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空明传烽录(222)

作者: 公子易 阅读记录

发布桓震心中却打起了算盘,皇太极大约料想不到姓温的竟会有胆子鸩杀太上皇,不过以桓震对他的了解,温体仁做出这种事情一点也不奇怪。温体仁绝不希望崇祯活着回到京城,这道理自己知道,崇祯自然也知道。照道理说起来,自己与崇祯倒不是没有合作的可能。只是崇祯的性子刚愎高傲惯了,忽然要他对昔日臣子低头,怕他宁死也不肯答应。思前想后,总觉得这险冒得太大,成功了固然以后再无钳制,如果失败了,以往努力全要付诸东流。

发布彭羽瞧他神色,便知他仍在犹豫不决,当下道:“大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良机一闪即逝,时不再来啊。”桓震叹道:“你说这些我不是不曾想过,只是要我拿整个辽东去冒险,这赌注未免太大了。”彭羽劝道:“大人试想,今日多尔衮给大人拒绝,消息传回沈阳,也不会超过十天。皇太极多半是会直接将上皇送回北京的,这么一来……”桓震截口道:“这么一来,上皇的性命必定葬送在温体仁手里,可是辽东不也因此安稳了么?温体仁眼下还有用我的地方,他不敢轻易将我怎样。”彭羽急道:“但若有朝一日,温阁老用不到大人了,那又如何?求人何如求己,大人怎么不明白这道理!”

发布两人愈谈愈是激烈,几乎要吵起来。黄得功在旁瞧得目瞪口呆,彭羽全不顾巡抚大人的体面,当面如此争执,固然少见得很;桓震丝毫不以为忤,一样面红耳赤地同他辩驳,却是更加奇怪。尤其两人争吵的内容,更是十分大逆不道,一时间只觉得这两个都不是寻常人物。

发布桓震皱眉道:“妙才的法子太险,若是失败,再也没法翻身了。”彭羽拍案道:“自古成大事者,哪个不冒三分险!朝远处说,魏武置刘表于不顾,倾国以征袁绍,是用险而胜;朝近处说,皇太极举国奔袭北京,袁帅格于物议,始终不肯以一军抄其后路,偷袭辽沈,这是不用险而失利!殷鉴在前,大人如何不顾?”

发布

------------

三十四回

发布彭羽正在那里慷慨激昂的侃侃而谈,忽见桓震举起一只手来,示意他“且住”,只得不情不愿地闭口不言,静听巡抚大人高论。桓震靠在椅背上,若有所思的道:“若是皇太极并不打算送还太上呢?”彭羽一怔,却听他道:“妙才方才一番话,都是以皇太极真心将太上送还为前提。不论他是出于什么目的,只要咱们应允了,太上便可以到手,是不是?”彭羽心想确是如此,当下点了点头。桓震续道:“可是如果这只是皇太极的幌子,咱们不答应,太上固然不会还朝;就算答应了,他也必寻出种种借口,迟疑不肯放人。妙才试想,若真如此,我不允就要受天下士人责骂,允了就要失信于温阁老,岂不是两头为难?我实在疑心这是皇太极使的驱虎吞狼之计。”彭羽脑中飞转,终于不得不承认巡抚大人所担心的这个可能还是有的。可是他愈想脸色却愈是兴奋,终于一拍桌子,喜道:“皇太极想驱虎吞狼,咱们便教他骑虎难下!”

发布桓震大感兴趣,问道:“怎样骑虎难下?”彭羽招手教黄得功也过来,三人窃窃私语一番。桓震一面听,一面点头,终于击掌道:“好!就照妙才所说。”

发布次日一早,他便再往江北,对多尔衮说知昨夜前思后想,只觉还是不忍将太上多留漠北一日受苦,拼着这个专擅的罪名,也要奉迎太上先在辽东暂居,等候朝廷派人来接。多尔衮心知肚明,只觉皇太极妙计奏效,一口答应下来。

发布另一头,桓震却离了义州,只带黄得功与吴诚两人,日夜飞马穿过盖、海二卫,避过鞑子的耳目,就连广宁、义州卫也不稍停,径奔山海关。多尔衮不久撤兵而去,彭羽只推说桓震有病在身,要回辽去疗养,摆足了巡抚仪仗,大张旗鼓地从义州起程南下。

发布桓震一行只有三人,又是日夜兼程换马,不过第三日过午便抵达关口。山海关虽然是北方重关,可是广义收复以来军事位置已经显得不是先前那般重要,是以商旅来来去去,只要持有关内赵率教或是关外桓巡抚任何一个的批文,都可以放行。桓震自己给自己开一道批文,自然是寻常事,只充做入关贸易的商人,顺顺利利地蒙混过了关。

发布入得关口,正要上马离去,忽然一个关兵把总在后叫道:“前面那三个牵马的客商且住!”桓震心中一沉,又不能逃走,只得硬了头皮跳下马来,笑道:“官爷有何贵干?”那把总走上前来,一言不发地拉起桓震双手,看了又看。桓震暗叫糟糕,常在营伍之人,虎口都有茧子,自己多时不曾亲自操练,吴诚刚刚从军不久,倒也罢了,黄得功是无论如何也逃不过去。

发布那把总一个个地验罢三人,抬眼瞧着桓震,皱眉道:“这关文分明是桓巡抚的大印不假,可是尔等三人分明又不是行商,说,究竟是何来头?”

发布桓震眼见不能蒙混过去,对黄吴二人使个眼色,示意硬闯。那把总忽然低声笑道:“桓大人微服出关,不知有何贵事?”桓震大惊,这把总自己并不认得,何以他却能识破自己身份?不由得脱口问道:“你是谁?”那把总躬身笑道:“一百一十六回里那个奉了袁帅手书,飞马送给祖总兵的兵部小吏萧慎,大人忘记了不成?”桓震愕然,那时戎马倥偬,一心都在皇太极身上,萧慎只不过匆匆数面,早就忘了个干干净净,不由赧然笑道:“呵,呵呵。这事却不可怪我,都是那作者公子易不好,专喜写新角色出来玩耍,又是有头无尾,许多人晃上一晃,就此无影无踪。过了许久,待他想起来时,随手又拉一个出来充数,真是可恶至极!你这算是好的,连我两个女主角都给他折腾了无数个来回,强逼我与温氏做夫妻不说,还不准同房,某年近三十,仍不给我生儿子,真不知他怎么想的!”

发布萧慎哭笑不得,心中也觉这种作者着实十分可恨,却道:“大人放小声些,莫要给他听见,否则笔下一转,便叫大人抄家灭门,不得善终了。”话头一转,道:“小人因为祖总兵不奉袁帅手函,受了牵连,给放来这里守关。大人却是为何微服入关?”桓震一时不知该如何搪塞过去,灵机一动,道:“还不是那公子易闲来发慌,怕我总在辽东坐出痔疮,四下里调着我玩耍。”萧慎点点头,似乎深有戚戚,拱手送桓震上马而去。

发布桓震抹一把冷汗,回顾黄得功道:“千万不可得罪作者,否则便是这个下场!”

发布山海关有惊无险地过去,不过数日间便赶到北京。他到了北京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见温体仁,到了门口递进名刺去,温体仁吓了一跳,心想不知出了什么大事?连忙叫人请进来。桓震以翁婿之礼见过,劈头便问有无收到皇太极兴兵的消息?温体仁愕然,反问道:“兴什么兵?”桓震大惑不解,心想自己在义州都收到了塘报,连朝鲜王也知道的事情,温体仁怎么可能不知?祖大寿、何可纲难道不会报回京师么?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皇太极有意识地控制了消息扩散的范围,只在朝鲜散布流言,却从来没正式誓师出兵。这样便能解释为何身在朝鲜的自己,与高踞北京的温体仁得到的消息不同,也就能解释何以多尔衮只有八百兵前来犯境。只是他为何要这么做,仍是叫人猜想不透。

发布当下将多尔衮请求送还崇祯的事情说了,问道:“小婿已经暂且应许,为的是稳住鞑子。岳父大人瞧这事该当如何才好?”温体仁瞟了桓震一眼,心想他在要紧事上对自己还算恭谨,原本打算责问他为何滥分辽东土地,给这大事一冲,也就暂且作罢。以他的立场,是绝不可能应允崇祯还京的,熟知本朝典故的温体仁,绝不可能将自己摆到于谦的处境之中。漫不经心的道:“自然是遣使迎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