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货郎(258)

但现在最重要的是,砖瓦都涨价了,比之前的成本要高。

宣老爹必须跟纪彬讲一下。

纪彬也有点疑惑,怎么突然就涨价?

里面有什么原因吗。

宣老爹道:“年后,咱们附近什么都在涨,倒不是砖瓦行故意的,而是生意确实好起来。不管纪滦村在盖新房子,堰河村,隔壁的黄沟村有两家,还有其他村子,好几家都在盖砖瓦房,所以这些材料自然涨价。”

原本三两可以盖一间客舍,现在要三两四钱,直接涨了四钱银子的材料钱跟人工钱。

十间客舍已经盖好两间,这两间还是一间三两银子,后面都要涨价了。

是的人工也涨了,毕竟周围盖房子的人多,不少人家都在请。

工匠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有的人家给价钱还高。

纪彬点头,这情况他了解了,但也正常。

毕竟求大于供的时候,涨价很正常。

这种属于市场正常的涨价,虽然没在他预料之内,但是完全可以理解。

你家挣到钱之后,不会盖房子吗。

肯定会吧。

而且选在年后三四月份也正常,毕竟这会刚刚播种完,去年挣了不少钱,今年自然要修修房子。

他家还新打了家具呢。

之前附近的猪羊吃涨价,这是一个道理。

毕竟大家生活好起来,物价肯定稍稍涨一点,只要不夸张,那就是正常的。

当然了,黄家那种情况还是少见。

宣老爹对这些涨价提前跟他讲,这是好事。

宣老爹说完之后,看着引娘跟纪彬的表情,发现不会女儿还是女婿,似乎对涨价四钱这个事根本不放在心上。

他原本以为两人都会惊讶。

可现在看来,似乎完全没有?

这可是四钱银子啊。

别说纪彬了,就连引娘都不知道她爹是这么想的。

纪彬笑着道:“没事,该买还是要买,只要不是恶意抬价就好。”

纪彬安抚好宣老爹,谁能想到,他家这生意,已经影响周围的物价了。

可见大家手里的银钱是真的多了。

但这些都不要紧。

要紧的是,这私塾要开了啊。

要让村里的孩子们赶紧开始读书了。

第60章

万秀才是永义六年考上的秀才,那年他二十四。

当时的县学破破烂烂,不如现在这样宽敞明亮,作为二十四岁的秀才,虽然不是惊才绝艳,但在偏僻的邑伊县,已经是数得上了。

那时候在任的还不是王知县,而是另一位姓陈的知县老爷,甚至还亲自接待了他这位邑伊县的秀才,毕竟那一年里,整个邑伊县,就他一个秀才老爷。

现在回想起来,这也许是他这辈子最风光的一段时日。

别说万氏一族了,就连邑伊县的富户都送来钱粮,觉得他前途无限。

毕竟一个偏僻的小县,能有多少秀才啊。

然后是永义九年,永义十二年,去年的永义十五年。

连着三年,他参加了会考,参加了乡试,最终去了京城。

可都在京城那一关被拦下来。

如果说永义九年之后,还有人过来关切,到去年的时候,已经无人问津了。

倒是王知县安慰了几句,说科举落榜是常态,考上了才是稀奇,让他潜心读书。

南军国的科举制度跟纪彬那个时空的不同,在科举制度完善的朝代,一般来说先是县考成为秀才。

然后通过秋闱的乡试成为举人,举人之后再去京城参加春闱成为贡士。

当然了,每朝每代都不太一样,这里只是举个简单的例子。

万秀才早在九年前就中了秀才,甚至能通过春安城跟宿勤郡的会考跟乡试,但这也只是让他有资格参加京城的春闱而已。

过了春闱,才能成为南军国的举人。

有人说他们宿勤郡读书人少,所以才能让万秀才通过那些考试有资格去京城去汴京。

但到了汴京那边,要跟中原的读书人,江浙的读书人,还有齐鲁的读书人,一起竞争,所以就落了下风。

不管怎么样吧,在众人眼里,那就是考了九年没考上。

前几年还好些,不少人对万秀才还抱有希望,但去年考试没成,则成了最后一根稻草。

万家一族竟然开始冷嘲热讽,当然了,不是明面说的,毕竟他还是个秀才。

但在背后那些话,就不堪入耳了。

所以在宣三姐的提议下,让万秀才去六妹夫的杂货店做账房,万秀才也是犹豫几天就同意了。

原本他对宣家人并不热络,可没想到自己春闱失利后,对自己最好的,竟然还是宣家人。

但最没想到的是,六妹夫竟然想开私塾,还请他去教学。

这对一个秀才来说,已经是极好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