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260)

作者: 辣椒终结者 阅读记录

正是先前张华阳所提到的,与那位邹大人私怨颇深的谢青云谢大人, 与穆空青同出永嘉书院的,大炎朝的第二位大三/元状元。

穆空青向谢青云微微躬身,又道:“下官见过谢大人。”

永兴帝在穆空青进门时,便已停了手上的笔。

待到穆空青行完礼, 永兴帝便道:“文正这些年隐于山野,倒也没在一昧躲懒,好歹为我大炎教出了不少才俊。”

穆空青敛眸不语。

永兴帝话中的“文正”, 只怕是杨老山长的字。

一为君, 一为师,他怎么接话都不对。

好在永兴帝也只是随口一叹, 没有要人接话的意思。

“来看看吧。”

永兴帝一抬手, 一份奏章便经由内侍之手到了穆空青的手上。

若按规章法理,穆空青如今的职位是碰不得奏章的。

但此处乃是紫禁城,这天下间最讲规矩,也最不讲规矩的地方。

永兴帝让他看, 那穆空青便也不多言,只道一声:“遵旨。”

而后接过奏章便看。

永兴帝被他这谨慎模样逗乐,偏过头对谢青云道:“你二人还当真都是杨文正教出的弟子,行事上少说能有八分相似。”

谢青云低头闷笑:“身为臣子, 自当本分守礼。”

而引起这二人话头的穆空青,此刻却已被那奏章上的内容引去了心神。

若非穆空青今日初初入值点卯,只怕此刻就要疑心,自己是否曾给永兴帝上过奏章,而如今却不记得了。

这份奏章中所言之物,几乎同穆空青心中所想一般无二。

不,还是有差别的。

准确地说,应当是同穆空青三月前的策论一般无二。

除却对于未来形势的预估上显得保守乐观外,余者皆与穆空青所思所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穆空青的目光落在了署名处。

那里赫然写着谢青云三个字。

穆空青看完奏章,恭敬地将其递还回去。

谢青云见状看向永兴帝。

永兴帝对他点了点头。

谢青云开口道:“此事须得从两年前说起。”

大炎并未设立海禁,也并非对海外番邦一无所知,这些年来,也没少有番邦船只抵达大炎。

只是先前都是小打小闹,几条船队,几只海船的事,哪里值得拥有这片广袤土地的永兴帝去费神?

直到两年前,南海口岸来了一支规模远超以往的庞大船队。

因其船只巨大,船上人数众多,且装载有火/炮,当地官员不敢随意允其停靠,最终惊动了大炎南海水师。

直至双方交火数次,对方发觉确实不敌,这才放弃停靠,被水师驱逐出港口。

那一次的交火过程被摆上了永兴帝的案头。

永兴帝也第一次对海外那些番邦小国,有了一个正眼。

开了这个头,后头再有关于海外番邦的奏章,永兴帝也就稍留心了些。

这一留心就发觉到,近五年来抵达大炎的番邦船只数量,较之往年已经翻上了十数倍。

再一查问,那些番邦货物的交易数额,也早在不知不觉间变得相当客观了。

穆空青听着谢青云的讲述,脑海中已经自觉地将他话中未尽之意补充完全。

在发觉这点时,永兴帝除却立即启征商税之外,也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当年与大炎水师发生冲突的船队。

他到底是个帝王,而非商人。

比起番邦诸国通过海贸得了多少金银,他更在意两年前的那场交火。

区区一小国商队,便能有与大炎水师交火的实力,那么他们的朝廷军/队,实力又到了哪一步了呢?

于是,永兴帝便有了派遣船队出海的想法。

只是这个想法初一到朝堂之上,便得了文武百官的反对。

原因无他,盖因先帝也曾两次出海,还并非远航,只是在南岸诸国巡视了一番,便已经是耗资甚巨。

那几年恰逢北方大旱,国库穷得都能跑马。

凡是年长些的官员,没有一个不对“出海”二字心有抵触。

可先帝人都去了,无论是朝堂百官,还是龙椅上的永兴帝,都不可能议论先帝的是非。

永兴帝只能委婉暗示,朕要出海,不是为了玩乐,而是有正事的,朕与先帝是不同的。

可惜即便是听懂了暗示的人,潜意识里也觉得,出海必然耗资甚巨,即便不是为享乐,那也节省不到哪儿去。

于是这事儿就这么僵持住了。

然而就在去年,又有一支规模庞大的商队来到了大炎。

这一次对方未曾装载火炮,只说来此经商,便得了靠岸的应允。

只是这船队规模,到底还是触动了永兴帝的神经。

区区一蕞尔小国,便能在两年内两次出动如此规模的船队,大炎难道还不如番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