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虐尽天下人(7)

作者: 漠然子陌 阅读记录

雍正三年,贵妃病危,齐妃病逝,贵妃病愈。弘时阿哥多怨忿语,帝怒,令禁于养蜂夹道,月余,弘时阿哥病逝。

雍正四年,贵妃病危,皇后惶恐,齐妃之二公主失足落水,贵妃病愈。

后宫流言盛嚣尘上,人人避贵妃如疾,帝震怒,出言斥责皇后,太子劝,帝言其不孝,欲废太子,熹妃言不详阻之。

雍正五年,帝与贵妃同时病,后谏年氏不详,言辞激烈,帝怒,废之,后病逝,贵妃病愈,月后,帝病愈。

雍正六年,福沛阿哥病逝。贵妃哀痛欲死,昏迷五日不醒,帝召方士,欲祭活人以救之。熹妃罪御前失仪,禁足。

李珊怒了,老娘为你做了多少事儿,你竟然想让我活祭,简直不能忍!你不是想用活人祭祀吗,自己上吧!

雍正六年十月,帝暴毙,贵妃病愈。太子平乱即位,诏贵妃以常在礼殉葬,收贵妃金册、金宝,无神牌、祭享。

次年改年号乾丰,封太子妃为皇后,侧福晋封妃,格格封贵人。追封生母乌拉那拉氏孝敬庄懿宪皇后,追封先帝齐妃李氏为贵太妃,封先帝熹妃钮钴禄氏为熹贵太妃,封先帝裕嫔耿氏为裕太妃,其余妃嫔各进一位。先帝四子弘皓、五子弘昼封贝勒,成婚后即出宫建府。

现在后宫中只剩下李珊和耿氏,李珊膝下一子一女,耿氏一子,再加上乾丰帝就是雍正仅存的子嗣了。不过,这也算是雍正求仁得仁了,不是吗,李珊冷笑着想。

乾丰元年,各地天灾不断,民间起流言,白莲教猖獗,大清国基不稳。熹贵太妃往五台山祈福,弘皓贝勒伴之,三月后,弘皓贝勒自请剃度出家,以清天地浊气,平四方之事。帝不允,贝勒驻五台山不归,熹贵太妃回京诉情,帝终允之,封贤圣天师。乾丰元年六月,天灾骤止,帝加封熹贵太妃为皇贵太妃。十二月,皇贵太妃之女和硕怀恪公主自请抚蒙,帝忍痛允之,加封固伦公主,皇贵太妃封崇庆皇太后,居慈宁宫。

这么多年的铺垫之后,李珊终于站在了女人的顶端。弘晖因为幼年时的事对她多有敬畏,再加上懋儿和弘皓的付出,更是把她看做名正言顺的太后,后宫妃子见此更是不敢造次,李珊也不是擅权的,相处分外和谐。

乾丰十六年,帝并皇太后南巡,游大明湖,见一女夏氏姌姌动人,太后携之回京,赐婚户部侍郎福伦。夏氏三年不孕,福伦纳良妾魏氏,魏氏入门七月产一子,福伦喜名尔康,一年后再得一子,名尔泰。两年后,夏氏有孕,早产一女。

乾丰十八年,五台山贤圣天师回京,见硕王,曰:“命唯一子,望重之。”然时人知硕王二子,皆奇之,硕王疑侧福晋欲杀之,皇太后命彻查,福晋偷龙转凤事发。硕王福晋及相关人赐死,念稚子无辜,硕王四格格归家,假子还于民间,硕王治家不严降爵郡王。

乾丰二十年,文字狱盛,皇太后悯其家眷无辜,帝改赐死为流放云南。齐王夫妇战死,齐王女教养于德妃,赐婚硕王庶子。

后记:乾丰朝大学士福伦之子女兄妹□□,乾丰四十年沉塘处死。愉王女和悦格格赐婚一日后暴毙,或传私与罪奴淫奔,上赐死。云南罪奴,名不详,或曰“燕子”,大病后疯癫,言“还珠”“乾隆”之语,云南守军亡之。

--------------------

作者有话要说:

感觉写还珠的篇幅好像真的很少啊,大部分还是李珊怎么走到封建女性的高峰的,咳咳,就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了。

第7章 与正文无关

==========================

作者君努力了一下,发现这一穿写得挺失败的,人物性格形象基本没有,基本就是为了女主服务的。总的来说就是写跑偏了,本来想写女主称霸后宫的但是实在是笔力不够,只能拉低配角的智商和减少戏份,所以整篇就显得很别扭,也没有大纲就是想到那儿写到那儿,雍正的番外大概是不可能了,作者君最近强迫症发作,而雍正这个人并不是根据简单的史料记载和几部电视剧就可以写出来的。

在我的看来雍正并不是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更不是现代人。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男子,即使他和女子产生爱情也不会有现代人的为爱付出、彼此平等的理念,尤其他还处于金字塔的顶端。我不能肯定的说他到底爱谁,甚至不能说他究竟有没有爱过人。在我的眼里,我认为雍正不会把女子看的有多重,他毕竟是一个帝王。我总是认为真正的帝王,更会爱上权力的游戏,而非某个女子或男子。帝王的感情,或许除了当事人,没人会清楚。而我们这些后世人又怎么能从短短的史料中得知,一个帝王对某个女人究竟是对物品的喜爱,还是真正的爱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