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射雕同人)穿越射雕之皇帝难当(10)

苏若沈准备让杨昭带一半卫圣军去接管四川,然后重点发展军事建设,将四川变成军事训练基地。

苏若沈将赵与芮送进内阁,打算让其成为自己内政上的帮手。原本的计划是让杨昭进内阁,但是其资历太浅,还是需要出外历练,便将有荣王头衔的赵与芮划进了内阁。

赵与芮对苏若沈有一种盲从,这是苏若沈有意无意间造成的,产生一种神化的个人崇拜。

另外两人,苏若沈打算先将其放入户部和工部担任侍郎,一年左右再调入内阁。

这些事情终于告一段落,苏若沈让监察院监察使遣人去大漠,密切监视蒙古动向。当然,如果可以找到郭靖那是最好的。

历史上,铁木真征服蒙古各部众,被尊称“成吉思汗”是在公元1206年。而直到现在,苏若沈也没有听说过这件事,而且蒙古各部中,铁木真部还不是强大到可以吞并其余诸部。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是否率十五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苏若沈打算看看,这个世界的发展,和历史相差多大。毕竟《射雕英雄传》他也只是看过电视剧而已,对里面事件的熟悉却是无法与历史相比。

至于金国,苏若沈接手了沂王当年安插在那里的细作。那是一个靠向金国和蒙古走私大宋丝绸、茶叶、陶瓷等奢侈品的商业家族,能于短短十几年事件崛起,是离不开沂王暗中支持的。这个家族一直致力于向金国高层行贿。现在让他们去调查金国六王爷完颜洪烈之子完颜康的信息,相信难度不大。

将两方面的信息整合之后,苏若沈便有了七分把握。

其间,苏若沈下旨,召集各行各业对于发明创造有奇怪想法的匠人,入科技司。科技司司长之职暂缺。其实叶适很适合这个位置,但是也不能总劳烦这位老人。苏若沈想到了秦九韶。但是人家现在也比苏若沈大不了几岁,还没有南宋大数学家的风采。所以,苏若沈只能空着那位置,自己没事就跑去看看。并给科技司的匠人们提出了有关于火枪、火炮的改进想法,要求他们去完成这个任务。

忙完了这些,苏若沈倒是有些清闲了下来。于是他将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付诸于行动——建立临安军校,培养中下层军官。此举在当时并不被人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临安军校的作用逐渐显露了出来,并成为了大宋军人心目中的圣地。

只是作为临安军校的第一任校长,苏若沈心中是怎么想的呢?咳咳,他当时只是觉得,被叫做“校长”很有意思……

想到就做。

苏若沈将内阁召集了起来,开始了属于他的一言堂时代。

“朕知道,你们对朕的一些决定感到不解。”苏若沈扫视一周,“朕也不需要你们可以理解,时间到了,你们自然会明白朕的苦心。但是现在,朕没有闲工夫解释这些,所以,你们只要听着朕的命令,一丝不苟的去完成,就足够了。”

“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你们做的还算不错,朕的交代都没有落下。”苏若沈眼中露出赞许之色,这让内阁的七位成员面色都有些激动。苏若沈虽然还不到14岁,但是他所散发出来的气势,已经算是一位真正的帝王了。

从普通人成长为帝王需要多长时间?苏若沈说,三年足以。

苏若沈继续道:“朕准备开设一间‘临安军校’,为我大宋培养基层军官,使之都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这样一来,即使主将身死,对于全军也不是太大的打击。”

在座的跟着苏若沈两个多月了,一些词汇还是明白的。

听到此言,岳山眼前一亮,击掌道:“陛下果不愧是我朝的军事天才。如此一来,我军指挥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灵活度。”

孟宗政也道:“将临安军校与卫圣军相结合,相信不会多久,我大宋的军力将上升数个台阶。”

赵与芮对军事不敢兴趣,却在两位当世良将的解释之下,也明白了过来,南京军校的意义,也投了赞成票。

真德秀却是担心:“陛下,如何保证基层军官的忠心呢?”

苏若沈胸有成竹道:“真爱卿知道朕的卫圣军每天必上的思想教育课吧?”

真德秀也是聪明之人,一听便立时明白了过来。他拜服道:“陛下圣明。”

临安军校在异常顺利的情况下成立了,这虽然出乎于苏若沈的意料之外,却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临安军校选址建在距离临安城10里的郊外,管理制度仿照现代军队。

苏若沈的亲笔题词被制成了牌匾,高悬于临安军校的大门之上。

忠君爱国,卫我山河。

这八个字被苏若沈立为校训,每一个进入临安军校的军官,都必须牢记。

第十二章 充实国库

经过苏若沈这么没命的折腾,经过抄史弥远等人家得来的钱财很快就用完了,户部尚书真德秀终于急了。

“陛下,现在国库空虚啊!”

苏若沈头痛的看着一脸悲壮的真德秀,这老家伙跟他混熟了就少了往日的敬畏,反而有种向着无赖发展的趋势——这难道都是被苏若沈传染的?

“距离上次抄梁成大等人的家,还没过去几个月吧?”苏若沈装糊涂,“这会儿怎么国库又空虚了?”

真德秀恨得牙痒痒的。他正色道:“陛下,距离上一笔收入已经过去了五个月,您花钱又是大手一批,国库就得少去一大笔钱。况且您的卫圣军日常的训练装备,又是一大笔花销;您又增设了火器营……”

……其实苏若沈有时候挺同情真德秀的。遇到这么能花钱的皇帝,真德秀真的很可怜。

但是同情归同情,该花的钱一分不能少花。

“荣王不是还有一些没有处理完的逆臣么?”苏若沈温和微笑,却让真德秀冷汗直冒。

“陛下是说……”

“抄家啊,”苏若沈拿起一旁的茶杯,漫不经心地弄着上面漂浮着的茶叶,“目前来钱最快的途径,不就是抄家么?”

虽然抄家很爽,但是却不是什么长久之计。苏若沈又将脑筋动到了航海上。要知道,那可都是暴利啊!不过出口的东西一定不能是金银,金银之类的,应该向国内进口才是。然后又想到了纸币的问题,苏若沈不禁有些头大。

海军才刚刚整治,言之靖也是刚上任,距离可以海上作战还是有些距离的。

算了,还是一点点来吧。

前些时日想出的商业税管制问题,以及逐步提高商人社会地位的事,在南京周围还算不错,但离了南京,进行得并不顺利,这还需要苏若沈进一步整顿。

说到这里,我们先来看一看宋朝的收入的组成。北宋中期以后,国家税收只有不到30%来自农业税,其余70%以上来自工商税。南宋时由于土地减少,农业税收入进一步降低,只占20%左右,关税占到15%以上。

而宋朝的主要流通货币是铜钱,基本单位为钱,1000钱称为为一贯钱,为1缗。在两宋的稳定时期,米价稳定在300-600钱一石。宋朝时一石米可以折合成现代的66公斤(很多人提到“一说48公斤”,其实是指一石小麦重48公斤),现在中国的平均米价至少已经2元/斤,即至少4元/公斤,考虑到通货膨胀,就按4元/公斤来算吧。那就是说300-600钱的购买力相当于264元,即宋朝的一贯钱相当于现在440-88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

宋代的税收是历代之中比较高的。农业税率大约在1/30左右,但宋朝按财产将居民分为五等,越富需要缴纳的税率越高,所以宋朝农业税率几乎无法统计,只能算出一个大约的数字;商业税率比较固定,住税2%,过税3%,可以取平均值2.5%;南宋时市舶司的关税税率大约在7%-10%之间。

所以我们可以粗略认为北宋税率为2.5%,南宋税率为3.5%。

南宋最富裕的时期是宁宗嘉定年间,即公元1208到公元1224年,以嘉定十七年即公元1223年为例,宋朝有人口1267万户,大约为6500万人。那时的年财政收入也能达到10000万贯,除以3.5%的平均税率,再除以人口数,不难得出南宋中期的人均GDP为38680元,约折合546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