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朝同人)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193)+番外

作者: 戏余朝 阅读记录

姚启圣估算一下现在的福建水师的实力,从他初次请旨增兵到现在,水师已经有兵丁万人,船帆十艘,火炮二十,足以成舰队了。威慑之力比刚刚建成时翻了几倍有余。有如此多的兵力在手,他对对面的倭寇就更馋了。

尤其近来又总收到施琅的信,抱怨自己无仗可打,太过清闲。

姚启圣时不时就在站在水头上眺望东边。他自觉自己已经忍耐多时,尤其现在自己手里人手充足,船上还有戴梓改造的威力更大的火炮,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不打一仗实在对不起他苦心多年的经营。虽然不知道那些不成器的倭寇到底实力如何,但是他对自己手下的兵还是十分有信心的。

而且,练兵不就是为了实战吗?

痒归痒,但是先斩后奏这样的事情,他是绝对不敢干的。

所以也只能在心痒了数日之后,往例行请安的折子多附了一点私心,请旨让康熙同意他派兵征伐东瀛。他还言辞恳切的特别说明了一下,两地距离的确近,只要皇上准许,他看准天气,最多十日就能打过去。

因为姚启圣心情急切,所以这封折子特意走的八百里加急的程序,搞得康熙收到的时候,还以为南边哪个番邦小国又不开眼,想来试试清军的分量,主动上门送练兵资源了。

结果他翻开折子,看到的却是姚启圣请旨打东瀛,康熙一时有些哭笑不得。

受儒家思想浸染多年,他原本就并非十分好战之人,之前打准噶尔,也不过因为边境之地不堪其扰,为彰显国威不得已而为之。灭三番是因为耿精忠他们几个太嚣张,逼的他不得不出手。他总不能眼看着自己的皇位被挑衅。打琉球是为了收复领土,也是不得已。

总之过去的每一场仗,都是被人架上梁山,不得已而为之。

在康熙的想法里,敌人来犯时主动迎战那叫英勇,国泰民安时主动挑事,那叫没脑子。所以看过姚启圣的折子之后,他便随手放在一边,连朱批都没给一个,显然根本没把此事当真。

然而康熙收到这份折子后不久,不列颠的洋人也动身,随着徐日升和白晋一起,同样走水路进了京城。此时的不列颠人还不知道,他将会在这个东方古国,见识到自己过去三十年没有见过的大场面。

第94章

已近七月,天气日渐炎热起来。好消息是今年的黄河比起去年,暂时没有泛滥之势,所以朝廷不用担心南方去年受灾之省今年再被波及了。

且南方三省有了朝廷去年的赈灾及免税银的优惠政策,好歹缓个半年,南方的民力,很快就能缓过来了。

坏消息是国库的银钱,又快要见底了。

众所周知,朝廷在财政上的花费就是无底洞,任凭你扔进去多少,最多也只能听到一声回响,想再见到回头钱,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自从靳辅的“筑基大坝治理黄河泛滥”防护工程开工以来,朝廷的拨款就如雨撒大江一般,眼见它撒进去,眼见它无波澜。

以前撒银子的动作有多豪迈,现在见账本的心情就有多失落。

户部侍郎每日光盘算这本帐,就已经算的愁眉苦脸了。

跟最初的估计不同,俄国人的赔款都砸进去了不算,十三省一半的税银,也都砸的差不多了。朝廷的钱,如群鸟掉落的羽毛一般,很快被吹散了。

大约听到了有洋人要来贸易的户部侍郎觉得,那不列颠的洋人是否真的心怀不轨不重要,只想着他若是真的来与大清贸易,皇上一定要把握时机,从那洋人手里大赚一笔来补贴财政饥荒。

当然,想归想,他也没忘了上折子哭诉户部的难处。皇上您心里有个谱,咱们大清,真的快没钱了。

康熙收到折子后便叹了口气,因为他刚收到广州知府上折子,说不列颠的洋人现在在广州玩的乐不思蜀,大约还要几日才能启程,走水路来京。

他也同样盼着钱袋子快点来,可谁料派徐日升和白晋过去,不仅没起到啥关键作用,反而把两人给弄成陪玩向导了。

胤礽却与康熙的心情十分不同,他清楚的知道,无论那不列颠之人来意如何,他必能从此人手里坑出银钱来。而且秋闱即将开始,他还得分出心来着手准备才行。

所以当他听说杨衍裘顶着压力进京来求时,并未放在心上。胤礽私心觉得,他汗阿玛得到的消息肯定比他只早不晚,想必也会另给杨衍裘一个交代的。

胤礽算盘打的好,谁料康熙压根就不想见杨衍裘。

不止不想见,内心甚至还对他十分不满。不是来送银子,反而是来哭穷的,走走走,朕哪里有工夫听你哭穷。朕还想找个人哭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