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全家都带金手指(474)

罗峻熙实话实说:“够呛。”

他是以自己代入。

打比方游寒村要是忽然来几个外地人,嚷嚷喊着山上要雪崩啦,赶紧撤离,他想五爷爷恐怕会将人带走,迷信一些的人,会说你是在咒我们。

朱兴德看一眼罗峻熙,还强调道:“我还不太会撒谎。”

对于这一点,罗峻熙保留意见:“……确实,我也不会撒谎,咱家都是实在人。”

以上,分析的头头是道,那些话好像还有回声在耳边呢。

晌午,朱兴德却带着二柱子没了影子。

可能觉得太打脸,朱兴德只喊来手下两位小弟,尽心在镇上看守车和酒,休息时间不要懈怠,嘱咐一切听从罗峻熙的话,然后趁着罗峻熙在客栈补觉的功夫,给罗峻熙留下一封信件。

就那么静悄悄的留在炕边。

信上,不会写的字带着画,大圈圈套小圈圈的,一看就是朱兴德的风格。

朱兴德说的很朴实。

他在信里对罗峻熙说,“我不想坐卧不安,所以为心安,我想去试试。”

大姐夫明明是个很啰嗦的人,出场猎野猪前,属他废话最多,恨不得装作是征战沙场的将军在喊正气浩然的口号,那是个极为要场面的人,却在干这种大事时,只留下寥寥两句。

大姐夫还明明是个聪明的人,嘴上一遍遍强调着,他从不干赔本的事儿。最有力的证明,就是一个姓的老朱家分家,他亲堂哥们都没有占到他的便宜,就更不用说别人了。他凭啥要白白帮别人啊?

那样活着多累。

还常常不服不忿地说,这世间生活如此艰难,有几人曾凭白帮过他。

可是,你再看看大姐夫干的事儿。

连朱家几位嫂子都在挣钱,朱家大伯母现在说句不好听的,被大姐夫一顿操心安排,朱家伯母愣是成了比外婆还享福的人,外婆还要酿酒呢,那位朱家伯母却每年九两银钱孝敬,就在家闲待着,那叫一个滋润。

罗峻熙很想说:姐夫,你明明全都看懂了,为啥就没做你嘴中嚷嚷的聪明人呢。

罗峻熙攥着信,推开客栈的小窗户。

这里是个拐角,为省银钱,其实看不着啥景,可是他却好像透过这简陋的窗户,看到了很美的景色。

他想作诗,想将此刻对大姐夫朱兴德的感慨,融进他的诗画中。

可是他没空。

罗峻熙利索出门,寻来四位手下,让他们必须出镇,做出一副去了趟高寒村的假象。

但实际上,不敢让这几人,真就靠近那个会雪崩的村落。

姐夫知晓哪里会出事,就算去劝说,想必也会绕开。

而他派去的这几人,却不能真让靠近,怕注意不到万一出事。

至于为何要费劲做这种假像。

罗峻熙出门了,来到镇上的书肆,寻找关于灾害涉及到雪崩前状况的书。

他想着,先把这些雪崩症状了解透彻,一旦姐夫那面被抓被冤枉,甚至会闹大闹到官衙,接下来就由他来顶,用知识来告诉大家,他们是因为路过那里,发现了有可能会出现雪崩的状况,所以他大姐夫朱兴德,才会好心去往高寒村“胡言乱语。”

而在罗峻熙翻看书籍时,朱兴德带着二柱子已经到达会出事的村落。

只看,他俩穿的特别好,骑着马,穿着一套官吏的衣裳,且二柱子手中不仅有把大铁耙子,他还有个破锣。

哐哐哐一顿乱敲。

“县衙有令,迅速从山下撤离!”

第二百四十二章 峰回路转

高寒村很穷。

入目就能感觉到那种穷气氛,压抑、凋零,冷飕飕,零星有几声狗叫声,走远道没有什么大型的牲口车,只有狗爬犁在雪中前行。

穷得连村长家的房子都是黑乎乎、矮趴趴的。村长家的房屋除了大,再没有别的优点。

就可想而知,住在这里的村民,家庭境况会怎样捉襟见肘。

而这里的人,也不能叫村民,应该叫山民才更为准确。

朱兴德和二柱子这一声令下,让迅速撤离。

使得住在山脚下的村民们吃惊的不得了,纷纷站在家门口巴望这俩从天而降的官吏,不进屋收拾,又不敢顶嘴。差点儿以为耳鸣听茬了,认为那俩官吏是在说胡话。

他们实在是不明白,好好过着日子呢,这就要煮晚上饭了。

从睁眼起就一直在盼着这顿饭,虽然没啥好吃的,但是众所周知,对于农户家,晚上这顿饭很重要。即便家很穷的,榆煮树钱饭滑溜的也能呼噜个大半饱,怎的啦?饭都不让做就让赶紧搬家。

而且听那俩官吏讲,还只让带保暖的棉被、穿好棉衣,简单装走值钱的家伙什,把银子揣好、粮食随身只背半袋子就行,倒是有木头烧火的多背一些赶紧走,怎么听都能感觉出那股迫切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