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古地球开荒种田[星际](16)

作者: 路飞爱吃肉 阅读记录

货柜的体积为54立方米,配货毛重一般为22吨,每个货柜都写着野菜的名字,应该是专门存放野菜的货柜。

王建华跟梅迪说过,从地球挖到的野菜,经过杀菌、清洗和干燥后,会进行真空包装,然后送回华球。

这种天然野菜是华球人民的最爱,回收野菜也就成了办事处的主要任务之一。

华球虽然生态环境跟地球类似,但是种菜却很不容易。

除了个别生命力顽强的树木外,其余植物都得用大棚种植,所以华夏人刚搬到华球时,还实行了十几年的统一限量供应,各种票据重出江湖。

好在华夏人是出了名的基建狂魔,不到二十年就把华球建设得有模有样了。

全力完成华球的基础建设后,华夏人又开始全力建设“菜篮子工程”,各BBZL 个地区建了不少大棚,蔬菜水果的买卖逐渐放开,直到星际22年,大家终于实现了蔬菜水果自由。

因为华球人民只能吃到大棚里的菜,所以特别追捧那些长在大棚外面的“野菜”。

但华球因为环境的原因,野菜的数量不多,野菜也就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

作为在东北生活了近十年的人,梅迪除了能说一口流利的东北话外,饮食习惯也越来越东北了,对野菜也爱得愈发深沉了。

在东北人眼中,东北以南皆是南方,这种观念的来源,很可能跟春姑娘的“偏心眼”有关。

在南方人已经挖了N轮野菜后,沉寂了一个冬天的东北才被春姑娘想起来,大地开始逐渐苏醒,婆婆丁、荠荠菜、小根蒜、柳蒿芽……各种野菜陆续登场。

春姑娘虽然偏心眼,但野菜却对野蒿子刚冒个头、小草刚露尖儿的东北,表露出春天最大的善意。

东北人对野菜的狂热一点都不逊色华球人,都是物以稀为贵。

在东北,从春天的山野菜开始,每年吃到新鲜蔬菜的时间也就六个月左右。

这也导致开春的山野菜成了餐桌上的“轻奢品”,就连最亲民的露天菜市场,野菜也要几十块一斤。

东北人喜爱囤积野菜,受单位大姐姐们的影响,梅迪也特别喜欢囤野菜,趁着野菜最嫩的时候大囤货。

择菜、洗菜、焯水、冷冻,家里的冰箱轻轻松松被这些山野货填满。

眼看着鲜嫩的野菜越长越老,梅迪打算趁着野菜鲜嫩时,先囤一冰箱,反正自家有个大号商用冰箱,囤点野菜也占不了多大地方。

办事处的后身是个未经开放的宝地,上面的野菜品种十分齐全。

梅迪寻了好久的小根菜,在这片区域是成片生长的。

小根菜,又叫大脑瓜儿,是东北春季最早出现的野菜之一。

在野菜家族中,小根蒜虽称不上是名门贵族,但因为气味特殊、面貌独特,也算是一枝独秀。

梅迪尤其喜欢小根菜蘸酱生吃,蘸满大酱的小根菜卷在干豆腐或是煎饼中,吃个七八张不在话下。

小根菜是道特别亲民的野菜,只需用酱油和盐,就能做出简单美味的小根菜咸菜,做好的咸菜冷藏收好,能吃好几个月。

看到那熟悉的一抹新绿,梅迪内心狂喜,也顾不上别的野菜了,只一门心思挖小根菜。

小根菜的叶子很细,稍微用力不对劲,就会把叶子拔断,而把大脑瓜留在土里。

猴哥纵横野菜界半个多月,终于在小根菜上吃了瘪,不得不放弃夹子,变换出一个铁锹,哼哧哼哧地挖土。

小根菜的叶子和大脑瓜都能吃,所以梅迪只需把枯叶子摘掉就行。

野菜不需要去根,梅迪的速度自然也就快了起来,两个小时不到,就收获了十三斤小根菜。

办事处后面的荒地被猴哥挖得千疮百孔,梅迪很是汗颜,打算吃饭时问问王建华,她这么挖菜BBZL 会不会影响办事处的建设。

已经十点整了,梅迪回到厨房开始做菜,猴哥则在餐厅里教妹妹学习认字。

第一天当大厨,梅迪想给大家留个好印象,所以即便办事处只有十二个人,梅迪依旧做了六菜一汤。

方便食品普遍高油高盐,都很重口,吃多了方便食品,人的口味会变重,但是冷不丁吃清淡的东西,又会觉得没味道,所以梅迪打算慢慢调整大家的口味。

梅迪打算素菜荤菜各做三道,素菜是番茄炒蛋、醋溜土豆丝和红烧茄子。

荤菜是炸鸡米花、酱牛肉和锅包肉。汤则是去火效果极佳的菠菜银耳汤。

鸡肉丁已经腌入味了,梅迪用清水将炸粉调成面糊,把腌制好的鸡肉丁倒入面糊里,等鸡肉丁挂上面糊后,再放到干的炸粉中,让鸡肉丁裹满干粉。

起锅烧油,油温差不多时,准备下锅炸鸡米花,待鸡米花颜色呈金黄色时,就可以沥油捞出装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