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血沃轩辕(铁血中华系列)(395)

这样的评论朝野之间还有很多,那些不利的言语也有很多传到了朱斌的耳朵里,但他却根本没有在意这些。忠也好,奸也罢,对他而言这些根本都不重要。他唯一所想的,就是如何引领着大明走上一条他所希望看到的道路。

民主的步子已经开始启动,但在大明实现真正的民主前,这个庞大的王朝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带领大明走向民主的大独裁者,而这个势必在未来的历史上毁誉参半的人,那么一定是自己这个来自于另一个世界的忠勇武英王!

这个王朝有能力的人比比皆是,能力远远超过自己的人也很多,但他们都不具备自己的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他能知道世界发展的走向,能知道很多还未曾发生,但即将发生,并将对世界格局产生最大影响的事情。比如英国的内战,和那位几年后就会被砍头的国王。

英国内战会议党的成功,将会使欧洲开始一轮新的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专制王权之间的这场大搏杀,在战争结束之后,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将会沉重打击,专制王权被推翻,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确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统治地位。

并且,站在军事的角度上来说,英国内战是英国近代正规陆军创建之始。战争中克伦威尔创立的新模范军是新型的资产阶级军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支正规陆军。新模范军在许多方面都具有近代正规军的特色。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朱斌根本不愿意看到的,他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来阻止这样事情的发生,就算真的无法阻止,也要在最大程度上帮助那位查理一世。大明,不,中国必须站在世界大浪潮的最顶端。一切伟大的革命,将都从自己的国家,自己深爱的这片土地开始!

在暗中资助查理一世的决策上,朱斌这位大明军事和政治上的“独裁者”,选择了饶过内阁,饶过大明朝廷,由自己的一套系统独立运作,独立完成的办法。这一来可避免无谓的,让人心烦的口舌之争,二来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守秘密。

伦德尔和佛力奇司,被朱斌委任为自己的特使,即刻赶赴英国,与处在万里之外的查理一世想办法取得联系,告诉查理一世,在遥远的东方,他还有一位根本不认识,但却坚定地站在王党一方的坚实盟友。

在国内,朱斌已经下令巴达维亚、东胡等各地做好准备,只要朝廷一声令下,大规模的军事援助便会立刻展开,甚至,在朱斌的构思中,不排除直接出动军队,以武力干涉的方式出现在英国的土地上。但这,他目前却还并不想立刻告诉伦德尔和佛力奇司。

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的事情,大明好像从来没有做过,在中国的历史上,除了大唐发兵调停高丽三国的军事行动外,其它的朝廷,还有类似的吗?朱斌已经不太记得了。但从自己开始,这样的事情将会一次接着一次地出现……

而在自己这方,与查理一世的大明总联络官,需要一个精明能干,并且在危急状况下处变不惊的干才,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朱斌把目光放到了最得力的下属孔浙扬的身上!

这个当初有些儿懒散,又好酒好色的官员,除了私生活不太检点之外,在各个任上却发挥出了自己最大的才干,对于朱斌交给他的事,他都以一种超出朱斌想像的完美去完成。

他和另一名江南系的官员张云乐完全是两类人。张云乐严谨,刻职,对于朱斌交代的任务,卯是卯,钉是钉,该怎样就怎样,绝不越雷池一步。朱斌让他征召一千民夫,那就是一千,不多一个,也不少一个,否则,对他而言就是抗命。

而孔浙扬就不一样了。朱斌同样的让他招募一千民夫,那会自己去考虑,这一千民夫是派什么用场的,多一个能不能提高效率,少一个能不能减少花费。所以往往一趟差使办下来,总会和朱斌当初交代给他的不一样,但又往往比朱斌设计的方案更好。

因此当朱斌秘密召集孔浙扬,向其交付了这一任务之后,孔浙扬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但他的要求却是,除了重大事件之外,一切都由自己说了算。他不对朝廷负责,只对朱斌负责。甚至应该说只对这件任务负责。

朱斌同意了他的要求。随即调任其为巴达维亚总督,总理巴达维亚政务,以总兵黄得功辅之。主要任务便是调集物资,随时准备援助英国。接受命令的孔浙扬一刻也不敢耽误,第二日便带着几个亲信随从匆匆启程。

而随后,眼看着新年逐渐来临,朱斌广派使者,传令各方镇守大员,自国难日起,一众文武官员在外日久,军队作战不休,今年新年将由朝廷设下宴会,以款待嘉奖这些国家的功臣。除重任在身无法脱身者,皆在新年前回到京师庆功。

这庆功只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朱斌决定借着这个机会,给部下们顺利清一下思路,明确日后的作战思维,以及朝廷的整个部署。并且还要给部下们上下发条,紧一紧思想,避免出现那种功成名就后最容易出现的松懈。

他这么做有自己的顾虑在内,以边关四大镇将来说,除了黄飙之外,刘风、郭飞和李天齐三人,都各自在当地纳了小妾。纳妾事小,好色本是男人的天性,但因此而产生懈怠麻痹的思想,这是朱斌最怕看到的。

同时,在取得了山海关大捷后,很多将领开始不把满清的军队看在眼里。认为遭受到了挫折的八旗军队,已经不堪一击,只要起一偏师即可攻克盛京。这一点,在以勇猛著称的李天齐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

李天齐曾上书朱斌,金虏不过是在那苟延残喘,已对大明形成不了任何威胁。他自己愿意起宁远精兵,千里奔袭,直取盛京。一月之内,必能把多尔衮和福临的人头献给朝廷。

接到了这份请求,出于保护部下尊严的需要,朱斌在朝廷上赞扬了一番李天齐重用可嘉,是为朝廷将官表率,但目前总决战粮草未齐,还需要耐心等待之类的话。

但在私下里,朱斌却亲笔给李天齐写了一封信,严厉训斥了李天齐上书的行为。并郑重告诫他,除了不断骚扰满清之外,未得朝廷允许,绝不能发动超过两千人的军事行动,否则,不管这人是谁,皆以朝廷法度处置。

有着同样想法的人,不只是李天齐一个。只不过李天齐性子比较直率,想到什么就说了什么。再这样发展下去,将领们将成“骄将”,士兵们将成“骄兵”。骄兵必败这是千古以来颠扑不破的道理,是所有的军队最忌讳的事情。

在安顿好了这些事情之后,朱斌随即在自己的府上接见了被吴三桂击溃,几乎是孤身逃到大明境内的索伦部首领洛莫果尔。那洛莫果尔逃到大明境内后,守卫大明边境的明将急忙安排他和二十八名部下来到京师,交由武英王处置。

那洛莫果尔年纪与朱斌相仿,都是年轻人,不过长期的游牧生活,让他看起来比实际的年纪要大上许多,见到武英王出现,洛莫果尔急忙上前请安,哭诉道:“王爷,那金虏欺人太甚,我整个索伦部都几乎被打散了。蒙古历来与大明修好,只是后来女真崛起,这才被金虏所占。我蒙古都是大明属民,岂肯受金虏欺压?故洛莫果尔这才断然发兵其时,不幸事败,请大明朝廷为我等做主!”

这话只怕是言不由衷了,满清和蒙古相邻,平素就多有来往。风俗等也都相通。甚至两许多满清的王宫大臣,取的也都是蒙古的名字。要论亲近,只怕蒙古与女真的关系,远比把自己逐出中原的大明朝廷要近得许多。

朱斌也不点破,只是微笑着道:“你忠心于大明朝廷,这很好。凡是效忠我大明的人,大明就一定不会忘记。放心吧,索伦部的仇,大明一定会帮你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