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军阀(663)

刘鸿生带着弟弟吉生到宜兴去开辟销路,于偶然一瞥间,触动了灵机。

原来,这座著名的陶都宜兴,陶窑比比,烧窑用柴,几百年来已是天经地义,谁也没曾联想到近几十年才出世的煤。

可刘鸿生却一眼看准了,说给弟弟,吉生却担心窑主们习惯了用柴,未必肯接受。刘鸿生当机立断,马上办了两桌酒席,请来当地十几位有影响的窑主。即时便声称要送给大家一条财路,因而客人来得很踊跃。可是,一听说要改柴为煤,几百年的保守经验又使这些客人摇头了。刘鸿生生动而精辟地分析了煤优于柴的三大要点:一、煤的火力要强于柴数倍,而相对费用要低于柴数倍;二、煤的体积小,不易自燃与破损,又易于运输与保管;三、眼见得柴由于砍多于生,日见减少,越少价格会越昂贵,一旦柴源枯竭,岂不措手不及?

言之成理,听来可信,可是大多数窑主仍持游移。

刘鸿生早已成竹在胸,知这样只凭说很难奏效,就亮出了一个早已思谋好的方案:由他出资建立十几座烧煤的陶窑与石灰窑,供窑主们使用,他派技术人员指导。如果失败了,一切费用由他承担,绝不向窑主们索要一文;如果成功了,窑主们只承担大部分费用,条件是必须用他的煤,他也凭信用保证用煤质量。

如此便宜的事谁个不为?于是窑主们纷纷与刘鸿生举杯盟约。

回去的路上,刘吉生很担心,觉得一旦失败了,这可是几万元的大损失呀,刘鸿生却自信地笑着说道:“都是燃料嘛,煤又大优于柴,一次不行,两次,三次总会对路的!再说不舍本,怎求利,放心,白花花的银子就会来的!”

很快地打通了相应的关节,刘鸿生特携锅炉专家金芝轩带领十几名工友同行,在宜兴日夜奋战,很快地建起十几座新窑,试烧结果十分成功,窑主们自是喜出望外,甘愿实践约言,并在刘鸿生的提请下,招收一大批柴民为烧窑工,柴民们收入固定而且高了,也较打柴少了些辛苦,原本的恐惧也自然消失了,而且出于感激,也鼓吹烧用开平煤,一下子赢得了大数量、大批量的用户,销路大开,而且声望日隆,信誉日增。

刘鸿生又迅即采取了几大措施,不但在上海增设煤号,而且在长江整个下游各城镇设分号,建码头,并延伸至长江三角洲的广大农村,改农村几千年烧柴为烧煤,建立了很广泛的销售网。

几年前,开平煤在上海销量甚微,别的城镇更是空白,如今不但在上海的数量剧增,沿江各城乡,销售总量也极为可观。由以往的默默无闻,一举而跃居煤炭销售首位,使同业无法望其项背。

这几年间,他鼓足了风帆,一刻不停地拼全力在商海中疾驶,而精力之旺盛,头脑之清醒,洞察之高超准确又少有其匹,他直接经营的煤炭销售量最多的一年高达二百五十万吨,约占开滦矿务总公司年产量的四分之一,收益年年在几十万元,最高时达一百万元……

“十年经营,到民国八年年欧战结束,他只有三十岁时,就变成了名震上海滩的煤炭大王。”蒋介石大是感慨地道:“这也算是宁波人中的骄傲了。”

王恒岳频频点头:“煤炭大王,这个名字好啊。中国有什么火柴大王、纺织大王,但却唯独缺少一些煤炭、钢铁方面的大王,这才是工业强国的基础。不过,在我看来刘鸿生的这个煤炭大王还有一些名不副实,他主要是在那里做些代理,倒买倒卖,没有自己的煤矿,无论别人怎么夸奖,终究还是欠缺了些……”

“是啊,所以这次大总统到宁波希望能够接见一下他。”蒋介石话里有话地道。

王恒岳脸上露出了笑容:“不光是宁波人团结,你们这些浙江人也团结得很那,我看你是特意想要引见我认识他的。”

蒋介石也笑了起来,并不想隐瞒什么:“是的,中正就是这个意思,刘鸿生要想继续发展,还需要外力的强力支持!”

“我就是那个外力。”王恒岳沉吟着道:“这个人我要见,这个忙我也要帮。我们中国的许多‘大王’其实根基并不稳固,命脉还掌握在洋人的手里,比如上海的吴蕴初,把根基打扎实了,拥有了自己的实业,才有继续和洋人抗衡的基础。”

“是,大总统说的是。”蒋介石衷心地道。

“这样,我想一想。”王恒岳站起身来走了几步,说道:“时间,你去安排一下,这次和见吴蕴初不一样,不妨直接公开我的身份!”

“是,一到宁波我立刻去安排!”

第六百二十四章 在宁波

宁波的意思是“海定则波宁”,宁波商人也是传统的“十大商帮”之一。

一如到上海那样,王恒岳到宁波同样也没有惊动到地方官员。

在这位大总统的思想里,始终都有那么一个概念,到了地方,由官员带你参观的、哪怕是亲眼看到的也都未必是真的。

只有悄悄的去观察这里的一切,才会得到最真实的感受。

比如在上海的许多都是如此。

战乱已经结束,国家正在发展,在宁波也同样呈现出了盎然生机。

宁波人的性格精明、勤奋,就这么一个段子,一个东北人、一个中原人和一个宁波人先后走过一条路,路中间放着一块石头。东北人经过时破口就骂:“谁那么缺德,把石头放到路中央。”说完跨过石头走了;中原人则在石头边停了下来,说“大路中央居然放着石头,一定有阴谋。”然后,绕过石头也走了;而宁波人呢?他绕着这块石头仔细打量,自言自语“这块石头这么大,也许能做点东西吧?”他抱着石头回家了。

听到这个故事,王恒岳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方孝儒就是宁波人吧?”王恒岳顺口问了一声。

“是,方孝儒正是宁波人。”蒋介石点点头:“还有有名的文人胡三省、大哲学家王守仁等人都是。”

王恒岳一边听着,一边朝前走去,见到前面有个汤团店,想到大名鼎鼎的宁波汤团,食指大动,带着蒋介石和阿乐就走了进去。

一人要了一碗芝麻汤团,尝了下,赞不绝口,王恒岳指着前面这碗汤团:“等我以后退休了,也到旁的地方去开了汤团店,想来也饿不死了。”

蒋介石差点喷了出来。

一个银行里有着天文数字般存款,拥有着无数工厂、实业的中国首富,居然会说“饿死”这两个字。

难道恒帅还有动开汤团店的脑筋,连小钱也不放过?

蒋介石还是不太了解王恒岳,这位大总统但凡只要是能赚钱的事情是一样都不肯放过的,他此刻还真动起了开个汤团连锁店的心思……

“这汤团在南方好卖,到了北方就没有人吃了,北方人嫌它太甜、粘牙。”

蒋介石才说到这,看到两个十七、八岁的学生走了进来,校徽上显示的是“宁波效实中学”的。

这是一所著名的私立中学,上海复旦大学和圣约翰大学与效实中学订约,凡效实中学毕业生皆可免试,直接保送入学。

两个学生坐了下来,要了两碗汤团,边上一个个子高些地道:“第周,这次安排你去复旦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你好像不太愿意?”

“恩……我想去南京中央大学生物系。”叫“第周”的点了点头。

王恒岳在边上听的清楚,“第周”两个字才进耳中,立刻心中一动。记得自己在另一个时代上学的时候,有堂说脊椎动物的课,老师正好说起了一个宁波人“第周”,叫童第周,是中国胚胎学的创始人,正是宁波效实中校毕业的,难道就是这个叫“第周”的?

“第周,哲学系心理学专业是复旦大学新开的科目,你说去了多好?怎么想去南京?”

“中央大学的生物学系全国有名,而且那里政府聘请了很多外国的专家教授,我还是多生物学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