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货郎(145)

纪彬看看加减法,笑道:“用乘法口诀算账,回头我教你。”

引娘点头,默默把蜡烛的光调亮点。

现在的账目主要是三方面,杂货店,而杂货店还分自家的,跟盘临县的。

第二个是酿酒坊的。

第三个则是刺绣坊的。

其中杂货店每月差不多收入十两银子,这个比较稳定。

从一月份开业到现在,到手差不多七十五两。

酿酒坊不用说,纪彬算了算,现在一共卖出去四千斤黄米酒,九千斤黄桂稠酒,去掉成本,去掉给里长家的分红。

四千斤黄米酒,他收入是在一百八十两。

九千斤黄桂稠酒,收入是二百二十五两。

合计四百零五两银子。

看着是不少,但作坊可是建的,那么大的作坊加后面客舍,作坊地面铺了地砖,这可比他家建房子贵多了。

去掉作坊的钱,到手三百七十两。

好吧,赚到的钱还是很多。

不算都不知道他赚了这么多钱啊。

然后刺绣坊,刺绣坊的账既好算也难算。

毕竟涉及的人太多,好在引娘记得都很清楚。

首先是各种丝棉线,布料,还有各种损耗,大约是七两。

但在绣品当中,最贵的不是这些材料,而是人工。

以前有三十七个绣娘,其中收入最低的,则是不分档的十八个绣娘们,她们做的活都简单,出来的数量也多。

一个月能做约莫二百多块便宜刺绣,她们工钱约莫是四千五百文。

这些刺绣不送到春安城,都是些鞋面,腰带,头巾等。

剩下的就不同了,往上数第一档绣娘,一块刺绣一百文,七个绣娘一个月能做二十八块,七个人的工钱就是两千八百文。

越往上越多,到第五档绣娘,一块刺绣六百文,一个绣娘这个月做三块刺绣,那就是一千八文。

如果在这没看出差别的话,直接说出李裁缝的工钱。

她一个月做两块刺绣,一块四千文,这个月能赚八千文,再加上之前给她补贴的两千文教学钱,那这个月就是一万文钱,也就是五两银子。

一个高级绣娘的工钱,几乎跟所有材料钱持平。

这大概就是有技术的好处。

引娘见纪彬算出来,震惊道:“我知道李嫂子赚得钱不少,可没想到这样多。”

纪彬笑:“毕竟是手艺活,当然值钱。我听柳掌柜说,苏杭那边,一块上好刺绣,绣娘的工钱能达上百两,更不要说卖出的价格。”

上百两?

酒坊要酿多少酒才能有上百两啊。

纪彬总算把绣娘们工钱算出来,差不多是十四两整。

加上材料费,还有各项杂费,一个月支出是二十二两银子。

那这些绣品,纪彬能赚多少呢。

卖出价格为一百二十两左右。

也就是说忙了这么久,一个月赚了不到一百两,记得最开始拿新鲜花样的时候,三十块都卖了八十两。

如今花样用过几次,价格就会降下来,也正常。

就算这样,加上卖给绣望坊的一百两,之前如意楼陆陆续续给的二百两,还有这个月收到的一百二。

也有四百二十两,去掉建作坊的钱,做刺绣生意以来,赚了三百八十两银子。

刺绣生意没有酿酒生意那么热闹,但赚得还比酿酒坊多十两银子。

这就能看出来刺绣的潜力有多大了。

如果刺绣坊有四五个李裁缝这样的绣娘,那刺绣坊收益超过酿酒坊一定很简单。

到现在,自家私账也算出来了。

在八月之前,杂货店收入七十五两银子。

酿酒坊收入三百七,刺绣坊加上以前在绣望坊的收入,还有第二次卖刺绣的收入,一共是三百八。

引娘看着最后的数字,震惊道:“纪大哥,你做了八个月的买卖,竟然赚了八百二十五两?”

不算不知道。

算了之后,纪彬自己都惊讶了。

更不要说引娘了,在她以前的认知里,谁家能有一百两银子,那都是很有钱很有钱的人了。

如今她家竟然能赚这么多?

纪彬叹口气,哄引娘道:“别高兴太早,赚得多,咱们花的也多啊。”

对哦。

好像花的确实很多。

买了座山,建了作坊,修了路,买了马。

作坊先不算,已经把钱扣了,但买山,修路,买马都花了二百零五两左右。

这还是大钱,小钱虽然有记账,可是零零碎碎的支出也让人咋舌。

上次办宴席十两,纪彬路过玉器店的时候给引娘买了个玉石簪子二十两,感谢宣老爹的时候送了礼物三两。

好家伙。

这账本看着就头疼啊。

更有新茶送柴尺,王知县这种打点钱。

引娘抱着账本,忍不住心痛道:“我也太能花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