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军阀(1131)

当时在西迪巴拉尼南部的尼贝瓦作战的意大利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意军师团长马利蒂将军一出战壕,即被打死。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英军攻克该城。下午1时30分开始进攻图马尔兵营,到傍晚几乎整个兵营地区全被英军占领,大部守军被俘。

同时,第七装甲师在西面切断了沿地中海的公路,从而孤立了西迪巴拉尼。驻防马特鲁港的部队,也同时准备停当,待命出击。

10日天刚破晓,他们便在军舰的强大火力掩护下,猛攻正面的意军阵地。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到10时,科尔斯特里姆警卫队指挥部报告说,俘虏太多,已无法清点,被俘的士兵和军官占了约有200多英亩大的一片地方。

自1940年12月11日起,英军第七装甲师,接着是英军第十六步兵摩托化旅与澳大利亚第六师,继续乘胜追击。

几天后,布克·浦克和西迪巴拉尼周围的全部海滨地区,便落入盟军之手。当时,丘吉尔从前线获悉,至少有三师墨索里尼的精锐,不是被歼灭,就是被俘获。

在西迪巴拉尼的胜利已最终确定的时候,即12月12日,韦维尔将军又主动采取了一项明智而大胆的决策。

他不是把刚替换下来的第四英、印师留在战场上作为总后备队,而是立刻把它调往厄立特里亚,与第五英、印师一起参加由普拉特将军指挥的阿比西尼亚战役。该师一部分由海道前往苏丹港,另一部分则乘火车再换轮船溯尼罗河而上!

其中有一部分几乎是直接从西迪巴拉尼前线开往他们登船的地点。

他们到达700英里以外的战场后,很快又投入战斗。如果没有韦维尔将军先见之明的决策,不但阿比西尼亚要塞克伦之战的胜利难保,就是阿比西尼亚的解放也会遥遥无期。

北非前线的胜利,使丘吉尔欢欣鼓舞,他急忙向前线将士表示祝贺,并催促他们不遗余力地围歼敌人。

他在1940年12月13日发给韦维尔的电报说:“我衷心祝贺你获得的光辉胜利,它实现了我们的最高希望。当我在下院讲述需要进行多么高明的参谋工作和陆军如何勇敢地执行这一艰巨任务时,大厅里欢声雷动……诗人沃尔特·惠特曼说,每一个成功的果实,无论它是多么圆满,都将带来一些需要投入更大的战斗才能加以解决的问题。自然,在你的思想里,追击敌人占首要地位。当胜利者精疲力竭之日,正是可以从失败者身上取得最大的补偿之时。

再没有什么事情比利比亚的失败更使墨索里尼战栗的了!”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非洲首战

1942年12月,让美英法盟国担忧,但却早晚会出现的事情终于无可避免的发生了:中国军队进入非洲!

尽管只有一个团的兵力,但这却意味着,中国已经正式介入到了欧美国家的战争之中。

世界大战,随着中国的全面介入而再度升级。

德国、意大利为此欢呼雀跃。

这是他们期待已久的事情,这标志着他们到底还是等待到了中国的全面增援!

而这支最先进入非洲马尼姆地区的,正是中华民国大总统王恒岳之子王鼎所指挥的部队。

对于王鼎,德国人并不陌生,这位曾经在贝尔格莱德创造出奇迹的年轻军官,或者在非洲大陆,他又将开创另一段的传奇。

而刚到非洲的王鼎,并没有来得及顾得上休息,便接到了隆美尔将军委派给他的任务:由他部队的一个连,穿插到英国人的背后,侦察情报的同时寻找机会给予英国人以袭击性的打击……

8连。

这次穿插,8连走得是一条人迹罕至的山路。

说是路,其实根本就不算什么路。上边是陡峭山坡,下边是高耸悬崖,仅有一尺左右的羊肠小道能容的下脚。雨水冲涮掉了小道上的碎石子,小道渐渐变成了斜坡,脚踩上去光滑无比。

为了阻止敌人穿插到自己后方,英军在各种道路上不仅埋设了大量地雷,还在山脚、草丛、灌木等处栽上了大量竹签。无论是从山上滚下来,还是从地面踏上去,一旦踏中竹签,双脚都会被刺的鲜血淋淋。

对此早有防范的中国国内,在王鼎和他的部队出国作战之前,已经突击制造出一批加了钢板的防刺鞋,跟随他们一起来到了非洲。

临出发时,8连连长白彦超命令所有人全都换上带钢板的鞋。穿上这种鞋,走路虽然费了点劲,但踩入草丛时,却小了一份担心。

但是,一踏上这片山路时,大麻烦就来了。由于有了钢板,鞋底的柔软度几乎没了。防滑功能更是弱的不得了。尽管战士们走的小心翼翼,互相搀扶,快成了三寸金莲小碎步了,但还是有不少人掉了下去。

有时一个人下去还不行,还要硬拉上身边的一两个。弄的这支队伍惊呼声不断。

好在这些掉下去的人,在掉下去后不久,又总能从下面爬上来。可见山下的蒿草该有多厚。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战士完全具备了滚下山坡的经验。落地时,千万不能四肢伸开,要缩成一团,背部先着地。

要是英军知道这一地区有我军通过,真得会后悔的不得了。怎么就疏忽了在这一地区埋上竹签呢!

8连在这样的山路上,一口气走了大约有五六公里。虽然路程不长,但时间却耗的过久。

白彦超在前面急的不得了,一个劲地督促后边加快步伐。

急归急,可山路并不听白彦超指挥,照样让战士们走的磕磕绊绊,而且还走走停停。

由于白彦超带领这支加强连要完成任务的特殊性,所以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很多装备。本连的步兵,加上新配给的炮兵、防化兵、喷火兵,已经达到一百五六十人。

在陡峭山路上急行军,步兵还可以,但那些炮兵就困难了。

一个弹药手身上要背四发炮弹,加上本人的枪支弹药和随身装备,总共携带的物资重量快要到200斤了,就是他想快走,也走不快。

眼看着天又要黑了,先头部队不得不在出山时停下来,等着后续人员陆续到达。

这时,白彦超用望眼镜发现了山上小道与大路的接合部,便命令2班为尖刀班,前出占领大路,担任警戒!

2班班长古源意带着四班跑步前进到大路口。刚把众人布置好,一抬头,发现大路在不远处又拐弯了。

为了弄明情况,以防万一,还得派人过去进行侦察。

“蔡华辰,带着你们小组,看住大路那边情况。”古源意向蔡华辰布置任务。

蔡华辰答应一声,便带着周镇和另一个战士向大路前方跑。

跑过拐弯,只见大路上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于是,蔡华辰又派一个战士回来向古源意报告情况,古源意再把情况传递给白彦超。

白彦超在一块大石上摊开作战地图,左比量,右对照,可怎么也找不出眼前的地理位直。

连副谢奇走过来问,“连长,咱们现在在哪?”

白彦超皱眉,苦笑了一下,像是对谢奇说,又像是自言自语:“怎么地图上就没有呢!”

8连这次穿插是占领马尼姆地区的沙利亚炮台,走的路线是团里按着预定方案标定好了的。但是,这张地图早老套了,何况战前英军还在各个出路上进行了重新布置。标示、路线都有了较大改动。

白彦超拿着一张过了时的地图,当然找不到标准位置。

“要不找村民问问?”谢奇提醒白彦超。

“连鸟都不拉屎的地方,哪来的人?”因为一路上没见过村庄,没见过行人,连一头牲畜都没有,所以白彦超这样认为。

蔡华辰隐藏在拐弯处的一块石头后,紧盯着前方大路。

忽然,从远处传来了哼哼叽叽的声。曲调一亢一挫,“叽哩哇啦”是什么内容谁也听不明白。但从那个腔调中,可以判断出这是非洲人的民间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