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国魂(654)

这虽是个讽刺,但奥斯卡却没有撒谎。尽管兴登堡对希特勒政权的某些方面反感,他却把希特勒看成是自己的继位人。

奥斯卡的讲话是大可不必的,因为此时的希特勒业已得到了德国各社会阶层的强大的支持。到了8月19日,几乎90%的德国人都自由地投票赞成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兴登堡的继位人。他们这样做,也是批准他的纲领和领导,将他朝独裁方向推进一步。

9日10日这天被定为德国的建军节,为此,用最新式武器装备起来的机动部队,在巨大的草坪上作了完美的表演。自战后以来,在德国,这还是首次向公众显示武装力量。

看到这场现实的作战演习,30万名观众几乎到了欣喜若狂的地步。在场的记者如此写道:“尚武精神并不是霍亨佐仑家族的产物……它是深种于所有德国人头脑中的东西。今天,他们的表演活像是孩子们在玩马口铁做的玩具兵似的……”

希特勒也像群众一样沉醉在欢乐中。在他结束最后的讲演后,群众的欢呼声响彻云霄,长时间静不下来。赫斯的声音终于被听见了:他代表纳粹党向元首告别。

“党就是希特勒,希特勒就是德国,德国就是希特勒。向希特勒欢呼!欢呼胜利!欢呼胜利!欢呼希特勒胜利!”

疯狂的人群在那有节奏地“欢呼胜利!”此情此景实在令人兴高采烈,令人欢欣鼓舞,令人热血沸腾。

现在,在中国上演了好戏之后,该德国接着上演好戏了!

第566章 战争脚步逼近

1935年2月,中华民国宣布新的扩军计划。

在这份新的扩军计划之中,中国将扩充陆军正规军至300万人,后备役编为37个军团,总计350万人。同时,海军、空军也全面展开扩军。

这一扩军计划再度引起世界恐慌。

新的军备竞赛,在中国的挑动下开始了。

第一个做出响应的依旧是德国。紧接着,是英国、法国、意大利,然后,几乎每一个国家都被牵扯到了其中……

在中国强有力的姿态下,德国也开始全面出击了!

首先就是萨尔地区问题。

一战后,根据《凡尔赛和约》萨尔被从德国中划分出来归国际联盟管辖,实际由法国控制。而当德国开始强势崛起,萨尔选区在天主教的敦促下,百分之九十选民投票赞成与德国联合时,《每日邮报》大声喝彩欢呼。

1935年经该地区全民公决重新回归德国……

萨尔和平地回归德国,连法国也如释重负,正式向德国提交一共同建议,以解决包括军备平等和东方罗加诺等问题。10年前在罗加诺签订的协定的主体是一份公约。公约规定,签字国互相保证尊重德国、法国和比利时的疆界——包括非军事区的莱茵兰在内。

希特勒于2月14日谨慎地回答说,他欢迎军备谈判,但要待德国与英国初步讨论后再与法国进行总的谈判是不是会妥当些?

但是随后英国发表白皮书,公开谴责德国加速军备。

这便惹了元首。尤其令英国人惊慌的是,希特勒到萨尔协助庆祝正式占领这块被角逐的土地时,当地居民竟表现出无比的热情。

1935年3月15日,阿道夫·希特勒令首席副官在慕尼黑的“四季旅馆”与他会面。他指示副官发布重新征兵和扩充武装力量的消息。当晚,国防委员会便举行会议,讨论希特勒之令他们惊慌失措的征兵计划。

冯·勃洛姆堡将军对各大国可能作出的反应表示关切。里宾特洛甫认为,这没有什么可忧虑的,把勃洛姆堡的关切不放在心上。

星期六,约100名外国记者挤在宣传部的会议室里。谁也不明白为何突然把他们找来,所以室内空气有点儿紧张。戈培尔进来了,看上去既煞有介事又严肃。他大声宣读了一份新的法令,宣布全面实行兵役,将和平时期的兵力增至30万人。这虽然人人都猜测到了,但它仍令人震惊……

就在那时,法国大使正在总理府元首的书房内得到第一手的消息。法国大使严正抗议,这份通知肆无忌惮地违反了凡尔赛条约,对德国事先不与法国接触或讨论便让法国接受既成事实表示遗憾……

希特勒庄严地、坚信地反驳说,他的意图纯粹是自卫性的。法国没什么可害怕的。

他对他的行动一一作的解释,虽然可信却不能令人折服。例如,他矢口否认违反了凡尔赛条约,理由是,他从未在上边签字。他的碧眼盯着英国派来的代表约翰爵士补充说,他宁愿死,而不愿这样做。德国也从未违反过条约。除了在滑铁卢一役中,普鲁士军前来援助英军时。而在那一次,威灵顿将军也未提出抗议。

在上午的会谈中,希特勒镇静而彬彬有礼地进行辩驳,这不仅令英国人吃惊,连他的翻译也吃惊不小。

5月21日,阿道夫·希特勒发表演讲。再次让世界吃了一惊……

当日早些时候,他颁布了一条秘密防务法律,让沙希特主管战争经济,并改组了武装部队。将国防军正式改组为武装力量,由希特勒任最高总司令;勃洛姆堡的头衔也由国防部长变为战争部长,且得到了武装力量总司令的头衔;贝克之未泄露的军队首脑的头衔也改成了德军总参谋长……

在演讲中希特勒宣布他的主要目标是和平,他也不抱征服的梦想。他宣布,战争所带来的,只是毁灭国家的花朵。

在重申“德国需要和平、希望和平”后,他提出与各邻国签订双边互不侵犯条约,并保证遵守罗加诺公约。他所需要的无非是相当于英国海军力量的35%的舰队而已。他保证,那将是他的最后要求。“对德国而言”,他发誓:“这个要求是最后的,永远不变的。”

在国外许多有影响的人士中,他的话被按其表面价值接受了。伦敦的《泰晤士报》说,他的讲话“合理、直率而全面”。只此一举,希特勒便扭转了孤立的局面……

而在此后召开的世界海军裁军会议上,中国政府再次拒绝参加。

中国政府坚定的认为,是否发展本国海军,完全是自己国内的事情,而不需要别的国家来教中国应当怎么做。

这是让欧洲国家完全绝望的决定,这意味着,中国将继续大规模扩大军备,而迫使欧洲国家将被动的采取应对措施。

而就在这个时候,愚蠢的意大利又做了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

入侵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地处非洲东北部,是个古老的农奴制的国家,早就是西欧列强掠夺的对象。只是由于地处英、法、意三国在非洲进行殖民掠夺尖锐矛盾的包围点,三国都不愿它成为某一国的单独殖民地,因此直至30年代还保持名义上的独立。

1930年1月,代表保守势力的女皇扎娣图病死,由“青年埃塞俄比亚派”领袖塔法里·马康南即位,称海尔·塞拉西一世。这一派代表处于萌芽状态的商业资产阶级利益,要求巩固国家独立和统一。

当时面对日益恶化的国际局势,以及咄咄逼人的中国以及德国,面对德国形势的恶化,法国忧心忡忡,为了控制局势的发展,法国开始寻找新的盟友以加强军事同盟,为此法国决定改善与意大利的关系。法国军方认为,法国一旦与意大利结盟,不但可以把法意边境的10个师调到法德边境上来,而且可以在必要时调回驻北非的法军,这对改善法德军事力量对比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法国亲近的表示,意大利反应积极,不过意大利的目的并不在于遏制德国,而是争取法国在意大利东非扩张特别是埃塞俄比亚问题上的宽松态度。

意大利图谋埃塞俄比亚的野心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后期,意大利就曾发动过征服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但由于1896年阿德瓦战役的惨败,意大利的图谋没有得逞。一战后,随着法西斯势力的上台,意大利武力吞并埃塞俄比亚的野心又膨胀起来。但由于一战结束后英法势力已渗入埃塞俄比亚,而法国控制着埃塞俄比亚港口吉布提到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铁路运营,这意味着意大利要想独吞埃塞俄比亚,必须事先获得英法的“首肯”。而此时法国政策的调整无疑给意大利提供了一个求之不得的机会。

上一篇:强明 下一篇:都市之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