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寡妇后的种田日常(236)

作者: 闲人不闲 阅读记录

相比麦子、高粱这些,打豆子相对要简单一些,拉回来的大豆秸秆晾上几天,铺到地上用连枷拍打,金黄的豆粒就都簌簌掉下来了。收起秸秆时再用力抖抖,就能把剩下的豆粒也给抖下来。

大豆秸秆虽然没法喂驴,但可以用来烧火。拿草把火引着,就可以往灶坑里填大豆秸秆了,秸秆早就被晒得响干响干的,一挨着火就噼里啪啦地着起来了,比树枝子啥的可要着得快得多。

秦家的这个秋天过得忙忙碌碌的,可算把粮食收进了仓屋,冬日里的柴火也给垛成了垛。然后,一家人就开始忙着嫁闺女了。

在关外,娶亲前男方要给女方送离娘肉。离娘肉又娶亲前一天或者三天送的,也有娶亲当天送的。在永安县,娶亲前三天,男方过来送离娘肉。离娘肉并不是随随便便割一块肉就成的,那都是有讲究的。离娘肉要选猪肋条肉,具体多大视男方家的情况而定,从几斤到几十斤都可以。

肋条肉就是带着肋骨的肉,肋骨可以是两根,也可是六根,毕竟六六大顺嘛。形状也有要求,必须是条方肉,不能给切得歪歪扭扭的。且这离娘肉必须是一刀割下,不能一刀没切完又往上找补。离娘肉中间还要上下再割一条缝,寓意新娘出嫁,要和家人分离。切下来的离娘肉还要用红绳系上,和其他礼一起送去女方家。

女方接了礼后,也要回礼,一般是在篮子里放大蒜、姜和葱,寓意亲事算数。

送过离娘肉,女方家就要在成亲前一日或两日把嫁妆送到男方家,民间称为“铺床”。

秦家的嫁妆是陈氏准备的,小到面盆、脚盆,大到炕柜、炕桌,一应要用的物什几乎给备了个齐。陈氏这么做也不是没有缘由的,嫁给王三时家里条件一般,只得点压箱银子和被子、衣裳做嫁妆。现下不止家里条件好了,自己手里也有了银子。

家里的每样吃食,卖完得的银子,过几个月就能分上一回银子。陈氏手里现下可攒了不少银子。说句实在话,秦百福手里头都没有陈氏手里银子多。这些可是她的私房银子,她不给闺女给谁呢?至于儿子,成亲还得几年,不急在这一时。

秦百福见了闺女的嫁妆,倒是沉默了一阵子,他到这儿虽说时间不长,可也没见哪家嫁闺女给这么多嫁妆的。眼瞧着媳妇在那儿兴冲冲地忙着,他那劝阻的话硬是没说出来,毕竟人家花的可不是他的银子。

不说秦百福,就是刘家,也都被这嫁妆给吓了一跳。成亲前一日,嫁妆送进门时,把屋子里都快摆满了,弄得刘家村的人纷纷围住刘家人,一个劲地问他家娶的这是哪个大户人家的闺女。

刘家人再三表示,人家就是和他们一样的乡下人,可大家伙都不信,都以为这是刘家人在有意遮瞒。场面一时弄得老尴尬了。幸亏后头还有别的事要忙,才算把这事给岔开。

九月初六,宜嫁娶,宜出行,是个黄道吉日。刘家的迎亲队伍跟在吹锣打鼓之人身后,浩浩荡荡地往东沟村而来。

第91章 成亲

刘家村,刘根生家。

窗户扇上早就贴上了喜字窗花,门上更是早就贴好了大红的喜字,红灯笼也高高挂起,把整个院子都衬得喜气洋洋。

坐席的人早早就过来了,生怕晚了没位置吃不上头一拨。此时桌上光秃秃的,还啥都没往上摆。有那好信的就上做饭那儿去走了一圈,回来就把这菜色说给同桌人听。看得出,刘根生这回的席面可真不含糊,比自家俩儿子那喜宴还要好。

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豆腐炖鱼、菠菜汤、白菜木耳、韭菜炒蛋、黄瓜拌干豆腐、拌芥菜丝,四碗四碟,这规格不说在刘家村,就是在高岭镇那都是排得上号的。

一听这菜色,妇人们赶紧去找自家孩子。这些小崽子,今天可算逮着个吃零嘴的机会,一个个恨不得吃到顶脖才好。若是平时,妇人们自是不会拦阻,今天可不一样,若是小崽子们现在就把肚皮撑得溜圆,等待会上菜时,岂不是吃不下了?这样好的席面,光看不能吃岂不是馋死个人?

随着菜越做越多,院里飘满了菜香味,有些人就坐不住了,心里琢磨这新娘子啥时过来,他们可赶着吃席呢。可这人吧,越着急,就越觉得这时间过得慢。可巧了,又有人提起新娘子的嫁妆来。

“抬嫁妆那天,你来看了吗?听说那屋子都快给摆满了。”

“那可不,那天人可多了,一拨接一拨的,我都没挤进去,就搁门口看了一眼。你说,以前咱们咋没听过东沟村有这么一户人家呢?”

“听说是关内来的。咱村也有迁民,可没一户这样的。你说,这老刘家人没白唬咱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