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帝(35)

作者: 经年未醒 阅读记录

梁帝想着想着就想到了沈家军,好心情瞬间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军队就该听命服从于帝王,而不是将帅。

沈家军连他这个皇帝都调动不了,只听沈震之令,真是一群混账东西!

“够了!”梁帝忽然暴喝一声,显而易见怒气勃发。

众臣工霎时收声,各出列者飞速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站好,然后齐刷刷说:“臣失仪,请圣上恕罪。”

“既账目有问题,就交于御史台详查,诸卿家在这里吵也吵不出什么结果来。”

“圣上圣明。”众臣齐声说。

“史爱卿。”梁帝唤。

御史台勾管官史安节出列:“臣在。”

梁帝道:“账目之事不容小觑,此事就交由你御史台查明。”

史安节行礼:“臣领旨。”

事情就这么定了。

典仪问可还有事要奏,礼仪院的勾管官出列请奏皇帝。

今年是三年一度的采选之年,请官家下诏采选天下良家淑女,以充后宫、宗室。

梁帝当然应允。

在紫微殿里君臣正在讨论采选之事时,宣德门南街之北登闻鼓前,逐渐聚拢了不少天命耳顺之年的老者,目测有三十人巨多,且还在逐渐增加。

这群人里,有着长衫的学究,有穿打短的村夫,有一身锦缎的富户,各色各样。

他们聚集在登闻鼓前,皆神情肃穆,没有半丝嘈杂之声。

日渐升高,街上往来的行人也越来越多,登闻鼓前的这一幕也引得越来越多人注意。

这时,四位手拿鸠首杖的老者上前,合力拿起鼓槌,对着登闻鼓的鼓面,奋力敲响。

咚――咚――咚――

一声一声。

整个启安城仿佛都震动了起来。

第18章 位高重名

永泰十五年三月十七,连绵多日的阴雨在今日休止,天空虽然云层还厚,然阳光已经从云层的边际漏出。

和煦的春风轻轻吹拂,御街杈子里种下的柳树枝条随风飞舞,桃花、杏花、梨花开了满树。

这样的春光里,陆续行过老人,有身强体健的健步如飞,有步履蹒跚的由人搀扶。

他们行过御街,到宣德门南横街往西,那是登闻检院与登闻鼓所在。

老人们神情肃穆面向登闻鼓,待阳光彻底破开云层照耀在大地上、屋檐上、老人的身上,为首的四名手执鸠首杖的老者上前拿起登闻鼓的鼓槌,一同敲响登闻鼓。

咚——咚——咚——

“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遗年者。年之贵乎天下,久矣;次乎事亲也![注1]”百十余老者在登闻鼓前齐声高诵《礼》。

随着老者们的高呼声,越来越多的人,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往登闻鼓前聚拢。

不识字者靠后,青壮护着有学识的老者上前去,妇人约束着孩童不许吵闹,年轻学子们肃穆围成一圈护住老者们,以防老者们被“不长眼的”冲撞到。

大家都知道,他们是在为为沈家的老封君鸣冤!是在为大梁战神沈元帅鸣冤!为沈家上下八十余口性命鸣冤!!!

“咚——咚——咚——”

“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注2]

“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脩而兼用之。凡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九十者使人受……”[注3]

登闻鼓浑厚的鼓声和着老者们苍老却铿锵的话语,如金石之声,振聋发聩。

登闻检院的判院刘琪听令史来报,又是腿一软,又从椅子上摔下去。

“你、你、你说什么?”他坐在地上颤巍巍问令史。

令史急道:“外头好多老丈敲登闻鼓,要求朝廷善待老人,放了沈家的老封君。判院,你快起来吧,咱们怎么办啊?”

刘琪甩开令史搀扶的手,坐在地上腿一盘,说什么也不起来。

这哪儿是仅为沈老封君鸣冤,分明就是为沈震鸣冤,为沈家人、沈家军鸣冤呐!

不起来不起来,这一报上去,官家怕是第一个就拿他开刀了!

令史说逃避也不是办法,此事定要上报中书,外头的老丈越来越多了。

刘琪就装死,他不想去应对那些老丈,不想上报中书,他不想当这个判院了!!!

“学子们闹事,朝廷尚且还能让禁军镇.压。这次是老人敲登闻鼓啊,朝廷若是派禁军镇.压,官家的名声……”刘琪闭嘴,脸苦得比黄连还苦。

令史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也一屁股坐到了地上,与上峰摆出一模一样的苦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