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货郎(100)

不过这句话纪彬没念,夏大娘一人在家,他比自己更需要银钱。

第二封信的内容有点多,是三四月寄过来的。

那时候夏校尉已经回了边关,只是他一直跟着的副将没回,新副将较严苛,以后写信会少。

前副将留在汴京,圣人对他多有照看,非常宠幸。

夏校尉还说自己一行人回边关的时候,太子殿下还亲自去送,感激涕零无以为报。

之后种种,说的就是夏校尉在边关的琐事。

看得出来这位夏校尉一直在读书认字,非常不错。

但结尾也讲了,之后可能才能寄一封信,让夏大娘不用担忧,又多寄了银钱,让夏大娘不要省着花。

如今五月下旬,夏校尉在边关也有好几个月了。

纪彬读完这些信,不仅夏大娘松口气,柴力也放心了。

既然圣上如此信任,他的同僚们过得应该还不错。

夏大娘硬是留他们吃了顿茶,这才肯放两人离开,但给钱的话,纪彬怎么都不要。

纪彬笑:“我好歹也是小掌柜了,怎么会要您的钱,夏校尉保家卫国,我不过帮忙读信而已,算起来还是我要感谢他。”

这让柴力也有些动容。

夏大娘更是拉住纪彬的手,不过纪彬他们也该走了。

新棣庄的邓杉还在等着呢。

不管是夏阳坝还是新棣庄这里,都属于邑伊县比较偏的村落,道路也不如纪滦村,堰河村。

更不要说荆高庄了。

纪彬看着这条路,怪不得陶器运不出去,这路也太差劲了。

到新棣庄路口的时候,邓杉已经在等着了。

邓杉今年二十四,因为口吃得厉害,尚未娶妻,看到纪彬他也是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纪彬知道他的性格,并不会计较。

邓杉还有两个兄弟,做陶器的手艺他们三兄弟都会,平日也是一起干活,都是沉默又踏实的性格。

其中邓杉的手艺最好,也喜欢琢磨这个。

等纪彬到邓杉家中的时候,几兄弟都在这,明显是很欢迎他。

毕竟跟着纪彬确实赚到钱了。

纪彬看了看他们平时烧制的陶器,在里面看出不同,比如有些瓶子已经开始有颜色,而不是单纯的土色。

纪彬道:“这是最新烧制的陶器吗?”

邓杉点头,其他兄弟补充道:“他平日里爱琢磨这个,可以烧的更好,但是咱们邑伊县没人买的。”

毕竟邑伊县消费水平在这,当然不好卖。

要是运往春安城,他们也没门路,就怕做出来之后砸到手里。

纪彬心里已经有数了,基本就是,他们有技术,但是没销路。

这让纪彬有些放心,开口道:“我这次过来,还是定酒坛,上次的酒坛还不错,只是这次要的数量多。”

肯定先把黄米酒的坛子定下来,以后一月至少五百个坛子,这样生意放在春安城都是大的,他当然要亲自来谈。

“五,五,五百?”邓杉努力道,“好,好好好多。”

另外两人更是不敢相信。

他们两个基本都是种田为生,没事给弟弟邓杉帮忙,邓杉也会给他们些酬劳。

因为他们从未想过,靠这陶罐能赚大钱,也就是补贴家用而已。

毕竟以前东西运不出去,只有自己村跟隔壁村才会过来买。

可现在呢?

五百个?!

纪彬道:“对,一个月至少五百个,过来就是想问问,能不能做得及,我大概二十天后要,以后每个月十五都要送五百个到纪滦村。”

黄米酒一个月后酿成,坛子肯定要提前送过去的。

而且那个时候酿酒坊应该也建好了,甚至可以把坛子直接送到作坊里。

不等邓杉回答,他两个兄弟有些犹豫。

他们三个虽然都是熟练工,日赶夜赶,也很难做够这么多吧?

原本以为上次订了五十个酒坛已经很多了,可现在直接翻倍!翻十倍!

邓杉却直接点头。

他虽然说不出来,可却比两个哥哥坚定:“我,我,我,可,可,可以的。”

邓杉努力了一段话。

大意就是,他可以提高产量,做五百个就是三炉的事。十五天可以做好,晾个五天之后,就可以送过去了。

纪彬提前了解过酒坛的做法,知道这种时间很极限了,要是做坏一炉,时间也就赶不上了。

可邓杉却坚持得很,他能做到。

纪彬有些佩服邓杉的为人,开口道:“那好,价钱没变吧?”

之前买小酒坛的时候,就是五文钱一个,这五百个,也就是两千五百文。

差不多一两多。

“没,没有,有,变。”邓杉点头。

他说话艰难,语气却十分坚定。

有时候纪彬都觉得,跟比较淳朴的农家人做生意,实在有些欺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