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地主婆有请!(16)

作者: Inking 阅读记录

此处的庄头是刘大开,一个生得矮壮,声音洪亮的汉子,自打苏临静承接家业以来,他还从没见过这个新东家。

苏临静亦是第一次到这个庄子来,宿主是个躺平的妈宝男,压根不关心家里田产棉庄的情况,每到王氏派他出去察看,他便借机四处花天酒地寻快活,事情都撂给张五财去办。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张五财越发野心膨胀,最终把手直接伸进苏家的钱袋子,牢牢把控住整个苏家的钱财。

“老爷,您怎么亲自来了?”刘大开毕恭毕敬过来迎接。

苏临静没有多理会他,环顾四周看了看棉田,此时正是南方棉花陆续采收的时节,棉田里有许多穿短葛戴草帽的采收工人正在忙碌,许多顶帽子稀疏分散在棉花植株之间,身影穿梭,甚是忙碌。

“今年棉产如何?”苏临静询问道。

听见这话,刘大开的脸色十分难堪,比霜打的黄叶菜还焉了吧唧,他叫苦道:“今年这场风灾,大风大雨将原本已经吐絮的棉花都糟践一空,如今能采下来的棉花只剩四成。”

“四成。”苏临静若有所思。

棉花年产一次,松江地区的棉花采收季节是夏末秋初,八月份左右开始采收,从吐絮到采收结束,中间延续两个月时间,期间每隔五至七天采摘一次。恰恰今年正当采收时期松江府就遭遇了风灾,各处棉田都受损严重。

棉花十分忌讳雨淋,尤其成熟吐絮的棉花,遇雨后纤维受潮,沾染枝叶的杂质后,就会霉变,极为影响品质。

刘大开的话确实不假,今年整个松江府的棉花产量都不理想。

可是棉花地歉收,但布匹税赋却没有减免,如何如数缴纳足额的布匹,就成了松江地主们的头疼的难题,按照惯例,大地主们通常会选择用银钱或粮食来抵扣,但今年田地同样受灾,粮食歉收严重,囤粮少的大户往往只能用银钱交纳。

经过前两次的官府差役,苏家的现银已经所剩无几,目下最要紧的事是把张五财这个大蛀虫除掉,把亏空的钱补回来。

“老爷,外面日头①热,您还是回屋舍吧?”刘大开脸上挂着汗珠,分不清是心虚发冷汗还是大太阳底下等了太久晒的。

苏临静抬头看了一下天,日头确实毒,若非她现在顶着江远宁的脸,她都想抹点防晒霜了。想到江远宁,她不免有点担心,他现在一个人留在苏家老宅,也不知王氏母女有没有再来难为他。

啧,这个大猪蹄子,我这么久没回去,也不知道找个人带句口信来问问我情况。

“行吧,我们回去聊。”苏临静此刻也实在热了。

于是一行人沿着黄泥路往回走,走了不远,便看见一片平整的空地,晾放着许多竹制的竹帘、竹笆,里面白花花的全是刚采摘下来的棉花,还有几个妇人,三五成群地在忙忙碌碌。

“那边是什么?”苏临静好奇问。

刘大开答道:“回老爷的话,那是用来晾晒棉花的露台②。”

苏临静来了兴致,自顾自朝那边走去:“过去瞧瞧。”

张五财狠狠瞪了一眼刘大开,跟着苏临静过去了,刘大开登时眼神慌张,两手垂着,望着苏临静和张五财的背影追上去。

几个妇人并没有因为有人过来停下手里的活,各自忙活着,一句话也没多问,苏临静见她们分工不同,井然有序处理着棉花,顿时又有了好奇,不懂就问:“这是在做什么?”

刘大开下意识先朝张五财看了一眼,不敢轻易回话,苏临静察觉到了,扭头向张五财看了一眼。

张五财板着脸,看也没看刘大开,“静老爷问你话,你答就是了,支吾什么!”

得了旨意,刘大开这才开腔答道:“老爷有所不知,这棉花采摘先按‘四分’将好花、僵瓣棉、落地棉区分采摘,采收后分开晾晒,分开收存,方便日后照品相卖出。”

“至于老熟棉桃,则收进屋里加温干燥促其后熟,待开裂吐絮了再分拣。”

听完刘大开的解说,苏临静顿时涨知识了不少,“原来棉花采收还有这么多的讲究。看来你在棉庄的事物上也是费了心思的,工序都记得清楚。”

刘大开受了夸赞,面露喜色谦虚道:“还得要谢张管家和老爷的看重,小人才能有这福分,负责看管苏家在松江各处的棉庄。”

“哦?”苏临静看向他,追问道:“苏家各处的棉庄都是你负责看管的?”

“正是。”

“那苏家在枫泾的棉庄也是你负责的?”

“也是小人。”

苏临静顿时留了个心眼,她记得对账目的时候,江远宁曾给她看过苏家在枫泾的棉庄,后来那里因为年产不佳悉数转卖了,铁打的庄头流水的棉庄,看来这个刘大开必是张五财心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