条硬生生换了宋濂的职位。

虽然长宁帝很快就把三师打成了翰林一样的清贵职位,用詹事院、左右率府为谢祯笼络功臣,但谢祯既然把宋濂推上了少师衔,除了是为了坦坦荡荡叫宋濂“师父”,还是告诉长宁帝,自己对宋濂的师徒情谊——当时宋濂编《元史》,被长宁帝斥责,先贬编修后要下放为知县,不是谢祯这横插一杠,又不知道会有怎样的磨难。

“殿下说的是,臣上次在宋府还见到了,宋大人对其夸赞有加,不过也叹息不通实务,要是能学得殿下半分也够。”

“是先生在损我还是师父要提点我?”谢祯不免失笑,“方克勤今年五十,儿子至少也得二十来岁了吧,向我学习……那我得把餐餐饭改成吃书才行。”

桂彦良摇摇头:“殿下说笑了,虽然读书殿下确实不敌方孝孺,但对待时政,浸淫案牍多年的寻常官吏也拍马莫及,这番前往讲武,殿下也就真的学尽了治世道理,臣也没什么可以再效劳的了。”

“……先生要走。”谢祯用了肯定的句式。

桂彦良点点头,站起来向谢祯行了一个大礼,谢祯连忙去扶,但他执意行完,而后道:“三位皇女已近七岁,也要就藩,十皇女封在徐州,臣要跟去了。”

谢祯慢慢将气吐匀,半晌才说:“先生家在徐州,此番也是父皇的恩典,只望先生保重了。”

--------------------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背景补充:

方孝孺,朱允炆的臣子,忠义不屈,靖难被朱棣诛十族的那位“读书种子”,其实私以为姚广孝作为敌方军师给出这个说法,没有夸奖他的治政能力,只能说做翰林挺好的。

李善长,前面讲邓镇的时候提到过,本身地位相当于朱元璋的萧何,封的是韩国公,手里还有丹书铁券,儿子李祺,娶了朱元璋长女(现在也尚了秦王),但都没用,要清算的时候该杀杀、该流放流放了。

第6章 长宁十年(3)

那天又过了两个时辰,谢祯就把桂彦良和蓝蔚都送走了,据一水说那晚她通宵批阅到了二更天,不久又去上朝,但蓝蔚以佥事名义在早朝的站位远在殿门之外,看不到她的真实情况。而一水透了那么一句还是因为谢祯派她来嘱托蓝蔚近日不必去清宁宫。

理由是宫内正在准备太女出行,十分繁杂,不宜召外臣入内,另外长宁帝拨了上直卫指挥和蓝蔚随锦衣卫扈从出行仪仗,蓝蔚自己也该好好作准备。

但蓝蔚觉得,谢祯的状态大抵不好。桂彦良一个人也许只是让她难过,但宋濂在正月初六先一步致仕和这并不是1+1=2的效果,毕竟换句话说,她最依仗的两位老师,都离开了她。

这样想来,蓝蔚还很庆幸谢祯要去讲武,离开京城去外面转转,虽然会累个半死,但换个环境总会心情好上不少。

至少不会让她在一个事实里丧失希望——

作为帝国的继承者,她将被迫送别很多很多的人,宋濂的折子、桂彦良的当面,都还算道了别,而更多的人,将不告而去。

当时蓝蔚还没有想到后面那个道理,先按下不表。

正月二十那天,谢祯的仪仗浩浩荡荡地出了京,蓝蔚在她前面一站的地方,与上直卫指挥一路作前驱,后面的卫卒大概有五千,令旗清道仗鼓铜角一个不少,架势反正是不小。

上一篇:四序同尘 下一篇:七年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