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行官途(415)

作者: 残缺的无奈 阅读记录

有人说这是信息不足的市场,实际上信息还没有产生。资本市场的信息来自消费市场,消费市场还没正常运作,如何产生正常的信息?

俄罗斯把自己的国有财产,包括一些自然资源,估价为120亿美金,还不如西方的一个大点的企业值钱。赵华自己此时的资产,都有二百亿美金,而倍于我来说的国有财产。这也说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估价。因为企业的价值在于它的赢利能力,在消费市场还没建立的时候,不知道资本的赢利能力,所以无从估价。

盖达尔的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把产权分了,企业变成私有私营,那就会生产大量优质的消费品,因为西方国家就是这么个状态。

对于这个错误,有一个很好的比喻:西方人住着两层楼,俄罗斯人很羡慕。俄罗斯人也想盖两层楼,但是俄罗斯人却是从第二层开始盖起,第一层是空气。结果这楼就盖塌了。

这第一层楼就是消费市场,第二层是资本市场。西方顾问和当时总理盖达尔,都想从第二层开始盖,就是先建立资本市场,这时(92-―94年)消费市场还不存在。这时的资本市场没有支撑物,它必然倒塌。

而且,这个资本市场设计得十分可笑,其规则根本不可运行。

私有化的方式是政府发给每个公民“私有化证”(92年9月1日发放),这个证大约值一万卢布。这一万卢布不是现在的一万卢布,而是91年的一万卢布。因为在91年根据政府估价。每人可以分到合当时的一万卢布的国有资产。发完这个证,政府就让公民自己拿着这个证,到国有企业换股票。

可是企业愿意不愿意和你换,由企业说了算。没有法律规定企业一定要接受你的私有化证,然后给你它的股票。结果这些证在有些人手里就好使,在另外一些人手里就不好使。

当时,在俄罗斯等原苏联的成员国国内,有权有势的人,可以说是对普通民众赤裸裸一般的抢劫。

举个例子,有一个俄罗斯农民,他有一张私有化证,他想用这证换百货大楼的股票,可是百货大楼不想和我换,结果他就换不来。

与此同时,百货大楼的经理和他的亲属,每人也有和这个农民的一模一样的一张证,百货大楼很喜欢,要他们的证。结果他们就能把百货大楼的股份私有到自己手里,而这个农民就不能。

农民的那证不但换不来百货大楼的股票,什么好公司的股票也换不来。只有当官的有权的和有关系的人才能用私有化证换好股票,农民的证没用。结果那个农民只好马上用那证换酒喝,以求在醉梦中忘掉这可笑可悲的私有化证。

因此这证自发行之后,就迅速地贬值。到了94年,以不变货币衡量,这张私证只值30卢布(91年币值)。当官的有权的就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了这个农民的证。这证一到他们手里,就身价百倍,就能换来百货大楼。

因为对国有资产的估价很低,百货大楼明明值一个亿,只估价了5百万,所以他用30卢布买了农民的证,可以用这证换来实值20万卢布的百货大楼的股票。

有权有势的人就能这么不停地用30卢布换20万的股票,他们就这么暴富起来的。按米国富布斯杂志上的说法,这些资本家什么也不生产,什么也不创造。他们只是把钱往口袋里面装。

这种“资本市场”叫作什么,这个农民也不知道。他想这和苏联的一贯作风,基本一致。比如说苏联宪法规定公民有这权那权,可是有些公民就有这些权,而且权大得很。而有的公民就没有。

换句话说,俄罗斯的资本市场规则,使用的就是前苏联的老传统。这种资本市场应该叫作资本猎场。这里有的是猎狗和猎枪,猎人和兔子。枪声响处,百姓的资本(存款和私有化证)如兔子一样倒在血泊之中,新贵大亨高兴地把它放进车里,俄罗斯人民从此被逐出“资本市场”。

俄罗斯的“500天休克疗法”,首先是把物价放开了。这时候工农业消费品生产还来不及增加,这导致物价飞涨但供应却没跟上。供应不足刺激物价继续上涨,人民受不了,政府在国会的压力下大量发行纸币,使卢布极其迅速地贬值。结果货币贬职、供应不足和物价飙升形成恶性循环。

盖达尔在1991年底开始开放俄罗斯的物价,导致物价飙升。

建立市场最重要的事是要有真钱真货,所以一定要维护卢布,不让它变成糊墙纸。如果它变成糊墙纸,那市场的两条腿就少了一条,市场就必然垮台。

可是一旦开放物价,物价就必然飙升,要停止物价飙升,就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增加供应,一个是限制物价。

限制物价和改革精神相抵触,他们根本不考虑。增加供应不是那么快的事。华夏国开放了十几年之后,货物供应大幅提高之后,才废除物价双轨制,就这样还引发了89***。而俄罗斯一开始改革就放开物价,这就必然导致了物价不停地飙升,卢布就越来越不中用。它实际上已经不能算是真钱。一种一年贬值1000%的货币,一个季度(92年第一季度)贬值900%的货币,谁也没法把它当作真钱。

这个时候,市场必然要垮台。而且更糟糕的是,人们需要真钱。因为人们不能不储蓄。人们总不能把刚到手的钱,马上全花了,不为明天或者明年着想。

盖达尔对于俄罗斯的居民储蓄,抱着敌对的态度。改革带来的贬值,使居民的储蓄突然间化为乌有,他一点也不在乎,还公开宣称,俄罗斯政府对人民储蓄不会作任何补偿。好像是因为这些储蓄本身,也是苏联遗留下来的老废物,应该彻底废除。

结果人们根本就不敢要卢布,人们就被迫去找真钱,米元是真钱。实际上人民币也是真钱。但是人民币只在华夏国国内是真钱,塞浦路斯不认得它。所以俄罗斯人认准了米元和马克。他们要米元马克,不是为了买进口的东西,而是因为那是真钱。只有真钱才可以保值。他们根本也不把米元存在银行里,因为俄国的货币不真,使俄国的银行也就变得不真。你存进去的钱是不是能拿出来,谁也说不准。俄国人被迫把钱放在自己的袜子里。每天晚上秘密地数一遍,因为只有这钱才能在以后换吃的,卢布只能糊墙。

也就是说,书呆子盖达尔的货币理论,根本就是反货币理论。他用涨价把卢布变成了糊墙纸,从而消灭了卢布,俄罗斯人只好拼命抢购米元。

以前有个理论,叫作“劣币驱逐良币”,意思是坏的假钱,能把好的真钱,赶出市场。在流通领域是这样。人有了坏钱当然希望马上花了它,谁也不敢拿着它过夜。而好钱谁都舍不得花,都放在袜子里藏着。

也就是说,在流通领域是坏钱驱逐好钱,在储蓄领域是好钱驱逐坏钱。俄罗斯人和全世界的人一样都要储蓄,所以人们对好钱的需求就非常大。一个俄罗斯那样的大国,如果储蓄全用米元马克,这个需求可不得了。据说俄罗斯人这几年一下子就吃进700多亿米金。加上逃到外国的,那就是将近三千亿美金。

米金对其他货币的比值,这十年一个劲地上涨。俄罗斯的巨大需求,就是这种上涨的动力之一。这种需求纯粹是来自对卢布的不信任。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突然有一个主要货币――卢布,被消灭了,必须有另外一种货币补充它留下的真空,这种货币就是米金。

卢布对米金的荒诞性的下跌,就是这件事的反映。卢布都不是真钱了,俄罗斯的市场当然也就要垮台。这是书呆子盖达尔的错误。

但是不是书呆子的切尔诺梅尔金,干得和盖达尔一样糟糕。

切尔诺梅尔金先生是钳工出身,一直在工业部门工作,非常实际,很有经验。但是他也干傻事。这说明到了俄罗斯的社会环境中,犯错误和是不是书呆子,并无直接关系。以至于不管什么出身的人,都要犯很愚蠢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