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血沃轩辕(铁血中华系列)(338)

一个人的忍耐总是有限度的,当被逼到走投无路的时候,再老实的人也会奋起反击,而这也正是朱斌最愿意看到的,所以他一直在等,等到济尔哈朗忍无可忍的一天,那时候,将是朱斌给予满清致命一击的绝妙机会……

是日大明朝会,文武大臣早早赶到,分立两旁,幼小的景平帝端坐上方,武英王朱由斌特许带刀上殿,坐在了下首的位置。

朝会上也是追增了一批国难中壮烈殉国的大臣。接着对山海关大战、追剿闯贼,收复宁远四城,平定张献忠之乱,以及南京之变中的有功人员分明嘉奖提升。

收复宁远四城有功,但却因“放跑”硕托而受到责罚的黄溪等四镇总兵,也都被撤消的处分。前江南军的一众将领,大部赐将军号,四镇总兵,并陶海、龙默寒、魏重义、龙淄阁、李德等人皆晋爵位。

这大大稳固了江南军各级将领在大明军队中的地位。接着,朱斌正式宣布,自今日起废除“江南军”称呼,统称明军。并宣布一年内募兵一百万,二十万朝廷正规军,八十万为预备军的庞大计划!

这一个有些意外的决策,当时就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武英殿大学士史可法的反对最为激烈:“臣不赞成武英王的做法。眼下大战才平,各地凋敝,民不聊生,最紧要的是将朝廷不多的银子投入到各地的恢复之中,以安民心。按武英王扩军百万的想法,即便招募一兵最低费用年饷四两银子,这笔费用便需要四百万两。先不说这笔银子若是用到恢复经济上能起到多巨大的作用,就说朝廷又上哪去筹措这笔银子?先帝平叛十七年,国库早就用尽。闯贼入惊,烧杀劫掠,京师民众苦不堪言。自恢复京师以后,陶海运来了一批银子以安定民心,但又哪里够用?现在国库仅剩存银八万两了啊,就快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了!”

朱斌皱了皱眉头,不想大明的财政状况却恶化到了这个样子。

这时,一位侍郎也上来说道:“臣赞成史相的意见。眼前边关稳定,流寇已灭,还要养那么多的军队做什么?况且所谓的预备军,臣实在闻所未闻……”

张溥却是坚定地站在了朱斌这一边:“边关虽然稳定,但金虏尚在。臣同意武英王扩军决议,我等焉可因一时之小安,便把当初的耻辱忘在脑后?”

等众人纷纷说完,朱斌这才对众大臣说道:

“第一,我已急命陶海,从江南再次调用两百万银子,以供朝廷使用。第二,恢复大明经济和地方秩序,不是靠使多少银子便有用的,稍后几天我会有详细的计划以呈圣上……”

他这话让众人无可指责,那江南本来就是武英王的封地,现在却一再从自己的封地上调用银子到朝廷,也算当得起“忠义”二字了,这时,又听朱斌说道:“还有重要一点,要让军队有战斗力,就得让士兵们无后顾之忧。因此,每位士兵的饷银不是史大人说的四两,而是边关等重镇的士兵年饷银二十两,正规军年饷十两,预备军年饷六两。有战事发生,预备军转入正规军,年饷亦是十两……”

他的话顿时引起了朝廷一片惊讶地议论之声。这么庞大的计划,这么丰厚的军饷,得要花上多少银子?这还仅仅是初期募兵费用,今后每年朝廷都得用这么多银子!

朱斌向他们摆了摆手:“此外,各军兵士家眷,每年也可得到二两银子安家费,但凡有战场阵亡将士,皆可因等级及战功,得到不同程度的抚恤金!”

“银子,请问武英王这银子从什么地方来?”史可法大声问道。

朱斌笑了一下,说道:“初期招募士兵费用,皆由江南承担,缺多少,江南就运多少,其后朝廷所养之军,若到时大明经济仍无好转,也还是由江南全部承担!”

第309章 廷议

惊叹,议论的声音更加大了起来。谁都想不到武英王会出此豪言。江南之富,在就天下闻名。但谁也想不到,一个江南省,竟然会富裕到了这种程度!

而朱斌之所以敢出此豪言,除了江南军这十几年中,通过陶家父子,在一众官员、商人、百姓的努力之下,的确已经积累起了大量的资金。而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朱斌从蜀地得到的,张献忠遗留下的那比巨大的、甚至可以用恐怖来形容的财富。

这笔财富,朱斌本来就想着将其中的绝大部分,用到扩军、更新装备、生产研制新式武器上面。有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做支撑,那么大明的强盛便也指日可待!在自己的心中,还有一张更恢弘的蓝图等着他去实现……

武英王这种近似“自掏腰包”的做法,让反对扩军的声音很快低沉了下去。

但他随后的任命,却让反对声一下又无比激烈了起来,这次就连一向坚定地支持朱斌的张溥也加入到了反对的行列之中。

原来,朱斌决定任命西洋人汤若望、马葛利等人为工部侍郎,成立通商总署,以陶一元为总理,二品衔,以西洋人伦德尔、佛力奇司为副理,授大明朝廷三品衔。

成立什么通商总署,以一个商人为朝廷大员这些倒也算了。可居然让西洋红夷担任朝廷大员,简直就是闻所未闻了。那汤若望在天启二年到达京师,崇祯三年由礼部尚书徐光启疏荐,回京供职于钦天监,做些译著历书,推步天文,制作仪器的事,本是一个闲职,现在却忽然平步青云,一下变成了大明的工部侍郎,这可是堂堂的正二品大官啊!

张溥第一个就站出来道:“请武英王三思。那些红夷其心反复,其人多变,最是不可信任。我大明人才济济,应有尽有,又岂用这些红夷出任朝廷要职?张溥坚决反对!”

“张尚书此言极对。”史可法也站到了这一边:“用红夷才出任朝廷要职,传了出去,我大明子女会如何看待?只怕朝廷的颜面便要丢得干净!”

要就预料到了大臣们会有这样激烈的反对,朱斌也不和他们争辩,对景平帝说道:“陛下,臣想请陛下和众大臣一起到外面去,臣有样东西给陛下御览。”

景平帝孩子心性,当时就同意了。随着朱斌走出大殿,朱斌拿出一物,景平帝和众官员还以为是什么希罕东西,谁想一见之下大失所望,不过是个普通的千里镜而已。

朱斌却不管他们,说道:“陛下和众位大人想来都认识这是千里镜,我为每位大人准备了一个,请各位大人用此观看,看看效果如何?”

景平帝和那些官员接过递上的千里镜,懒洋洋地朝天上看了眼,又全都放了下来。

朱斌笑了一笑,又命人拿上了一副比较大的千里镜,将其放到一个简单的台座之上:“陛下,再请用这个看下,不知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景平帝无精打采地走过去,谁想才一看就惊喜地叫道:“好清楚,朕看得好清楚!天上的云彩,还有那,飞过了一只鸟,朕连它身上的羽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众官员大奇,随后在景平帝尽兴之后,一一从那千里镜前走过,果然比之先前的千里镜大有不同。

等回到大殿中,朱斌道:

“那叫伽利略望远镜,在夜晚的时候,能够看到月亮上的群山、银河中的繁星,各位有福的话,还能看到吴刚老兄正在月宫里砍着树……”

这话惹起朝堂里一片笑声,紧张的气氛顿时少了不少,朱斌笑道:“伽利略是个西洋的大科学家,这东西只是他发明的一样而已。他发明过脉搏计,这是根据摆的运动规律设计,可以用来测量病人的脉搏跳动的情况,比咱们大夫用手测量要先进。他发明了望远镜,揭开了天空中无数的秘密,并由此而传入了我大明。由此可见,红夷并不全都是愚昧野蛮的,他们的知识并不比我大明少。咱们有三宝太监七下西洋,可红夷有个哥伦布,却发现了新大陆,让西班牙的势力大大拓展。你们能说,这些红夷比咱们落后,咱们是无人可比的泱泱天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