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这江山是本宫的了(73)

谁知贺星回好脾气地点头,“可以。不过户部也会做一版预算,若二者相差太多,我就要叫人下去查了。”

她今天的脾气简直好到让人毛骨悚然,所有人都忍不住抬头去看。但直接跟她对话的张本中却浑然不觉,沉浸在计划通过的喜悦之中,“这是自然。”

“那就好。”贺星回转头对严文渊道,“回头就催着各州府将今年的预算交上来,你们户部也做一版。”

严尚书心惊肉跳地应了一声,又说,“做倒是能做,不过户部人少,只怕忙不过来。”他搓了搓手,试探着问,“上回请来帮忙查账的那些账房……”

“春来。”贺星回头也不回地叫了一声,“严尚书需要人的时候,借几个给他。”

严文渊有些失望,但又不是很意外。这种人才,怎么可能就这样给他?

谁知贺星回就像是听到了这句心声似的,又道,“若是严尚书愿意,也可以从你那里挑几个在数字上有天赋的人,送过来做学徒。三五年后,也就出师了。”

“愿意,愿意!”严文渊激动得语无伦次,“我回头就去选人,今儿就送去!”

“嗯。”贺星回说,“这些事都不急,先尽快将国库欠银收上来最要紧,眼看着就要用了。之前户部催收,是给了三日的期限,这回就还是这样,可以吗?”

话是对严文渊说的,看的却是武焕和张本中。

武焕十分干脆地应道,“咱们今天就能交。”

皇后答应了只收一半,他们回头就已经凑出来了。只是过年,户部没人,就没送过去。

他都这样说了,张本中自然也不落人后,“这边也已经筹集得差不多了。”

“很好。”贺星回表情十分愉快,“诸公这般勠力同心,何愁我们大越不能繁荣昌盛?不过,光是我和诸公,事情是做不完的。之前所说的科举之事,诸公考虑得如何了?”

“臣没有异议。”张本中投桃报李,第一个表态。

这时,吏部尚书戴晔突然开口问,“什么科举之事,臣身为吏部主官,怎么不知情?”

这一问,实在是出乎贺星回意料之外。

别看这些朝臣们内部分了十分复杂的派系,但实际上,他们在面对皇权的时候,又常常会统一战线。所以虽然立场不同,他们之间却并不是老死不相往来。

特别是世家之间,非但没有绝交,说不定还有私下联姻的呢。

所以宫里但凡有什么动静,或者朝堂上有什么消息,总是传得很快,甚至还有私下串联的,这都很正常。

那天戴晔虽然不在,但贺星回本以为,这个消息是不可能瞒住的,很快就会传遍全朝。毕竟当时在场的几个人,不可能就这样做决定,必然要回去与人商议。而那么多人知道的消息,不可能是秘密。

谁知戴晔这个最应该得知消息的人,竟然还不知道?

看其他人的表情,显然都很意外,他们互相对视着,用眼神传达“我没告诉他,难道你也没说”的懵逼。

戴晔又不傻,已经猜到所有人都知道了,只瞒着自己一个,顿时脸色就涨红了。

眼看他就要恼羞成怒,贺星回连忙道,“是这样的,年前张侍中和武尚书请了严尚书和中书令大人作陪,来谈国库欠银的事。正好碰到了一件小事,让人对现今官员的才能和品行生出疑问,我就提议取消各地举荐人才的做法,直接由朝廷委派官员到各地巡考一遍,也好筛选掉一些无能之人。只是兹事体大,一时没有结果,我就叫他们回去再想想其中的利弊。”

她这边说着,那边溪亭已经翻出了那本奏折,递到他手边。

戴晔看完奏折,虽然还在生气,但怒气明显已经从其他人转到那个写奏折的蠢货身上。

贺星回又说,“此事今日也是头一回商议,戴卿是吏部天官,还是要听听你的意思。”

戴晔虽然生气,但还没有气糊涂。听到贺星回这个问题,他合上手里的奏折,抬起头来问道,“殿下说,取消官府举荐,朝廷委派官员到各地巡考,那生员从何而来?”

“自然是聚集当地所有读书人。”贺星回道,“想来他们若是得知消息,必会云集而至,无需费心搜寻。”

“所有读书人。”戴晔重复了一遍这几个字,立刻抬起下巴,目视贺星回,面色严肃地道,“那岂不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出身,都可以参考?臣不同意!”

贺星回猜到可能会有人旗帜鲜明地反对,真没想到会是戴晔,因为他是跟自己的“世家出身”割裂得比较严重的一位。不过现在看来,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世家子弟这个身份,说不定就因为跟家族割裂了关系,所以才会更在意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