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血荐中华(铁血中华系列)(476)

原来,当日庄剑和何淼一路杀奔出去,丢尽了颜面的伯颜,催动大军在后狂追不止。为了掩护那些起事之新附军能够成功撤退,庄剑处处设伏,不断阻击尾追的伯颜之军,为此汉军士兵付出了较大的伤亡,两百多名汉军将士为此献出了生命。

自丁忠连和郝文谦壮烈牺牲之后,已经成为这支新附军首领的谢庭南几次想要留和汉军一起抗敌,但都被骄傲的汉军将士所拒绝。在这些汉军将士看来,掩护起事士兵撤退是他们的职责,在战场上献身也是他们的光荣。堂堂的大汉之军,岂能要这些新投降的士兵帮忙?

靠着汉军士兵顽强而英勇的阻击,庄剑带着大部士兵成功摆脱了敌人的追击,一路向着预定方向撤退,一直到遇到秦海的海军陆战队为止。

等庄剑一一说完,他把谢庭南从队伍里拉了出来,介绍给了这些汉军将领们。汉军的将领默默注视着这个反正的军官,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微微的笑着。谢庭南看出来了,他们的笑容里一点讽刺的意味也都没有,只有鼓励和信任。

是的,这些新附军的将士是走过弯路,他们也曾经当过被所有汉人所不齿的汉奸。但不管怎么说,他们又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他们终究还是汉人,终于还是大汉的子孙。他们为了自己过去所做的事情,付出了血的代价,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谢庭南及新附军反正将士接旨。”忽然,符海波说道。

谢庭南和他手下的那些弟兄,急忙上前一步,跪了下来。

“我大汉子民,无论见到各级官员还是皇上,皆免跪。”符海波厉声说道,等这些反正将士全部起来之后,符海波才念起了刚刚接到的圣旨。

已经死难的丁忠连和郝文谦,都被封为了侯爵,进大汉忠烈祠。谢庭南首义,被晋为镶义将军,反正新附军皆归远征军团所属,所有将士官升一级,暂时回泉州修整。

谢庭南的嘴唇有些哆嗦,他并不指望大汉朝廷能够给他们这些曾经汉奸的人多大的奖赏,只求着将来能平平安安地过完下半辈子,哪怕是回家种田,他们也知足了。但没有想到,陛下居然如此厚待他们。

“丁元帅,文谦将军,你们听到了吗,陛下原谅了我们,陛下原谅了我们!”谢庭南止不住自己的眼泪流下,对着平壤城的方向大声喊道。接着,他忽然又大声对符海波说道:“将军,我们谢谢陛下的好意,但我们不想回去,我们要留在这里,和你们一起杀鞑子,为丁大人,郝大人报仇!”

“杀鞑子,为丁大人,郝大人报仇!”他身后的那些反正将士一齐大声吼道。

士为知己者死,皇帝陛下能这样对他们,这些士兵知足了。曾经的他们,在汉人眼里是汉奸,在鞑子眼里,他们比猪狗还要不如,但现在,有着这样的皇上,他们就像漂泊已久的浪子找到了家。就算他们都战死在高丽,也都无怨无悔!

符海波默默点了点头,他明白这些士兵此时的心情。他们用鲜血洗刷了身上的耻辱,现在正要用鲜血来证明自己一样可以成为大汉优秀的子孙……

在大军汇合之后,此时远征军团能够利用的兵力为汉军两万人,高丽军一万五千人,火炮六十二门。在兵力上自然远远处于下风,但六十二门火炮将在战争中扮演主要的力量。

虽然对陆战没有魏元钊那么精通,但是对于火炮的使用,符海波所知道的,就远远超过了任何人。自从火炮问世以后,大汉的水军是最早尝到其甜头的。靠着威力无穷的火炮,帝国的水军所向披靡。

符海波将六十二门火炮分成了三列,一旦哪一环节无法压制住冲上来的敌人,那么后面的火炮马上可以用炮火掩护。

对于火炮,魏元钊并不想知道的太多,他虽然精通军事,但实际上对火炮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他满脑子所思考的,就是如何能击溃蒙古人的攻势!

对面的敌军最近已经越聚越多,各个方向的敌军,从四面八方黑压压地压到了这里。目前敌人并没有采取什么攻击态势,但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而且一旦来到,此处将立刻会爆发出一场惨烈的战斗。

在魏元钊的设想里,是利用敌军的矛盾,来逐一瓦解敌人的攻势,但这只是一个设想而已,看起来容易,要真正实行起来,却充满了艰难和无法预料的变数。

庄剑的到来,倒给了魏元钊另一种思路,是否可以利用那些起事的新附军士兵做一些什么文章?

考虑了整整一个晚上的魏元征,当天色微明的时候,立刻召来了庄剑。

当他把自己的计划,俯在庄剑耳边低低说出来的时候,庄剑没有一丝犹豫地说道:“是,副帅,庄剑这就带着人出发,我和我的部下们一定完成您交给的任务。”

魏元钊有些欣慰,面前的这个少年将军,虽然身为皇帝陛下的义弟,但在战场上却依旧保持了汉军将士的本色。他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而叫苦叫难,对于任何任务,他都会无条件地去完成。

“庄剑,千万要小心。”魏元钊不放心的又嘱咐了几句:“对面的蒙古将领,伯颜曾经见过你的面,那个源唐古也不是个等闲之辈,一旦稍有疏忽,你就立刻将陷入危险之中。要是真的遇到了什么险境,立刻给我撤退回来。”

庄剑微微笑了一下,年轻的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容。在他看来,军人的职责就是无条件地去完成任何的任务,不存在讨价还价的可能,而他,将带着光荣和骄傲而去!

第352章 钩心斗角

此时在郎罗村在二十多里的地方,由源唐古亲自指挥的军队,已经慢慢集结起来,大量增援上来的蒙古士兵、新附军和高丽军队,已经达到了十余万之众。

随后,蒙古大元帅伯颜的援军,也终于赶到,郎罗村的平叛之军,一下超过了二十万。这时候有一个奇怪的景象出现了。源唐古的大军在左,伯颜的大军在右,两军相隔六里,俨然井水不犯河水的样子。甚至当两边来回巡逻的士兵互相遇到,也只当根本就不是同伴一样。

对于伯颜这个人,源唐古本来和他一殿为臣,虽然谈不上有什么好感,但起码对这位战功卓著的元帅,他还是比较尊敬的。然而在平壤城下发生的屠杀数万新附军的事件,让源唐古心里对伯颜恼恨不已,尽管这道命令是忽必烈秘密下达的。

这并不是说源唐古就对新附军的汉人士兵有多好了,他只是考虑问题更加详细,而且在高丽住得时间久了,对一些事情也看得更加透彻。

现在是高丽的非常时期,正值用人之机。在这样的时候,需要的不是屠杀,而是尽可能地安抚住军心民心。纵然丁忠连的部队叛了,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要善待其他的新附军汉人士兵,才能更好的让他们为蒙古卖命。

可是这么一杀,不光是其它新附军士兵会对蒙古人产生憎恶,整天想着的不是如何打仗,而是提心吊胆,担心蒙古人什么时候会对自己下手,这样的军队哪里还有战斗力可言?而大屠杀事情现在已经在军中传开,甚至波及到了高丽军队,高丽士兵现在的普遍想法是,蒙古人最相信的还是自己的士兵,其它的不管是汉人也好,高丽人也好,蒙古人对待他们都是提防的,从来也没有把他们当成自己人看待。谁想到什么时候,比如平叛失利了,会不会把他们也当成替罪羊来处理掉?

平叛军队中的成分非常复杂,主要由蒙古士兵、色目军、新附军和高丽军构成,虽然都由蒙古将领指挥,但各军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就算是最蒙古军队,也分成了两个部分,由蒙古监国源唐古和元帅伯颜各自率领的一部分。

这点是最让源唐古担心的,现在看起来平叛大军有二十余万,声势浩大,但彼此间互相不通声息,从大军汇合到现在,两面的主帅甚至都没有见过一次面,讨论过一次战场局势。这样的局面,势必让平叛力量大打折扣。而忽必烈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具体任命由谁来统一指挥,谁是主帅,谁是副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