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种田奋斗史(90)

作者: 方瑜 阅读记录

夫妻俩看着欣慰,他们没有要求儿子一定要一直看书背书,可儿子自己有这个想法却是最好不过的,家里只是普通老百姓,虽挂着义门陈氏的名,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这个陈氏只是个名,还得靠自身努力。

不想影响儿子看书,夫妻俩走开一些。

过会儿就要煮晚饭了,杨稔索性就来到厨房,看看晚上吃什么菜好。

来到厨房,陈如松将刚刚得知的事情说出:“私塾先生说这几年天灾,粮食太贵,养家困难,日后的束脩要交粮食,按从前的粮价来交。”

“如今蝗灾刚过,怕是粮食的价格比上次你陪着大哥去买还高一些,十几倍,干旱伊始就已经涨到一月两百文的束脩了,这会又这样,便是又涨了几倍的束脩。”也就是一月要一两多,文房四宝还是自家买,这一年下去就十几两银钱了。

“若是答应,每月就要五十斤稻谷,三月便是一石。”陈如松估算出来。

听着这数,杨稔有些生气,语气有些不好道:“合着这是算好的,三月交一次,一次便是一石,可真会算。”

“我今儿没答应,打算明日送小景时看看别的孩子家里是怎么想的,如今这粮食可是买不到的,先生要吃粮食,这没什么,可换成干旱前的粮价是决不成的,便是十倍的粮价都是亏的。”陈如松也是不满私塾先生的要求,将事情告诉媳妇也只是让她知道有这个事,至于如何解决,他来就好。

“他若是同意按十倍的粮价换,也不是不行,只是一定要私塾的所有学生家里都是这样的换法。”若是十倍的粮价,一月的束脩就是几斤稻谷,家里还是能腾出来的。

媳妇这样一说,陈如松明白过来,“或许那冯先生的目的就是这个,只是先说出来,学生的爹娘未必会答应,这才先将过分的要求提出,之后再退一些,也就能令人接受了。”

十倍的粮价,私塾先生不会亏,而家里拿的出粮食的,也是之前存下的,少有是用十倍粮价买下来的,心里也不会觉得太亏。

“希望是这样,县城的束脩不低,咱们尽量先让儿子在镇上念几年,存够银钱再去送去县城。”

是不是这位冯先生的打算,杨稔不清楚,只是她希望就这样解决,家里如今是没有进账的,这会天灾好几年,帕子荷包买的人也少,铺子里也不收了,家里也没有产出,只有消耗。

若是按照十倍的粮价,一月几斤粮食自家还是出得起,一年下来也能承受,可要是一月五十斤粮食,三月便是一石,一年就是整整四石,家里半年的口粮就没了,真不能接受。

晚饭吃的是炒蕨菜,还蒸了几片腊肉,蕨菜是往年的,家里还有一些干货是往年的,如今要先将这些吃掉,免得放久了坏了。

吃饭时,陈如松想起镇上还有一家私塾,只是那家私塾先生较为年轻,虽也教出了几个童生,可到底看上去不如冯秀才有文采的样子,是以自家当初也没选择他。

“镇上还有一家私塾,若是明日冯先生依旧还是要按干旱前的粮价交束脩,我就去瞧瞧那家私塾,都是秀才老爷,就算年轻些,相必也是有文采的。”陈如松也担心冯先生不改主意。

“我记得姓罗是吧,当初听大哥说了一下,你也别等冯先生改不改主意,不管冯先生怎么说,都去罗先生那看看,若是瞧着还成束脩也比冯先生要的低,等儿子这次学完三月,便转到罗先生那去。”

若是冯先生的意思就是按干旱前的粮价提供束脩,那也太贪得无厌了,而若是只是想提出一个不可能的要求,转而让学生的家里答应退一步的要求,那么这冯先生太精了,心眼也多,日后指不定还出什么幺蛾子呢。

杨稔对冯先生提的要按照干旱前的粮价提供束脩这事,是真的很讨厌。

只是她之前忘了镇上不是只有他一家私塾,才想着退一步就退一步,十倍的粮价可以接受,私塾十几个学生,一人几斤便有几十斤,私塾先生一家五口人,一月几十斤粮食是要吃的,如今买不到粮食,就算有存粮,也不会太多,那先生想要粮食当束脩也勉强理解。

但是思来想去,杨稔又改了主意,“算了,你先看看那冯先生是怎么说的,若是能退一步,按照如今的粮价,便是一半的粮价也能考虑一下,只要别太过分,还是让儿子继续在那念着,谁知道那罗先生又是什么样的人呢,况且冯先生好歹还教出了一个秀才,罗先生只教出了几个童生。”

真从冯先生那转到罗先生那去,若是罗先生有什么不好,可就没有地方可去了,还是先观望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