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女配她以身许祖国/年代重生:炮灰女配要逆袭(365)

作者: 京墨 阅读记录

魏闻东扫了眼桌上的稿纸,再看了眼程杨自带的煤油灯,“门市部的货销得快,早上去送来不及,只能连夜送,都累了一天,程记者早点休息。”

程杨头都没抬,表示把手里的稿子写完,他就会去睡。

魏闻东没有盯他的意思,把家里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就去打水洗漱了。

稿子写到一半,程杨侧耳听了会灶屋那边传来的响动,目光落在晚上整理出来的采访稿上。

宋幼湘确实做了些实事,不管是大队,还是公社中学,以及公社干部,对宋幼湘都是交口称赞。

但这世上不可能有完美无缺的人,所有人都夸宋幼湘,这让程杨有种飘在半空中的感觉,像是在被统一了说辞的人欺骗。

不过程杨心里也清楚,大队的人替宋幼湘说话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公社呢?公社中学的那些老师和孩子呢?

他去采访的时候,甚至都问出来,好多老师和孩子都没有见过宋幼湘长什么样。

但学校确确实实是因为食品厂的拨款才得以保留的,这一点他在县里就已经求证过了。

公社中学非常简陋,是那种有些老旧的二层小楼,一栋楼上下各四个教室,学生都没有完全坐满。

学校的条件很艰苦,但学生们的笑容很灿烂,学校的食堂饭菜能见着一点儿油星,二楼教师办公室旁边还有一间食品厂资助的阅览室。

老师们说宋幼湘好,是因为食品厂给他们发了工资,但孩子们不会说谎,他们是真的感谢宋幼湘让他们有机会能留在本公社学习,而不是并到县里去。

想到有个女孩子细声细气地讲,如果要去县里读书的话,她就没有书念了。

县里太远,来回光靠走那得天不亮就赶路,晚上放学走到半夜才回,倒是可以坐班车,但家里供她在公社念都困难,哪有钱给她搭车。

和那个女同学一样,如果学校停止办学,起码有百分之八十的孩子,会因为同样的原因辍学。

就算程杨一直想挖出宋幼湘背后的故事,也不得不称赞宋幼湘确实是做了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也对宋幼湘有了一定的改观。

至少,福利票还没有推行之前,宋幼湘就已经在践行她的承诺。

一直写到两点钟,程杨才熄灯睡觉。

出差之前,他原本是打算熬两个通宵的,但魏家确实收拾得很干净,哪怕洁癖如他,也挑不出刺来。

闻着被子上太阳的味道,程杨难得不认床地睡了个安稳觉。

第二天一早,程杨就要去等班车回去了。

他手头的工作不止福利票这一项,差旅补助不能花在这一件事情上,何况再呆下去报社都该要有意见了,就是他们主编怕是也不会放心要追过来。

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程杨把该给的粮票和钱叠在一起,压在书桌上,悄悄地离开了魏家。

魏闻东起得早,早就去了厂里,魏林川也早起了,这会正跟早起回家的魏棠在厨房里忙活。

“林川,棠棠,谢谢你们的照顾,程哥要去赶车了。”程杨过去跟兄妹两个打了招呼。

程杨注意着跟成年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粗浅的了解影响判断,但跟孩子,程杨还是很容易熟悉起来的。

魏林川和魏棠两个也确实比较喜欢他,跟季亚军比起来,程杨就是个待他们特别好的邻家哥哥。

“二哥,你快给程杨哥拿两个鸡蛋。”不能拦着程杨去赶车,魏棠忙招呼魏林川。

魏林川已经在动了,把已经泡在凉水里的鸡蛋捞出来,“程哥,你喝了粥再走吧,这时候去等车还有点早。”

程杨放的钱票有多,也没推拒两个小家伙的一番心意,但留下来喝粥就不必了,他不一定要直接去市里的,随便一趟过路班车,能把他捎到县里就行。

两人挽留不住,只能由着他去。

江媛朝心里存了事,一晚上没怎么睡好,早上醒来不光因为劳动过度浑身酸软,脑子都浑浑噩噩,头晕脑涨。

但强大的意志还是支撑着她起了床,摸到手表看了一眼,江媛朝连洗漱都顾不上,匆匆离开了知青点。

今天她和许家栋说不定还是要去担堤,只能堵那个记者是要赶早班车回去,要是对方赶下午的车,那她就没办法了。

抱着一线希望,江媛朝早早赶到了村口界桩边等着,这个点,程杨还在床上没起来。

也不知道等了多久,江媛朝靠着树都要睡着了,往地上栽下去的时候,一双手扶住了她,“同志,这里不是睡觉的地方。”

江媛朝醒过神来,看向对方,是生面孔,背着军挎包,脖子上还挂着台相机,跟知青点的人描述得一模一样。

这是什么运气,连老天爷都站在她这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