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血沃轩辕(铁血中华系列)(319)

谁想到世事完全不按自己的想法发展,这个时候的硕托却成为了自己的救命稻草……

“硕托,这次你辛苦了。”在自己的家中,多尔衮将一块才割下来,血淋淋的鹿肝放到了硕托的面前:“若非你英勇善战,焉能将这两万大军带出来?”

硕托赶紧说道:“摄政王,这非我硕托的功绩,乃是我八旗勇士奋勇作战的结果。那江南军又以屡胜之师而成骄兵,这才不想我会在半夜突围,这才终于克尽成功……”

“你居功却不自傲,很好,很好。”多尔衮大是叹息:“我过去总对你有些意见,看来,我是的确错怪你了!”

“摄政王。”硕托正色说道:“我与你乃是私仇,锦州却是国家大义,私仇与国家大义若不能分清,又焉是我爱新觉罗的子孙?”

“倒是我心眼小了。”多尔衮击掌叹道,敬了硕托一杯酒后道:“那江南军收复四城,势如破竹,依你看来,这江南军究竟强大到了何种地步?”

硕托脸上很快露出了黯然之色:“摄政王,请容我说句丧气的话。江南军目前之强大,我大清已非其敌手。若论兵士之勇,八旗将士亦堪匹敌。但我大清国土才多大?大明以全国之力与我对峙,即便饿,也能饿死我们了……”

这话与吴三桂说的大同小异,多尔衮听了只默默点头。

两人喝了几杯闷酒,多尔衮忽然问道:“你与江南军对峙,可曾听说过英亲王的下落?”

听到阿济格的名字,硕托长长叹息了一声:“我曾多派探子打探明军状况,自英亲王落到江南军之手,英亲王日日痛骂不止,死也不肯投降!”

“阿济格真乃我女真忠义之士也。”多尔衮大声说道,忽然神色又黯淡了下来:“只可惜多尔衮无能啊,眼睁睁地看着他落到敌手,却不能将他救出……”

“摄政王不用烦恼。”硕托大声说道:“我有一计,可救英亲王脱险。”

听了这话多尔衮手中酒碗险些打翻。他与阿济格感情最深,当初若不是他,自己又怎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自阿济格落到明军手中,他日夜思念却不得法营救。现在听说硕托有计能救阿济格,让他看到了希望所在,他心中焉能不喜?

就听硕托说道:“明军抓英亲王又有何用?杀,还是不杀?我看,不如王爷派一使者,与明朝京师游说,愿意多以金银赎回英亲王。只需在明朝的京师多加活动,我料大事必成!”

“交付赎金?”多尔衮皱起了眉头:“我女真可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啊。”

硕托劝说他道:“是面子重要些,还是我大清的前途重要些?英亲王对我大清有多重要摄政王比我更加清楚。纵然现在受了些许耻辱,只要将来能夺了大明的江山,又有何妨?他若能顺利回来,必为我大清之左膀右臂,硕托的话请摄政王三思!”

多尔衮沉默半晌,说道:“那么在你看来,派谁去合适些?”

“王爷,硕托愿举荐一人。”硕托离席说道:“硕托门下幕僚何墨,为人最是机警,可以堪当此等重任,我愿以身家性命保他此去必能成功……”

多尔衮闻言也站了起来,说道:“好,既然是你举荐的,我焉有不信的道理?便以何墨为使者,携金一千,银两万去北京活动,务必要把英亲王给我救出来!”

第295章 宴席之变

大明景平元年七月十八日,南京!

这一天,是复社领袖张溥爱妾的生日。张溥名满天下,门生弟子遍布朝野内外,既然是他广发请柬邀请,来张府的人应者如云。

那些长久滞留在南京的“才子名士”们,一个不拉的全部在这一天出现。当天最为轰动的,就是鼎鼎大名的“四大公子”携手来到张府。

桐城方以智、宜兴陈贞慧、商丘侯方域、如皋冒襄冒辟疆这四人,素来以才名闻名于天下。尤其是那冒辟疆,身世更为特别,他十岁就能作诗,可六次赴南京乡试,却六次落第,连个举人都没捞到。

这对于自侍才高的冒辟疆来说打击无疑是巨大的。深感怀才不遇的他,干脆参加了复社,同陈贞慧、方以智、侯朝宗过从甚密,人称“四公子”。这些人或结伴同游,或诗酒唱和,或抨击阉党,或议论朝政,在外人看来潇洒梳狂,名士风流。只不过武英王朱由斌曾经在私下对这些名气很大的“才子”们有这么句评价:“一个个不干正事,空言误国,完全是吃饱了撑的……”

张府这一天热闹非凡,人流穿梭,贺声不绝于耳。张溥满面春风,频频拱手做谢。一抬首,看见那“四大公子”并肩进来,笑呵呵地迎上前去说道:“四位年轻俊才今日能来,徒使蓬壁生辉,张溥不胜荣幸。”

那冒辟疆上前一步说道:“老师之喜,学生等焉能不来?老师乃复社领袖,天下士子之首,能来参加此等盛会,该是我等的荣幸才是。”

互相客套了就句,就看到高弘图和姜曰广两位南京重臣进来,众人赶紧迎上。高弘图先道贺了几句,让人送上礼物,却是一块大匾,打了开来,就见上面写了四个大字:“股肱之臣!”

张溥和众宾客倒愣在了那里,张溥虽在武英王朱由斌手下任职,但和“股肱”这两个字似乎完全不搭界,况且,这四个字可也不是高弘图该送给他的……

高弘图也不多做解释,只笑着让人送了进去:“西铭兄过会便会明白,今日我却带来一众新跟我求学的弟子,久慕西铭兄弟大名,借着这个机会,便来见一见复社领袖,冒犯之处,请西铭兄千万不要见怪。”

“哪里,研文兄收的弟子必是当时俊杰……”

才说了半句话,张溥却说不下去了,眼睛只盯着门外。却原来门外进来二十来个人,个个膀大腰圆,目露凶光,哪里有半分“文人学士”的样子?

才想说话,却见高弘图和姜曰广一左一右挽起了他的手,笑道:“走走,听说西铭兄来南京前,写了不少锦绣文章,且带我等去看一看。”

“超宗兄,我看今天气氛不太对啊。”冒辟疆小声说道。

侯方域却冷笑了声:“高大人做的事,必有自己用意。高大人与姜大人,高风亮节,都是朝廷忠勇耿直之士,却那是武英王不可同日而语。若有什么不对,我侯方域第一个誓死效忠,为国家计,为朝廷计,虽粉身碎骨又有何妨!”

冒辟疆不置可否的应了声,不过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

那张府宾客已到得七七八八,张溥却依然不叫开席。目光只管向着门外看去,像是在那等着什么贵客。过了一柱香的功夫,就听唱官唱道:“督察院左督御史黄溪黄大人到!”

这唱词却让所有宾客心里一惊,怎么短短的几天时间,这位实际掌控南京的黄大人,却摇身一变成了“督察院左督御史”这样一个从一品的大官?

“恭喜临江老弟晋职。”张溥满面春风的迎上前去。

旁的客人来或不来,他是不放在心上的。唯独这武英王麾下的心腹重臣,现在出现在自己府上,那真是大大的荣幸,他张溥可是大有光彩。

“这都是朝廷的恩典,也算不得什么,多谢先生了。”黄溪微微一笑,看起来并不放在心上,忽然从袖子了抽出一道圣旨,大声道:“圣旨到,张溥接旨!”

张府内宾客顿时黑压压跪倒一片,就听黄溪宣道:“礼部郎中张溥,克尽职守,品德高尚,为各部官员之楷模,特晋礼部尚书,克日到京上职,钦此!”

“臣,臣张溥谢恩!”

那张溥惊呆在了那里,好半天才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巍颤颤的在弟子的搀扶下站了起来,居然已是泪流满面,好像到了现在,还不敢相信自己一跃成了尚书。他过去为礼部郎中,负责仪制方面事物,地位虽高却是个闲职,现在可不一样了,那是真正的朝廷重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