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龛前花(72)

作者: 弧棠 阅读记录

圆琛神色未变,只将手中的茶盏重新放回几案之上。

“圆琛并无此意,只是想着这些天,陛下先是处理刺客之事,又要思虑漠北之局,诸事繁忙更在小僧之上。好不容易在宁妃娘娘处放松一二,倒是不忍心叨扰了。”

皇帝听完这话,面上露出笑意:“繁忙也谈不上。只是既然提到刺客之事,朕正好前几日查明了真相。”

皇帝娓娓道来,听他的意思,此事只是和淮南王府余孽有关,和卢贵妃与卢氏都没有关系。

只是,毕竟是在卢贵妃安排的舞蹈上出了篓子,她理应承担监管不力的罪责,所以卢贵妃也被禁足三月,罚俸半年。

虽然没有降她的位份,但这对于一贯宠遇优渥的卢贵妃而言,受到的打击不小。

而那些刺客就像凭空消失一般,无影无踪。

皇帝甚至怀疑还有淮南王府余党流落民间,暗中照应上次的那些刺客。

不然那些刺客怎么会这么久都抓不到。

皇帝面色有些不太好看。

这次的刺杀勾起了他往日的回忆,是和淮南王府相关。

他忍不住和圆琛道:“这些年过去了,朕真的没想到淮南王府还有余孽活在世上。”

那些扮成舞姬的刺客,看起来一个个而都是豆蔻年华颇为年轻,但她们既为淮南王府的余孽,恐怕真实的年龄远远大于看起来的年岁,只能说是驻颜有术了。

皇帝见圆琛只是垂眸思忖着,没有接话,突然恍然道:“也是,那件事发生时,你年纪太小,后来这事也被封了再不准人提,你不了解也是正常的。”

皇帝对当年之事忌讳颇深,但是看见圆琛黑白分明的眼眸略略凝视,显然是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于是不知怎么转变了心思。

他简单讲述了一下当年事情发生的大概。

圆琛一边倾听,一边眼中浮现出一抹了然的神色。

其实当年之事,他知道的并不比皇帝少,只是这事不能让皇帝知道罢了。

前一任皇帝哀帝,因为听信宦官而御驾亲征漠北,结果在涟桥兵败被俘虏,史称涟桥之变。

被俘虏后漠北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香饽饽,他们利用哀帝三番五次管大钧索要各种钱财衣帛。大臣们为此事议论纷纷,都觉得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么下去不是回事,于是改哀帝为太上皇,宣靖王入京。

这意思很明白是群臣推举靖王为下一任皇帝了。

但是论起亲缘远近,靖王和哀帝是同一个曾祖父,应为四代血亲,而淮南王和哀帝则是同一个祖父的从兄弟。

既然如此,那为何这皇位不落在淮南王头上?

这其中确有缘由。

哀帝在时宠信权宦,宦官掌朱批大权,和三大氏族分庭抗礼,甚至因为皇帝的推波助澜,而力压氏族一筹。这次亲征,哀帝带了大量宠信的宦官,涟桥事变发生后,那些人也死了泰半。

氏族成为朝堂之上说一不二的力量。

而靖王由于养母便是迟氏主要一支的女儿,就这样被氏族们留意到,进而推举他为下一任皇帝。

淮南王自然心里不平。

淮南王府的王府护卫素来骁勇,且淮南王礼贤下士,对待府中下人哪怕是扫洒之流,也一向和颜悦色,素有亲民贤王的美誉,于血缘于德行,他都觉得,这九五至尊之位,非自己莫属。

于是淮南王打着尽除朝中佞臣的口号,造反了。

最后淮南王叛乱被平定,淮南王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淮南王府也被抄家,照理说淮南王府众人都逃不过一个死字,没想到还有余孽留存于世。

皇帝想到这里,脸色有些阴沉不定。

当年平定淮南王府叛乱,他也有份,那时他与现今的圆琛差不多年纪,甚至比他更小一点。

他当时就意识到这是个立功扬名的绝佳机会,因此好好表现,在平叛中也算立了不少功劳。

随着淮南王府覆灭,靖王威名立显,这才算是真正坐稳了皇位。

这时有一些朝中大臣,最擅于见风使舵,为了迎合新主,上奏折进言道应改力文武双全的靖王长子为太子,另废现太子为景王。

这里的现太子,说的就是哀帝的独子。

听闻那孩子的母家无甚势力,那女子不过是哀帝养在民间的外室,如今哀帝也成了名存实亡的太上皇,那孩子丧失了任何庇护,成了一些大臣向新皇投军令状的棋子。

本来哀帝被俘后,应该由那孩子继位,但他年龄实在太小,是故哀帝的生母同意另立靖王为新帝,交换条件就是保全哀帝唯一的子嗣。

现在靖王皇位还没坐热便要卸磨杀驴,他自己想想也觉得面上无光,何况除了自己的长子外,他还有旁的儿子,他也不想这么早就改立长子为太子。

上一篇:太傅的绯闻公主 下一篇:明明如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