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科技兴国(243)

“不去学习,自己摸索就没有方向,会浪费很多时间。不过我相信冬冬会回来的。”远夏说。

“冬冬对你特别崇拜,他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肯定会回来的。”郁行一说。

远夏含笑望着他:“你怎么知道他崇拜我?”

郁行一说:“以前和他去北京的时候,他满口都是我哥,光听语气就知道了,满满都是崇拜。”

远夏笑得很得意:“那时候他还小,眼界比较窄。现在上了大学,见识也广了,认识的厉害人物多了,就会觉得他哥不过尔尔。”

郁行一说:“怎么会!我见过的人不算少吧?我还是觉得你最厉害。”

远夏的笑眼里有星星:“那是因为你对我有滤镜,看我觉得什么都好。”

郁行一笑盈盈地看着他:“就算是吧,你怎么知道冬冬对你没有滤镜呢?”

远夏笑出声:“你说得很有道理。”

彼时他们正在回越城的火车上,倚靠在门边,周围都是旅客,但他们眼中只有彼此,一种特殊的气场将他们包裹起来,与周围隔离起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世界。

关于远冬会不会回来,远夏思考过很多,远冬性格非常要强,这点倒是跟自己很像,不过他到底没有像自己这样体会过被打压与排挤的憋屈与愤懑,可能不会有这么强烈的爱国心。

不过平日里他写信也会跟远冬说起自己买日产发动机的憋屈,在聊到我国与欧美的差距时也会提起深层次原因,要是他听得进去,就应该能清楚自己的立场和愿望。

回到越城,郁行一便投入了发动机实验之中,他根据从日产发动机材料检测出来的数据,通过多种渠道搜罗了很多合金金属,进行多方位测试,看能不能找到适用的材料。

中国发动机不如国外的发动机,首先是材质上达不到,其次是制造工艺可能达不到。

好在缝纫机的发动机很小,不像汽车、飞机等大型机械发动机那么复杂精密,工艺要求也没那么变态,郁行一相信自己还是可以攻克下来的。

远夏也有很多事需要忙,首先是提供资金;其次就是帮忙搜罗可能合适的材质,他现在也算是人脉比较广了,比如首钢的刘杨、太钢的邵金山,还有科技社结识的一些材料专业的朋友,他们都是可以寻求帮助的对象;再次就是寻找能够加工这些零部件的工厂,这也需要广博的人脉。

当然,原材料主要还是靠郁行一和学校去寻找,他们可以联系各地的大学及材料研究所,寻求合适的材料。

总而言之,一个小小的发动机,需要克服的问题很多很多,参与到其中的研究人员也非常多,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金。

远夏卖缝纫机赚的钱,半数都拿来搞研发了,这种研发投入比例大得惊人,然而真算起来也没多少钱,毕竟基数太低了。

行远机械是远夏和郁行一共同创办的,当时远夏说股份比例两人对半开。

郁行一为此特意了解了一下股权知识,坚持不能对半开,远夏出资占大头,又是他在管理,自己的股份不应该和他一样多。

两人为此争执了许久,最后远夏退让一步,他占股51%,郁行一拿剩下的49%。

不过尽管股权是这样划分的,郁行一却没有从厂里拿过一分钱工资和分红,所有的利润全权交给远夏去处理,他有学校发的工资,足够开销了。

远夏也没有跟他客套,赚来的钱都用来扩大规模再生产了。

两人的私人开销很少,既不用买车,也不用买房,家用电器除了洗衣机都没买,穿衣吃饭也都是寻常水准,能花钱的地方很少。

用一句高大上的话来说,两人追求的都不是锦衣玉食,而是脱离了低级趣味,向着他们的理想并肩向前。

过完年上来,远夏又为工厂添置了两台设备,是用来加工缝纫机零件的机床,一台车床,一台铣床,一切都依赖别人加工显得太过被动,只要资金足够,他就会慢慢将设备购置齐全,争取生产完全靠自己。

厂里又招了一批新工人,为接下来的广交会做准备。

机器零部件加工与组装对工人的技艺要求很高,需要进行长时间培训,不是来个人就能上手的,提前招工,有备无患。

年后,乔明生又从红星厂带了一名技术员过来,这位跟设备科的人不同,是负责产品工艺的。

正好行远厂是以金属制造为主的,跟他原来的工作性质差不多,只是产品工艺上有区别,但也属于熟练工,来这里负责产品工艺再合适不过,远夏开的工资也不低,对方也很满意。

郁行一笑远夏:“你这是要把红星厂的墙脚都挖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