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货郎(342)

依旧是那句话,周家的家大业大,这么大的生意从宿勤郡出发,他们家是要耽误些时间的。

当然这是好听的,实情就是,如此一块肥肉,周家内部不抢才奇怪了。

所以根据纪彬分析,他跟詹明的棉花,是整个南军国的头一批运到的。

就这个头一批几个字,已经足够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试想什么宴会上,一位夫人或者老爷含蓄道:“这棉花确实不易得,也是来咱们江南一带的头一批,您若是喜欢,我差人送过来,这东西可好了。”

又或者听到谁人吹捧:“不愧是什么什么家的,人脉底蕴就是厉害,听说那一批棉花不过十几万斤,就有他家的份,如此的门路可真了不起。”

在家中银子足够的时候,能用银子换来旁人没有的东西,这些家族都不会有丝毫心疼的,这可不就是撑场面的事。

如今是十月七日,也该把东西卖一卖了。

今年还是不是他家送棉花最快的时间。

若是以后收获顺畅了,直接从春安城去无仙城,再雇条百里船,那八月二十收获去籽结束。

估计九月中旬就能到松江府。

又是他们最先送过来,又是最新鲜的货物,这价格就自己想吧。

如今虽是第一趟,但纪彬已经想好以后要如何做了。

不过现在说这些为时尚早,纪彬只是分析了今年的形势而已。

反正老谭是倒吸凉气。

这说得也太精准了些。

甚至把所有情况都考虑进去了。

至于那些顶级豪门会不会为高价棉花买单?

这都是不用想的,定然会的啊!

只要消息放出去,就有无数你听都不敢听的门户找上来,就是为买棉花。

至于价格?

那些丝绸商,瓷器商,盐商们会在意价格?

那些什么什么官,什么什么士族会理这些?

但直接放出消息也不好,反正暂时是不着急的,自然有消息灵通的找上门。

毕竟码头这样大,就算他们所有东西都包裹好,难免会有人晓得。

反正老谭已经在联系朋友了,那些朋友一听说来的是棉花,立刻又联系另外的朋友。

而在扬州的焦家人此时已经收到信了,除了焦家家主之外,剩下的两个人则在联系种田失败的东家,问他们要不要买棉花,然后再给个价格。

所以两天后,这些消息都汇总到纪彬这里,而詹明把定价全交到纪彬手里。

若是再看不出纪彬对这个非常在行的话,那他也不用跑商路了。

十月十号,纪彬基本已经摸清楚这里的情况,报价也简单,熟人介绍,六千文一两,不认识的人来买八千文一两。

这价格一出,就连焦农人都倒吸口凉气。

怎么敢卖这样高的价?!

明明再过一二十天,就有大批汴京棉送到江南一带啊?

纪彬笑:“若是不贵,不能跟后来的棉花拉开距离,那还没意思了。”

其实他定这个价格,那自然是愿意省钱的托个关系,不愿意省钱要充门面的,直接八千文一两买走。

说实话,纪彬觉得自己已经是良心价了。

现在八千文也就是四两银子,若是此时直接把价格定到六两银子也是有人买的。

总要让各个家族既然有面子,又不至于当肥羊宰。

这个尺度好难。

反正不愿意当肥羊的,随便托个关系就好了嘛。

此时的詹明已经在算他家棉花能买多少钱了。

一夜暴富不是梦好吧!

而老谭也把自己一个生意最好的铺子腾出来一部分,主要是楼上雅间全都给了纪彬詹明,让他们方便谈生意。

焦农人也在旁边跟着,毕竟这也算他一手看着长大的棉花,能卖到这个价格,还是让人震惊。

不过想想也是,没办法嘛,谁让这是今年的头一批棉花,估计等最先买的人家衣服都做出来了,后面的棉花才能买到。

谁会不争呢。

在焦十一信件送到焦家人手中的时候,这三人也动身出发,直接来找焦十一还有纪彬。

身边还跟着其中两个种棉失败的人家的少爷跟管家,怀里全都揣着几十万两的银票。

看宿勤郡周家就知道了,他家那么大的家业,才能抢到焦十一。

这两家能抢到焦家人,必然也是本地翘楚,怀里揣个几十万两银票,虽然确实也是巨款,但也没那样夸张。

而松江府本地的老谭认识的人也发挥了作用。

棉花啊!

一整年都火爆的棉花。

可惜他们本地种不起来,只能买外地的。

江南这边消息灵通,不少人都知道他们几个郡府里三家种棉,三家都失败。

也证明了,此地确实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