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宛在青山外(141)

作者: 连灼 阅读记录

郭柔今年六岁,但就在这两年,她陆续死了娘,死了祖父,又死了祖母,还死了伯父一家。

全家几乎死光,只剩她和她爹。

所以她小小年纪看过的生死,远胜很多大人。

对她而言,死了就是死了,活人必须朝前看,必须努力活下去。

而且她心中认定,她爹也觉得她是个累赘,不想要她的。

夏珠解释得磕磕巴巴,但好赖是让江宛听懂了的。

江宛:“但是她爹的下落还在查。”

夏珠正啃着块绿豆糕:“尸体找不着了?”

“不,我的意思是,她爹可能没死。”

夏珠手里的糕点就啪叽落了地。

她的脸苦了起来,本就不大的眼睛,此时便直接被肉淹没了。

夏珠真情实意地疑惑道:“那万一活着怎么办?”

“谁说她爹死了,谁去办,反正我是不管的。”

江宛两手一摊。

见夏珠一副天要塌下来的表情,江宛才算是出了口恶气。

送走浑浑噩噩的夏珠,江宛开始做功课了。

倒也不是旁的,就是读各种书,争取迅速理解大梁,融入大梁。

碍于她本身看不了太过晦涩的书,所以看的多是有趣的野史。

这两日里,她已经看完了《鉴元杂谈》,正在读《闲论守嘉》。

大梁立国八十年,如今才传到第四位皇帝,可读的也就三本书。

所以江宛读得很慢,也很仔细。

今日与皇后聊天时,她所举的吴氏女和离的例子,便是从《鉴元杂谈》上找到的。

太祖年号鉴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出身草莽的缘故,常有惊人之举,惊人之言,相较于他,他儿子守嘉帝就很平庸了,或许是隔代遗传,他孙子恒丰帝则很像他,是个离经叛道的皇帝。

而当今承平帝,是太祖的重孙,因只在位四年,还看不出什么,只晓得为人还算宽仁,也没有什么做昏君的倾向。

家里最耐得住性子陪江宛看书的便是蜻姐儿了,小小一团的女娃娃窝在江宛怀里大睁着眼,倒似也能看懂一般。

江宛乐得陪着她,也很乐意给她说些书里的故事。

等到了用晚膳的时辰,江宛陪着孩子们吃了顿饭,便开始享受独处的时光。

江宛练了会儿字,看了会儿话本杂书,最后又把舆图拿出来记认,一天也就这么过去了。

可今日的平静,便如山雨欲来前的风,后头压着沉沉的黑云。

江宛前半夜睡得不大好。

半夜起了大风,呼呼刮着树,把门窗拍得乱响,而后又下了场雨,淅淅沥沥的,闹得人心烦。

江宛不喜欢有人在床边守夜,于是自己起来倒茶喝。

因屋檐下的灯笼不灭,室内倒也能借一点光。

炉子上的炭没熄,茶也是温的,江宛拎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一口气灌了下去。

她舒服地喟叹一声,转身继续睡。

而后便是半夜无梦。

第一百零二章

欲救

天明时,雨也停了。

江宛迷迷糊糊坐起,床帐便被撩了起来。

桃枝的声音清脆活泼:“夫人快些起,王妈妈做了素窝窝呢。”

江宛下了床,却像是还没睡醒,她揉了揉头发,呆呆问:“素窝窝是什么?”

“这夫人可问着了,奴婢刚向王妈妈请教过……”梨枝一边帮江宛穿衣服,一边道,“这三月又是窝月,按磬州的风俗,春分要吃素窝窝,才能保这一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

王妈妈原来是江宛母亲岑氏的陪嫁,岑家祖籍磬州。

江宛可有可无地点了点头,又被按在妆镜前梳头发。

想起上回去银楼还挑了簪子,江宛道:“你去问问春鸢那几支簪子放在了何处,你们几个便分了吧。”

梨枝笑道:“奴婢先替姐妹几个谢过夫人的赏了。”

江宛打了个哈欠:“小礼物罢了,什么赏不赏的。”

等洗漱打扮完毕,江宛也算是醒过来了。

两个孩子早就候着给她请安,早膳已经摆好,江宛看着孩子们像花骨朵一样粉嫩的小脸,闻着扑鼻的米粥香气,一时心情舒畅。

王妈妈做的素窝窝有点像青团,红豆枣泥馅儿,糯糯的外皮,甜滋滋的,两个孩子都很爱吃。

江宛也足足吃了三个才停筷子。

“赏……”

春鸢笑着依言下去。

料得王妈妈领了赏,必要来谢恩,江宛便想到了她陪嫁中的害虫三梅一家。

当时说要审,晾了他们十来天,估计也被吓老实了。

用过早膳后,圆哥儿便嚷嚷着要放风筝,一溜烟跑了。

春鸢道:“王妈妈说三月除了要吃素窝窝,还要放风筝,把晦气全放掉,少爷便记在了心里,正要把辞少爷做的风筝找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