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种田奋斗史(196)

作者: 方瑜 阅读记录

杨稔心里也有些低落,公婆待她也算厚道,她当初喜欢偷懒,也没说什么,之后分了家,也并未多管自家的事,比起别家的公婆,自家公婆真是算极好的。

帮着安葬完田氏的亲近族人看着三兄弟都很悲痛,连那两个儿媳也伤心,不禁出言安慰道:“你们爹娘都活到六十多岁,算是高寿了,别太伤心,往后的日子还要好好过。”

第103章 乡试

为什么是两个儿媳, 因为族人看着陈大嫂并不悲痛,虽然没露笑颜,但看着并不如何伤心, 一脸松快。

而陈二嫂和杨稔都是情真意切的为两个老人伤心。

两位老人过世, 夫妻俩回陈家村的时候骤减,应该说陈如松回来的时候骤减,毕竟每次都是他坐驴车回来,杨稔要顾着三个孩子, 在县城时还能跟着回来看望, 在府城那是不好回来的。

回来是为了看望二老,如今只是每年回来给二老扫墓就好, 其余时候, 就回来的少。

乡试三年一次,刚好田氏去世这一年就举办了乡试。

小景作为孙辈, 要守孝一年,这一年的乡试不能参与。

等小景参加乡试,已经二十岁,要不要在孝期过后给他定亲,夫妻俩心里都有些犹豫不决。

沉默片刻,陈如松说道:“原先是想着儿子考中秀才,就给他定亲, 可他偏偏更争气, 成了一等的秀才, 是廪生,我便想,让他这一次考了乡试过后再议,试一试, 瞧瞧他有多少本领,下一次能不能过,若是二十岁中举,那相看的人选都是不同的,甚至能说是天壤之别。”

“我也是这样想,十六总觉着还小,这会也才十六岁半,不大,总得过了十八岁。”在杨稔心里,儿子总是没有长大的。

“可如今要拖到三年后才能去考乡试,小景便有二十岁,这第一次参加乡试,我想着只怕难以考过,那这年岁就大了,二十岁的秀才可不能跟二十岁的举人比。”举人二十岁没成亲,人家抢着要结亲家,二十岁的秀才,总是差点意思。

“那就帮他相看吧,先成家再立业。”当初那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如今已到了要成家的年纪了,杨稔恍然发觉已过了这么多年,她竟马上就要有儿媳了。

还没开始相看,得知消息的小景就连忙拒绝了父母。

“如今我只想一心科举,成家之事想等到考中举人再议。”

“可三年之后你未必能考过,再三年之后你就二十有三,若是再不成,再一个三年就二十有六了。”杨稔也不想儿子成亲早了,十六七岁在她眼里是真小,她打算先给儿子定亲,等他满了十八岁再成亲,这个年纪就刚好。

陈如松在一旁点头,乡试比院试更难,儿子院试要两次才过,乡试每个两三次只怕不成。

“我定能考过的,爹娘放心。”小景还是坚持,如今成亲,不过是多了一个分心的人,他只想专心科举,秀才还不够,举人才能有些分量,只要他考中举人,爹娘就都能过好日子了。

儿子不想成亲,作为尊重孩子的爹娘,杨稔和陈如松夫妻俩也就听进去了。

“就给你两次机会,考两次若是还未中举,那你就得先成亲,只怕到时已不好找了。”二十三虽还未成亲的人,也没几个,旁人只怕以为有什么毛病呢。

小景用力点头,“爹娘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

虽然答应了儿子,可夫妻俩心里都有些沉甸甸的,二十三岁再议亲,只是秀才,可不会有多好议了。

“既然是小景自己要求的,咱们就听他的,他如今读的书多,比咱们要聪明,知道怎么做对他是最好的。”第一次当娘,杨稔也有些把不准到底怎么做,既然儿子自己想好了,她就暂且顺着儿子的意思。

陈如松点点头,安慰自己和媳妇,“二十三也还好,没到三十就还好议亲,要是三十多那才难议。”

说完,他觉得安慰到了自己,儿子到底还是秀才,进了府学的廪生,虽年纪稍大,可也不算太大,没订过亲,说亲应当不会太难。

既然答应了,夫妻俩也就暂且放下为儿子相看的心,陈如松照例去载客,杨稔则在家里打理一大家子。

不过夫妻俩不打算给儿子相看,不代表没人看中。

决定暂且搁置给儿子相看一事没多久,就陆续有媒婆上门。

有些是主动问有无看上的,帮忙说和,有些则是受人之托,女方来询问意思。

有好几家是不错的人家,杨稔是真的心动,只是既然答应了儿子,她也不能反悔。

“若是等几年,未必有这样好的女娃。”杨稔稍稍有些焦虑。

“再问问儿子,这次他还是坚定,咱们就对外说这几年都不给儿子定亲。”儿子到底还算小,十六七岁的孩子,陈如松担心他只是一时兴起,觉得定亲成亲麻烦,这才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