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朝同人)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266)+番外

作者: 戏余朝 阅读记录

而洋人传教士出了大牢没多久,大清第一个外语学校就在京城中诞生了。

京中进来很热闹,不,应该说整个大清都很热闹。

起因是出使的名额如何分配朝中群臣争议不断,逼的康熙后来还不得不特批出了一个新的官职,这官职不归任何部门管理,直接听命于天子。

且这个官职不限制家世,只要外语考试通过,胆气过人,就能担任。
天下举子若觉得考不过乡试,或者直接想平步青云的,都可以往这个职位上努力一下。

为防止寒门学子错过这个消息,康熙还下旨通令所有府县,多印点报纸,务必把此事告知所有学子。

为了这样好的差事,天下有心仕途的学子自然都拼了命的往京中挤。一时间,连带着马车客栈驿馆之类的地方,营收也都跟着水涨船高。

除了学子的热闹,朝廷要选派商户跟着一起去欧洲的消息,也因为杨衍裘入京而在商户中逐渐传开。南北两方有点家底的商户都争着报名,希望能跟着朝廷的船队出海到欧洲去捞金。

外头的热闹胤礽无心关注,外语学校正式开课之前,他得把几门课程的教案都整理好。几个要出去做师傅的阿哥仿佛还嫌他不够忙一般,日日往他这里跑,除了复习就是请教,扰的他不得清静。

直到胤礽把变好的教案递到他们手中,这些领了差事的阿哥们才消停下来。

最高兴的莫过于三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二哥可算是急的还有我这个弟弟了。”

胤礽无暇理会他这别样的埋怨,自从康熙下旨令工匠们建造出使之时要用的商船,他也隐晦的提了一下似乎该把戴梓传进京中,把船舰上要用的火炮订单,给河南的钢厂那里下一批出去。

康熙起初不太想把戴梓招进京中,但再想起自己做的那个梦,便明白了儿子为何会有此谏言。

于是不久之后,戴梓奉诏入京。他还顺便带了自己新研制的火炮来。这些火炮都是照着胤礽给的图纸,他自己一点点琢磨着做出来的。比着胤礽给的图纸做出来的,其中威力可想而知。

这么说吧,就算是施琅打东瀛时舰队上带的火炮,比起戴梓新研制出来这个,火力也要差上几分。

戴梓奉旨在御书房里面见康熙,先是汇报了河南钢厂那里近两年的总产量。虽然是分厂,出钢的量却是京中的好几十倍。因为占地面积更广,可容下的高炉更多。

而且到了河南之后,戴梓还亲自带出了很多学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现在那里炼钢造火炮和火铳的工匠,比之京中可谓是人才济济。

“去年约莫有16万千斤(吨)”戴梓骄傲道,“但臣有心,今年能再涨几成。”

康熙与胤礽对视一眼,问道:“两年之内,做出两千门新式火炮出来,河南那里可供的上?”他只下了火炮的订单,是觉得火铳还有景山那里还有存货,而且两年之内,总能再做出上万把来。

戴梓抿嘴沉默了一会儿,才坚定道:“臣回去后会尽力督促工匠们,尽早完成朝廷所需!”

胤礽心里默算了起来。出使欧洲的船,他汗阿玛必会叫人修的很大,再换算一下这个数量,每个船上要装载的数量…

“…”胤礽觉得,他汗阿玛大约真的被那个系统织造的那个梦影响不浅。

这武器的密集程度,真的远超他的预期。别说防范于未然,就是打下欧洲,都可以试试。

第130章

虽然火炮的订单已经下好,但是造船可不是个小工程。所以自从康熙二十八年,父子两个商议妥当准备派人出使欧洲之后,这出使要用的船就造了整整四年。

康熙是个爱面子的帝王,所以他对这出使船队的龟毛要求多到了极点。首先是出使负责人(主要是脸)不能丢朝廷脸面,其次是随行之人,包括跟着去的商户,都不能丢了朝廷的脸面。最后,他们乘坐的宝船也不能丢了朝廷的脸面。

为着这几点要求,从被召入京中负责帮胤礽选出可跟着出使的杨衍裘,到负责造出所有人乘坐船只的工匠,通通为此事忙得脚不沾地。

杨衍裘初初听说自己朝廷打算从商户中挑选人跟着一起出使泰西之地时,还是很心潮澎湃的。毕竟自从跟着胤礽大赚了不列颠之人一笔钱后,他也时时想着是不是还能找到其他办法,再跟太子合作去海外赚点。

可是自从听说朝廷把私自出海的商户重罪论处,发配边疆之后,他再也没敢生出过类似的想法。

如今太子竟告诉他朝廷要牵头做他一直想做的事情,他岂能不高兴。只是他还要帮着筛选可以去的商户,这点是万万没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