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血沃轩辕(铁血中华系列)(509)

就在济尔哈朗为大清命运叹息,为自己前途叹息的时候,敬谨亲王尼堪找到了他。

敬谨亲王尼堪,褚英的第三子。努酋时代从伐多罗特、董夔诸部,有功。皇太极时代,犯明,从多铎率偏师入锦、宁界大败明师。封贝子。伐朝鲜,从多铎一路追逐朝鲜国王至南汉山城,歼其援兵。再犯明,从阿济格等攻塔山和连山。

这也是满人中的一员老臣了,当他找到济尔哈朗的时候,开门见山地说道:“连多尔衮这样的大臣都已经死了,郑亲王,什么时候这样的厄运会降临到我们的头上?郑亲王,我的棺材已经准备好了,你的棺材准备好了吗?”

济尔哈朗苦笑了下,是啊,自己的棺材准备好了吗?盛京城稍微有些见识的人都清楚,明军攻陷盛京已经是无法避免的事情。略略有些门路的,都在想方设法的离开盛京。可自己身为先帝驾崩后的辅政大臣,无法,也不能离开这个地方啊!

“郑亲王,你不为自己考虑,也该给大清考虑了。”尼堪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道:“盛京一破,不光是爱新觉罗家亡了,我大清也要亡了。现在吴三桂正在城外阻敌,你是辅政王,总该想些办法出来啊……”

济尔哈朗还是在那苦笑,办法?自己能有什么办法?

和谈已经被拒绝了,唯一的退路也被堵死。和汉人拼命吗?可是本钱呢,到哪去找能和明军拼命的本钱?难道让自己这些大臣们上去和敌人厮杀吗?

看了看周围没人,尼堪从怀里摸出了一张纸,递到了济尔哈朗的手里。

济尔哈朗接过来只看了一眼,面上顿时变色,原来这是明军的一张传单。在那上面写着,只要哪个满人能迎接明军进城,那就一律免死。有擒获清朝大臣者,不但免死还封官。

更加过分的是,在这上面详细列出了擒获满清各类官员相对的奖赏。价格最高的,是满清的皇帝福临,和皇太后布木布泰两个。对应的官职居然是侍郎一职。

而济尔哈朗则比较寒碜点,抓到他,才只能得个七品的官职。看来,自己在汉人的眼里,地位可实在有些低下了。

“你是从哪得到的这份东西?”济尔哈朗抓住了尼堪的手,生色俱厉地道:“大明生死存亡,你却拿着东西。你可要知道,这是死罪啊。一旦被朝廷知道,是抄家灭族的事情啊!”

尼堪摆脱了他,冷笑了声说道:“死罪?等汉人攻破了城,你我皆死。郑亲王,现在整个盛京城里到处都是这东西,只有你还被蒙在了鼓里啊……”

济尔哈朗渐渐从震惊中冷静了下来,明军的探子,看来在盛京已经无孔不入了。那到底有多少人拿到了这份传单?准备和尼堪一样的,来劝说自己背叛大清呢?

他缓缓呼了口气,说道:“尼堪,我知道你们的心思,无非就是劝说我,加入到你们的行列,可是,我很好奇,有多少人支持你这样做,有多少人,想着投靠汉人!”

第432章 三月二十六日

尼堪表情有些紧张,艰难地咽了一口口水,说道:“不光是我一个人,固山贝勒阿克台,砻亲王善代那善。郑亲王,起码有一半以上的人参与了进来,您还在那等什么呢?难道等到别人把我们抓了去送给汉人,到了那个时候,才开始后悔吗!”

说到了后来尼堪几乎有些声嘶力竭,济尔哈朗默默地等他说完,这才又详细询问了他们的计划。原来,这些计划发动叛乱的人,竟然想通过冲击皇宫,直接拿住皇太后布木布泰,顺治帝福临等人,以为资本,向明朝请功以保前途。

济尔哈朗并没有立刻就答应什么,他只是告诉尼堪,自己需要仔细地考虑考虑。尼堪也没有急着逼着他表态。但他心里有把握,从济尔哈朗最近的一系列举动来看,他也正在为自己的前途而忧虑不安,加入到自己一方,只是早晚的事情。

当尼堪离开这里后,济尔哈朗从后堂叫出了自己的儿子辉兰。他的表情有些复杂:“你赶紧收拾一下,趁着盛京还没有完全封闭的时候,带着你的母亲和妹妹赶紧离开这里。我签发一道手令给你,今天晚上就立刻离开,不然稍晚两天就再也走不成了。”

“父亲,你呢?”辉兰睁大了眼睛问道。

济尔哈朗微微笑了一下:“大清需要出个忠臣了,尼堪想要谋逆,我就算拼着这条性命也要保护住皇上和太后的安全。孩子,记得,以后再也不要对任何人说你是我济尔哈朗的儿子,你曾经当过大清的都统,大清,大清,爱新觉罗家的大清啊,亡了……”

大明景平三年三月二十三日,济尔哈朗于夜间密奏皇太后布木布泰,以敬谨亲王尼堪等人为首的大臣阴谋谋反,企图挟持皇帝和太后,以图向明军邀功,一时布木布泰震怒。

是夜,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盛京将军阿克顿,禁军统领挞木格乐为首,领士卒一千,禁军七百,开始在盛京城内展开了大抓捕行动。至天明,敬谨亲王尼堪,固山贝勒阿克台,砻亲王善代那善等人全部落网,而在此事中被牵连者,多达千人之众。

布木布泰再次在满人面前展示了她的铁腕。没有经过任何的询问,没有给那些被抓住的人任何分辨的机会,布木布泰直接下了屠杀的命令。一千二百七十九人,一千二百七十九颗头颅,盛京城被这场大屠杀带来的鲜血染得通红。

而屠杀结束并不意味着这场叛乱带来的动荡就此结束。布木布泰继续下令在盛京城中大肆搜捕,她要把盛京保卫战开始前城内一切不稳定的因素清除。

成千上万的满人,只要和那些被杀的叛乱分子有一丝的牵连,都被毫无例外的抓了起来。整个盛京都处在了人心惶惶的境地之中。没有人知道当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自己是不是会已经身陷在了大牢之中。悲哀和惶恐的气氛弥漫在盛京城的上空。

布木布泰终究是个女人,她的活动范围仅仅局限于盛京的皇宫。纵然她再有心机,也无法懂得在大战来临之前,稳定压倒一切的道理。她的这种举动,只会让满人本就不高的士气愈发地低弱下去,从而将满人带进一个无底的深渊,再也无法回头……

而这场并没有成功的叛乱,除了严重打击了满人的士气之外,还使整个满清朝政的运作几乎陷于了瘫痪。各部都出现了严重的官员空缺。甚至出现了各部尚书、侍郎不得不接管过以前部下做的工作。盛京城的防卫部署,也一下减缓了下来。

面对盛京发生的这一切,洪承畴叹息着对才从明军军营回来的祖大寿说道:“这就是灭亡前的疯狂。皇太后以为杀可以解决一切,其实她只是在把事情越弄越乱。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她只需要把几个为首分子控制住就行了,为什么非要杀这么多人呢?难道他以为仅仅靠着济尔哈朗和阿克顿这些人,就能守住盛京吗?”

祖大寿反倒显得有几分轻松:“其实这样也好,可以早点把这样的折磨结束。长伯已经派人送来了书信,明军对其部大规模的进攻即将开始。前日明军阵地上开始大量调运用油布遮盖得严严实实的东西,长伯在信上说也许明军又要开始使用新式武器了。”

“长伯那可以顶多少时候?”洪承畴面色阴沉地问道。

“我从来没有见长伯这么沮丧过。”祖大寿将吴三桂的书信交给了洪承畴:“他在信里说,明军除了不知道是什么的武器外,还在正面集中起了上千门火炮,以及绝对优势的火枪部队,一旦发起总攻击的话,也许,也许他连一天的时间都顶不住!”

洪承畴并没有看那封信,他的嘴角牵了牵,好像是在那笑。他慢慢地走了出去,步伐有些蹒跚。外面淅淅沥沥下起了细雨,一滴一滴落在洪承畴的身上。

结束了,一切都该结束了。大明,大清,二十八年的恩怨,随着那炮声响起,便会淹没在滚滚的硝烟之中,而自己,也到了结束命运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