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寡妇后的种田日常(211)

作者: 闲人不闲 阅读记录

秦雅把来福抱起来,喊秦大川去找王根生说杀猪的事。瞅这意思,那香肠作坊年前是定不下来了,那两家势必还要定些香肠。若做完香肠还有肉剩下,就直接卖给李屠户,只要价格合适,想必人家也愿意收。

东沟村养猪的人家不少,可村里就三十几户人家,即使杀猪也卖不了那么多,所以进了腊月门,那猪就都给陆陆续续卖出去了,毕竟大发财靠读书,小发财靠喂猪。几个月的精心喂养,可不就等着赶过年价高给换成银子吗?

王根生这段时日一直闲在家里,他家的猪除了卖给秦家那只,后头那只也给卖了,冬天猪不爱长膘,也没有菜可吃,只能吃些米糠,养着也是费粮。

听秦大川说完,他想想这几日的天气,又翻翻黄历,定了个日子,就在后天。在农家,不管是干啥,都讲究先看黄历。若黄历上说今日宜出行,人才能出远门。若黄历上说忌播种,那就得等些日子再播种。

秦家杀猪照例来了好些人看热闹,这回和以前不同,除了看热闹,还有好些人来买肉。反正到了腊月,离过年也就半个月,早买晚买不都得买吗?买完了往那缸里一扔,就冻得结结实实,也不怕放不住坏掉。

至于猪头这些,就没人愿意买了。便宜也不愿买,实在是不好收拾,再说一个猪头也太大了,哪有买肉划算?秦雅也不愁,等买肉的都走了,那肉也没剩下多少,干脆就不卖了。只把猪头、猪蹄这些给了秦大川,让他给李屠户送去。这都是早先说好的,他们也不要求价多高,只要差不多就成。

早先秦家来说的时候,李屠户就一口答应下来了。那猪蹄倒不觉咋的,只这猪头在县上可好卖了。那些富户、地主家里,过小年祭祀时都讲究用猪头。新杀的猪头哪有那么多,可不就得事先备好吗?就李屠户这儿,都给定出去八九个了。这还不算那临时要买的。

等林林总总这些事都安排妥当了,秦雅就和天冬商量小狗来福的事。天冬的意思是想放到张广学家里,可秦家和张家不太熟,秦雅就有些迟疑。虽说让人家帮着养一个月,该给的东西他们自然会给。可这养狗也是件麻烦事,人家家里能愿意让孩子养吗?

陈氏就说放老王家算了,反正那驴也放到他家,一事不烦二主,大不了多给拎几斤肉。虱子多了不咬,等年后回来再想着咋还这人情。

天冬就有点蔫了吧唧地,他对王家不熟,可张广学他熟啊。他都和人家说好了,张广学也一口答应下来,为了这养狗的事,俩人还特意商量了好久。

但他就是个小孩子,不说说了算不算的,这事还关系着家里头的人情往来,他也弄不懂这些。只晓得俩人那养狗计划是要夭折了。为了这事,他难过了好久。还是秦大川把他领到王家,说人家都给来福做好了狗窝,他这心才放下,要不他老是担心人家不好好待来福。

那鸡和鹅,陈氏都和黄嫂子说好了,放她家养着。当然也不能让人白养,陈氏给提了一串香肠,还有两只冻鸭子过去。

黄嫂子秋天那会卖辣条也挣了些银子,虽不是啥大钱,可比码头上做苦力要多得多。两口子本就对秦家心存感激,自然是愿意帮着喂鸡。对陈氏拎来的这些东西,当然也不想要,几番推辞。陈氏见人家不愿接,赶紧说了几句,就把东西扔下,快走几步回家了。

黄嫂子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就是喂个鸡,她家也不搭啥,人家还把家里的米糠都给搬过来了,就是出个力气。冬日里本就没什么事,喂鸡算啥活?她记得秦雅爱吃辣条,就做了一大锅,赶秦家出发前一日给送了过来。

秦家这回出门,是跟着商队走的。这商队还是以前托苏掌柜问过的那支,也打过几回交道。对于商队来说,多带两个人不算啥事,只要别耽搁到他们的行程就成,再说了,还有银子赚呢。况且这还是打过交道的人家,不是生人。

得知秦家回秦家村过年,刘力倒是半晌无声。这日子过得太快,一不留神就到了年根儿底下。算算日子,现在出发,等到了秦家村也得小年了。他本想劝劝让留在关外过年,一家四口就这么上路,实在让人放心不下。

可听秦大川说,他们是跟着商队走,那劝阻的话也就没说出口。商队人多,里头有些人身上还有功夫,对这路上的危险想必早有准备。但他还是有些不放心,领头的当然没啥坏心思,人家来回一趟要挣多少银子?能看上那三两个钱,就怕里头有些坏心眼的。

所以他又和秦大川唠叨了几遍,让他们别带太多银子在身上,最好穿得破旧一点,东西也别多带。夜里警醒点,别都睡过去了,在外不比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