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临川小山集(84)+番外

作者: 楚山杳杳 阅读记录

反正此次去汴梁,必是会路过庐州的,正赶上绵绵阴雨天,她想着不若到庐州一停。一来寻那盗版书之事,二来她和阮六郎也可歇息一阵。

林湖馆坐落在城南河岸之上,是庐州城里最好的客栈。远瞧着不过是个寻常宅子,它贵就贵在被穿城而过的淝水和城墙圈在一处独独的岛上,自己独享了一片安逸天地去,而又隔水与对岸的喧闹市井相望。

于喧嚣中觅得一处安静去,又可窥伺着人间繁华。

窗外滴滴答答,这雨下了半日还未停。晏亭柔已坐在窗前看了半日有余,眼前是雨滴从房檐落下成线,近处是一片竹林遮掩着小院中棋盘石桌,远处是河岸对面,撑着油纸伞的行人在青石板路上穿梭。她想着不能等了,还是要去街上转转。

“小娘子,黄色奈李来点么?”

“头茬的小莲花,水嫩的荷叶尖儿!”

“瓜洲红菱角!”

即便是雨中,街上的小贩带着斗笠蓑衣也吆喝的正酣。街边池塘的早莲已开,正在雨中羞涩,不妨来了阵风,吹起了莲香。晏亭柔闻着香气,看着红菱角,想起幼时的趣事。

她自幼在东京、临川两地跑,后来在汴梁待到了十五岁那年,父亲辞官归故里,携她回了临川。

那时爹爹做着一个闲散的文官,都不用进宫议事的,因学识威望比较高,就时常点拨一下相熟的世家子弟。

那些孩子都住在一个里坊间,离得都不远,若是是住在一条街上也不过分,算的上是高门大户间的邻居。其中就有当时还是颍王的官家、还有赵拾雨、百里了峻。

怀王府的偏院中有个静夜堂,本是王府一处闲置院落。先王妃想让赵拾雨多些才学,就开了侧门,每当太学休沐时,就请博学多识的人来给一众孩子讲学。

晏宣礼就常常在自己休沐时,给赵拾雨那一帮小郎君们讲学,因他是个爱舞文弄墨的,还是个极疼惜花草的人,总能另辟蹊径给孩子们讲些不一样的东西,极得那帮调皮捣蛋的孩子喜欢。

是以赵拾雨他们一干人等都唤晏宣礼做「晏三叔」,时常还叫上一句师父的。

晏亭柔是女娃,去不得太学,可也因着前王妃的这个善举,时常可以去王府里头听听学。

要知一年三百六十日,休沐便得一百多天。她去静夜堂的日子,远比一般女儿家去的私家书堂时日还要多。

而且在静夜堂里见识的都是往常难得一见的大儒,着实学了不少东西。

也因此自小就同赵拾雨、当时的颍王还有她师兄百里了峻相熟。

有一年赶上夏至休沐三日,最后一天,王府里摆了筵席,长辈们推杯换盏,行起了酒令,一众小辈儿又不许上场。

他们三三两两聚到一处,无甚好玩的,就一股脑都跑到了静夜堂里。

刚好有个老学究,人称白老先生的,正在院子里独自吃茶吟诗,就被孩子们拉了过去,央他讲故事。

晏亭柔记忆颇为深刻,那白老先生爱穿白衣道服,白发白须,还爱给他们讲白居易的诗歌。

那日他本来说要讲《长恨歌》,谁知那些个小郎君都是初出长成好奇时,日日去勾栏瓦舍里斗鸡走狗的耍,还要背着爹娘去寻些青楼妓馆玩去。

晏亭柔自是想听《长恨歌》的,她尤其想问问白老先生,到底诗中的比翼鸟和连理枝是什么,世间到底有没有真的呢。

可那群臭小子就开始油嘴滑舌起来,尤其是百里了峻,一脸正经躬身一拜,“白老先生,学生从前背了半晌,也有些地方不清不楚。还请老先生讲讲「芙蓉帐暖度春宵」,这芙蓉帐到底是个什么帐?”

七八个小公子一并哄笑,白老先生也不生气,笑呵呵的说,“哥儿几个都比老身懂得多,那就不讲长恨歌了。”

他见有贪吃的人将筵席上的煮好的菱角端了一盘,就拿过说,「那咱们今日就求个雅兴,说说这菱角吧」。

煮熟的菱角雾黑色,着实看着没有有趣的,可从白老先生嘴里说出来,遍让人觉得这东西也是鬼斧神工的馈赠一般,他出口即是学问:“王维有《山居即事》一首,说「渡头烟火气,处处采菱归」,白居易有「嫩剥青菱角,浓煎白茗芽」,为何文人皆爱这菱角呢?”

“清甜,软糯,如十三余豆蔻的胭脂唇,好吃。”百里了峻开始哗众取宠,没个正形。

“哈哈哈!”一众人都狂笑不止。

颍王自幼稳妥,就说:“棱角分明,胸有沟壑,秉真性情,如做人。”

“长得这么丑,还能吃!让人觉得惊喜!”

一帮人都应和着白老先生,说的正热闹。就赵拾雨悄悄挪到最后排的晏亭柔身边。

上一篇:盛宠娇女 下一篇:农门福宝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