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血荐中华(铁血中华系列)(452)

“今天不说这个。”王竞尧从衣袖里拿出了那本泛黄的册子,交到两人手中后说道:“你们给朕一起去查下,这种册子,当年在大宋朝廷之中一共出现过多少。朕知道这查起来非常困难,但不管怎么困难,也一定要水落石出!”

“是。”两个人一齐应了一下。这项任务做起来和实在繁重了,不说大宋朝廷已经灭亡,就是要朝到几十、上百年前的事情,哪有那么容易?但皇帝陛下已经发话了,只怕再困难,他们也得硬头头皮上了。

“郭破虏,你单独给朕去办个事。”王竞尧眼睛死死地盯着郭破虏,这让这位调查司的总制心里未免有些发虚:“你给朕把朝廷里所有官员的身份背景都查得清清楚楚。他们的祖上是谁,他们曾经做过些什么,他们和谁接触得最为频繁。两个月,朕给你两个月的时间,完整的报告必须要送到朕的面前。”

郭破虏犹豫了下:“那李天正、李襄阳这两位丞相,还有各部的尚书们呢,也要查吗?”

“查!”王竞尧斩钉截铁地说道:“除了汉军将领外,谁都要查。上至丞相,下至那些大夫、侍郎,必须查到朕满意为止!”

任晓晟和郭破虏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看皇帝陛下的样子,只怕这事小不了。

这绝对是个苦差使,一旦让那些百官们知道了,怨恨的可不会是皇上,而是他郭破虏。

“不要让那些当官的知道。”王竞尧用手托着下巴说道:“朕要你秘密地调查。不然这会扰乱那些官员的心思。”

“是,臣知道了。”郭破虏低下了头,说道。

现在的调查司,虽然没有情报处起步得早,也没有情报处那么大的规模,但实力已经不容小窥,起码在整个福建,都已经布满了郭破虏密密麻麻的眼线。两个月的时间虽然有些匆忙,但只要多加催促,也并不是不能完成的。

等他们离开后,王竞尧忽然叫道:“刺刀!”

“暗影”组织的首领刺刀,也不知道就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他就这么静静地站在皇帝陛下的面前,什么话也没有说。

“暗影组织,从现在开始立刻扩大一倍。”王竞尧沉思着说道:“招收进来的人,可以没有任何这方面的经验,但却一定要绝对忠诚,无条件地服从命令。军校各级毕业生,你可以优先挑选。典霸天为人忠勇,但却稍嫌鲁莽,而且有很多事情他并不能出面。皇宫中的一些事情,暗影要多承担一些。”

刺刀默默地点了点头,其实在整个朝廷上下,他是每天都能够见到皇帝陛下的人。他有些明白,皇宫中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发生一些事情……

王竞尧叹了口气,像是说给刺刀听,更像是在说给自己听:“但愿我这是杞人忧天,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那才是我想看到的!”

第342章 转变

由于汉蒙两方的刻意低调处理,高丽事件很久后才传了出来。而做为大汉帝国的领地,偏远的东南亚一带,这一消息,更是很晚之后才传到了该地。

这一消息并没有在东南亚引起什么波澜,毕竟,不管高丽发生了什么,都和这里的人一点关系也都没有。

最近一些时候,大汉帝国在这的统治稍稍宽松了一些,已经很久没有大量的征调军队和民夫,而在交完应该上缴到朝廷的税收后,其它的大部留在了东南亚,交由总督陈中建自行安排。

毕竟,从征服东南亚的那一天开始,一直到第一次北伐的结束,其间还夹杂了巴勒班王的悍然入侵,东南亚已经元气大伤。而做为大汉朝廷手中一枚重要的棋子,王竞尧也不愿意看到这块地方失去其可以利用的价值,现在是适时为其恢复元气的时候了。

在军事上统治略略放松的时候,思想上的统治却在进一步加强。那些派王竞尧大量发配到东南亚的前朝官员们,迂腐不化的儒生们,在这时候起到了非常大,非常好的作用。

做为皇帝陛下最早的跟随者之一,总督陈中建很了解皇帝陛下把这些人发配到这的原因。他很善待这些满腹经纶的汉人,并且在东南亚大量开设供他们讲课的地方,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肚子里的才华。

当然,这些讲课的地方,并不是每个东南亚人都能来的,而只供那些东南亚各地的上层人士前来听讲,听汉人的儒生们讲解忠君爱国的思想,听汉人的儒生们讲解温良恭俭让的真髓,听汉人的儒生们讲解什么才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本来陈中建是想让这些儒生把这些思想带到东南亚的各个角落,但当这一意思上报到朝廷后,很快就被皇帝拒绝了。

这个时代的东南亚,大约有八成以上的人一字不识,大大小小的部落里,没有自己的文字的占了一半以上。识字上学的权利,基本都掌控在那些上层人物手中。普通人,则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上学识字离他们是非常遥远的事情,而这正是王竞尧先要看到的。

一旦这里的绝大多数人都识字了,思想也被启蒙了,那他们将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这对于帝国在这的统治将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文化带来的力量,有的时候要比军事带来的力量还要可怕得多。

而只要禁锢了那些上层人物的思想,让这些人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让他们为帝国效命,那么起码在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帝国在东南亚的统治将是非常稳定的,有了这些时间,大汉帝国就可以一步一步将东南亚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模式。

当然,那些儒生中也有很多不安分者,比如当年参与“金陵谋反案”主案犯之一许文枳的内弟许文桐。亲生哥哥的被杀,让许文桐对大汉朝廷,对王竞尧心中充满了怨恨。而且,他总认为自己充满了才华,却被流放到了这个地方,难免每天怨言不断。

看到总督陈中建对他们采取的是宽柔的政策后,本来还有些小心翼翼的许文桐,开始变得肆无忌惮。有几次,他甚至公然找到了陈中建总督,大放厥词,诋毁当今朝廷。陈中建也知道这些儒生喜欢高谈阔论,自以为是的毛病,也笑笑并没有追究。

但看到陈中建的态度之后,许文桐以为这位总督是个懦弱的人,愈发地放肆起来。除了在公开场合公然辱骂当今的大汉朝廷以及朝廷的政策外,还竭力鼓动东南亚人起来反对朝廷,这就完全超出了陈中建能够容忍的范围了。

几天后许文桐神秘失踪,他出现在了兴修水利工程的工地之上。皇帝陛下曾经对这样的事情有过预判,他专门嘱咐过陈中建,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就如此办,并给这种手段起了一个名字叫“劳动改造”。这些读书人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既然这样,就在高强度的劳动中,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也省得他们空闲时间太多,容易胡思乱想……

在大汉朝廷清平侯、东南亚副总督萧浪负责的水利工程工地上,像许文桐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而在这个时候的萧浪,自从来到了东南亚之后,整个人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过去那些狂妄的性格已经被他彻底收敛了起来。

对下属,他尽力关心,嘘寒问暖;对上司陈中建,他竭力完成陈中建交代下来的每一件事情,甚至有些事情都不用陈中建开口,他已经提前完成。这和他过去目中无人的性子根本就不一样,几乎让陈中建怀疑自己看到的是不是那个萧浪。

他和萧浪也算得上是老相识了,从跟随陶亮平定东南亚开始,两人就在一起并肩作战。对萧浪在军事上的才华,陈中建还是非常钦佩的。但也早就很清晰地看到,依萧浪的性格,必然会得罪许多同僚,最后的下场并不会很好。

而当皇帝陛下将他安排到了自己手下之后,萧浪的转变是惊人的,这让陈中建多少有些欣慰,毕竟这个人一旦改掉了自己的性格,那么,是朝廷不可多得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