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国制造1980(8)+番外

一边回答着,一边李一民就拉着她往压水井走,“喏,你看看吧。”

压水井这东西,何熙压根没见过,但原理她知道。

压水井分三个部分,井头、井和井心。

井头就是出水口,井就是大家在地面上能看到的铁柱,它是空腔的。井心则在井中间的空腔里,是一个往复式泵,上面有个活塞,下面是个止水阀。

压水杆向上拉起,活塞向上,止水阀打开,水因为压力进入井中,压水杆向下放下,活塞向下,空气排出,止水阀关闭,水留在井中。

这么来回抽取,水就上来了。

所以,她看的不是样子,而是出水量。

即便有抽水泵,如果地下水位太低,那也是用不了的。

现在也的确如此。

何熙看了看这口井的出水量,真是太小了,一个壮劳力不停地压水,打满一桶也要两三分钟。而这一桶水,对于一个村的土地来说,几乎是杯水车薪。

而压水井的极限是8米。

也就是说,地下水此时此刻应该已经下降到了八米左右,再过几天,这压水井也没用了。

但对于抽水泵,却是还可以。

李一民这会儿着急的不得了,看何熙就那么站着看,连忙问:“晴晴,怎么样啊?行不行?”

何熙胸有成竹:“还成,公社那个废弃的拖拉机,咱们能用吗?”

李一民一头雾水:“那玩意都废弃了十多年了,就是废铁。再说能用也不行,就这点出水量,用不了拖拉机拉水。根本还是水的问题。”

李一民显然不懂何熙的打算,猜错了。

她说:“不是拉水,我用电机和发动机。怕不让用。”

这两个词对于初中毕业的李一民来说,有点遥远,不过既然是妹妹说有用,那就去一趟呗,“怎么不行,没人要的东西。”

不过到公社之前,他们先碰上了赶着牛车回来的老支书、李大壮他们四个人。

这么久才回来,显然是老支书他们又和林书记商量了半天浇地的事儿,不过瞧着这几个人的表情,就知道没戏。

李大壮看见李一民就让牛车停了,问他们:“你们干什么去?”又说,“晴晴你刚好点,怎么乱跑?回家躺着去,别落下病根。”

何熙还没说话,李一民就先开口了,“爸,晴晴说她有办法解决浇地的事儿!”

一听这个,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老支书浑浊的眼睛也一下子亮了起来:“晴晴,你有什么办法?”

改装压水井理论上并不难,不过材料有限,她也不确定能不能找到合用的。所以何熙只是跟李一民几个兄弟说了,并没有跟李大壮说。

可她忘了,缺水对于农民来说,是多么紧迫的事情,李一民压根就忍不住。何熙倒是没怪他,只是回答的慎重了一些,“我想做个电动抽水泵,我在书里看到过。”

一听这个,原本还有些兴奋的老支书直接叹了口气,那是高科技的东西,晴晴初中成绩是不错,数理化都好,可是跟高科技还差远了吧,那是大学生才会的事儿。

所以他压根没当真:“这电动泵哪里是好做的,行了,你们玩去吧。”

李一民对妹妹可是非常信服的,连忙说:“老支书,我妹妹……”

老支书已经要走了,何熙就拽住了要解释的李一民。

两路人擦肩而过,李一民显然怕妹妹伤心,一边骑车子一边宽慰她,“晴晴,不是老支书不信你,是这两年村子里打井,其实也想安装电动泵的,好像拖了很多门路都买不到,所以就用的压水井。“

何熙倒是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这会儿是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转改的时候,虽然个体户们早就闻风而动,但国营厂其实是动的最慢的,这会儿大部分还在依靠国家包销,压根不零售。

一边有需求没门路,一边有东西不外卖,条子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有人如果拿到了条子,就可以从国营厂里以出厂价购买,然后到市场上高价出售,从中赚取高额利润。

不过那好像是80年代中期的事情了,现在就算想高价买,也是买不到的。

一是因为这会儿的抽水泵大部分还是工业用的,要等到八十年代中期,江南省某地开始家家户户做水泵,才发展起来。

二是就算是有,这会儿信息不流通,也很难买到。

因此,何熙想到要用废旧的电机改造抽水泵,不是去买一个。

李一民还在感叹:“老支书这一个月愁死了,他今天跟三个村又没要来水,心情肯定不好,你别怪他。”

何熙就笑了:“我懂,大哥到了吧。”

这会儿已经中午头了,公社安静的很,早没有早上的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