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六零之锦绣人生(162)

作者: 白云之上 阅读记录

“我打听过农场的情况了,没来的时候就猜想那里的农场肯定很好,不是我们普通公社底下大队能比的。”张静揉一揉手,继续,“听完后只觉得我当初还是想的不够。”

“有多好,你说说,让我们也听听。”

“据说那里种的东西,亩产量都比我们的要多,少的增加两三成,多的三四成。而且那里的品种很多,有的说不定我们公社都没种过没见过。”

“这么多?”柳爱芳也惊讶了,难怪都说农科所下面的农场好。

“应该除去种子好,种植方法好外,还有用的化肥足够的原因吧。”江明彤猜测,全省的化肥少哪里的都不能少农科所的。

“没错,就是小彤说的那样。每年化肥厂的生产指标很大一部分就是农科所底下农场的。”

“真好。”想起江老爷子以前每年都要为肥不够而忧愁的吃不下饭,江明彤不由得也开始羡慕起农科所的农场,什么都不缺不用担心,只需要照着标准种地就好。

“难怪。”柳爱芳停下笔,情绪有些复杂,“我听我们那里的知青说,家里有关系都会给分配到农场去,那里的日子好过。”

“努力些,希望每个大队都能过上不愁吃喝的日子。”江明彤即使在最困难的那几年也没有缺吃喝,有个空间她可能永远不会被饿死。但是那几年她听说过的由缺粮引起的悲剧也不少。

就算是现在,就算是周围大队看起来已经很富裕的红旗大队,依旧有很多人不能每顿吃饱,有七八分饱是很好。

还有的人家劳动力少,吃的人多,每月过的都捉襟见肘,晚上饿了只能起来混个水饱。

遑论像张家沟那样穷的大队,日子更是艰难。很多事实就不能去多想,多想现在她也是有心而无力,只能白白难受。

还是江老爷子厉害,不仅让大队增产,还有果树、红旗大队合作社、利用草塘边的湿地种荸荠,这些都为大队队员提升了生活条件,即使这些都不是由他直接想出来的,但却是用心去试验最终做出决定的,名副其实是一位优秀的大队长。

想多了,江明彤就又想到红旗大队里有的两个池塘,一个很大,少说占了十来亩面积,近几年在江老爷子的带领下,也在里面有了些鱼。还有个就很小,大概就两三百平方米,养鱼都只能养几十条上百条而已。

这些以前都是各属于某户人家所有的池塘,只是后来政策的原因,就改成公有,现在养的鱼也是过年的时候全大队分。

江明彤其实还想把这两个池塘利用的更好一些,水产多养一些,每家每户能多分一顿两顿的吃食都是好的。

而这次来省城就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寻摸一些好的水产品种带回去。

“终于抄完了,来来来,我们快点互相问问题解决不懂的。”张静最后一个放下笔,甩甩写痛了的手,看手表已经过去快两个小时。

赶着在小组经验交流开始前三人解决完今天的知识,迅速跑到另一个房间。

寻了两个空位三个人挤一挤。

“今天讲的是水田多样种植唉。”张静探过头小声的说。

江明彤看向前面挂着的小木板,果真如此。

不过,水田还能怎么多样,不应该全部种上水稻,争取吃饱饭吗?

“那位同志,据说生活的公社地形有点特殊,水田不全是在平地里,而是山上到处都开出了一块块的水田。”张静在向江明彤两人介绍打听来的这位同志的信息,每回上课前她都会去打听清楚要交流经验的同志所处的地理条件,是大山还是平原,土质有没有什么特殊的。

懂了,田多!

江明彤摆好笔记本,边听边写,听的过程中心里也在赞同这位同志带来的经验,果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值得去学习的还有很多。

越讲到后面,江明彤渐渐的诧异起来。这还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完全符合标题的水田多样化种植。

很多种听着,不只可以种在水田,还可以种在池塘里啊。

“既然他都分享这个经验了,是不是说明他们那里水田多样化种植的很好。”江明彤问张静,希望她都打听到了。

“当然。”张静也很感兴趣,她打听的时候很多都是她没有听过的品种,比如前面这位同志正在讲的,虽然她们公社也是水田种植为主,但是这方面还真不如人家。

这就好,既然这样,江明彤打算自己先在省城找找有没有好的品种带回大队,没有找到再厚着脸皮去找这位同志求购一些水产品种。

像莲藕、茭白、芡实、菱角这些,都买。至于水芹,红旗大队山上那条溪边有的是,还又嫩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