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王爷的厨娘宠妃(92)

作者: 祈幽 阅读记录

不仅仅小青菜,韭菜也是,大蒜也是,葱也是。

上天眷顾,北境的冬天看到绿色了。

继续往里走,走到里间,温度相较于前面要低了不少,体表感受是早春,池子里的土翻过一遍,松松软软,是健康的、肥沃的黑色土壤。

杨久看看左右,她说:“我种下了。”

其他人屏气凝神,不敢有丝毫打扰。

大齐第一棵土豆种下,后人不会从史书上知道当时的情景,只会知道数月之后这边会运送出一堆种子,种进幽州城外的田地,长出累累硕果……此乃后话,还是先走出现在的一小步吧。

杨久不会种地,她只会给外婆打下手插插小葱、撒点菜种、埋点蒜瓣……或者在厂子的农场里摘点玉米、挖点土豆、拔点花生……那还是带着点娱乐性质,犹如参加农家乐,是厂子里安排的科室人员团建。

所以,现在种土豆、种玉米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

不是没有想过找经年的老农来种,只是出于前期的保密和稳定人心考虑,宁王没有同意。

北境之复杂,不是杨久能够看穿的。

旁的不说,先说种土豆。

根据长出来的芽眼切块,杨久一个切了四刀、两个切了五刀,得到了十四个带芽眼的种子,为了防病菌,她特意用草木灰沾了沾切面,现在拿来种下。芽眼朝上,轻轻按在土壤里,再覆盖上一层松软的泥土,种起来简单,期待的过程很漫长,等漫长的冬天过去、春天到来,应该有了不少收获。

再看玉米,没想到玉米籽提前在棒子上出芽了。

小芽芽每一个都很稚嫩,杨久把芽芽分出来用了十二万分的耐心和仔细,弄完后是汗流浃背,不亚于运动会跑了个马拉松。

小芽芽移到暖房池子里,也是漫长的等待。

“阿久,今日的成长日记我已经记好。”沈琦看杨久都种好了,给她递上了手巾擦手。

杨久看了眼成长日记,上面写着某年某月某日何时,种下了多少土豆和玉米,对应的池子是几号几号,当时的温度、湿度大致如何。

她不知道这些记录会在日后派上什么用处,但觉得记录齐全总会派上用场,说不定有幸留待后世就成了某某农书,考公的时候要背的!

他们这是在增加未来学子学习资料的厚度。

意义非凡。

“我们留在这里也没有用,一眼看不到长大,去前面,我把泡过温水催芽的辣椒籽儿种下。”

沈琦点头,翻阅一页,重新起笔,开始写辣椒种植的成长日记。

小甲小乙帮忙拎着锄头、水桶等等重物,一应杂事都不需要杨久动手。

“要是收获好,我们就煮点玉米吃。”杨久提议。

“留种更要紧。”沈琦纠结了会儿,还是决定把私欲放在后面。

杨久垂头丧气,“你说得对,不过,不吃吃你们怎么知道好吃,怎么愿意去种啊?”

“不会呀,阿久说好那自然是好的。” 沈琦扭头看向身后,种下土豆、玉米的池子已远,看不到覆盖于土壤下的种子舒展、生长的情况,但她信杨久,知道她描绘的丰收未来会成真。

棉帘子外,赵禛阻止了陈松延推开帘子的举动,示意他们离开暖房。

出了暖房就是天寒地冻,赵禛背着手看天,宁静悠远,如若忽视幽州三城的困苦,当真是悠闲自在的天高云淡。

可是,没法忽视,永远不能。

“王爷,来都来了怎么不进去看看?”陈松延不解地问,抽出时间走来不就是要来看看杨公子种地?

宁王摇头,“不打扰了。”

他进去后,里面的欢声笑语就会消失,哪怕是大妹妹,亦不敢在他面前放肆,徒增杨久的困扰罢了。

“回去吧。”

陈松延,“是。”

主子说啥是啥,不进去就不进去了。

寒冬里,幽州不是沉寂的,与往年相比它热闹非凡。

盘火炕的,做蜂窝煤的,已经成了街头巷尾的常事儿,现在谁家没个火炕,说亲都难,有闺女的人家谁愿意把闺女嫁出去挨冻啊。

咬咬牙,也要给自家把火炕安排上。

暂时没钱的,就赊欠,在官府中人的见证下,签下契书。签下锲书的牢记自己欠了一笔债,收下锲书的把心放肚子里不怕逃债,逃也行啊,就别想在幽州三地混了。

“娘,我今天休息半日,吃完早晚饭就走。”钱六擦着汗说,他从运煤队里请假回来是给家里面盘火炕帮忙的。

钱六老娘给儿子端水,“早知道你回来就不捎信给你了,来来回回走,腿可吃得住?”

“吃得住。”钱六接了水咕咚咕咚喝下去,“衙门里没让我们往死里做,给钱还能抵了劳役,王爷对咱百姓真好。娘,你和巧娘在家别省着,豆芽便宜,你们买着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