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白莲人设不能掉(穿书)(255)+番外

作者: 檐上春 阅读记录

谢殊垂下眼眸,声音没什么起伏的道了一声谢。

太后见谢殊脸上没什么表情,垂在膝上的手紧了紧,笑着介绍道:“这是哀家的表侄女,名唤芮姜,刚上京不久,比你小上几岁,说起来你应当叫一声妹妹。”

妹妹这一词说的正经,又显得过于暧昧,尤其是今日是谢殊和芮姜头一次相见。

戚秋依旧没有什么表情,也不看谢殊,自顾自的低着头,缠着手里的帕子玩。

谢殊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薄唇轻抿,却没唤什么妹妹,只是道了一声芮小姐。

殿内安静一瞬,宁贵妃几不可闻的松了一口气,太后眯了眯眼。

外面又起风了,狂风卷着树枝,肆意的吹着,将殿内衬得静悄悄的。

太后拨弄着手里的佛珠,宁贵妃笑着接过来话,东绕西拐之后却是绕过了芮姜,又提起了方才说的应昌,“臣妾突然想到,戚小姐应当也是知道我们家昌儿的吧。听他说,过年的时候曾和你还是其他府上几位小姐和公子一同玩乐过,倒是好巧的缘分。”

宁贵妃说的是除夕夜醉楼那一次,当时坐的公子哥不少,戚秋还真没留意到这位应昌公子。

抿了抿嘴,戚秋故作迟疑为难的样子,谢夫人便说:“秋儿是头一次进京,对京城许多人和事还不熟悉。”

宁贵妃却是笑着接道:“那自然更该见一见,都是年纪相仿的孩子,见一见总是没有坏处的。”

“对了,”不等谢夫人拒绝,宁贵妃突然转头对着谢殊说:“想必世子也是认识昌儿的,都在京城地界,肯定是见过的。”

谢殊没有说话。

他自小就不怎么爱与京中公子打交道,每日又忙得很,各家门户的公子虽然可能见过,但还真不一定记得。

宁贵妃见谢殊皱了皱眉,像是没想起来的样子,顿时又描绘了几句,“昌儿自个高高瘦瘦的,眉心和下巴上长了一颗痣,那日在……”

宁贵妃本意是想说那日在醉楼谢殊也是在的,应该对应昌有印象,没想到她话还没说完,便见谢殊思索过后轻轻地点了点头。

宁贵妃心中一喜,“果然,我就知道世子还记得,昌儿说他还曾与你说过话,世子可否还记得?”

“记得。”

谢殊在宁贵妃殷盼的目光中颔首,终于想了起来,淡淡地说:“他向我求饶,让我放他一马。”

宁贵妃一愣,傻傻的看着谢殊,不明白他在说什么。

谢殊轻描淡写地说:“他白日狎妓,打架斗殴被我抓过几次。”

谢殊身前的炭火烧的正旺,噼里啪啦的响着,这话一落,满堂皆静,太后张了张嘴又给闭上了,殿内顿时陷入一阵诡异的安静之中。

宁贵妃手里的帕子落了地。

应昌因为这种事情入狱到底不光彩,便没有人对宫里的宁贵妃提起过,眼下是宁贵妃头一次知晓此事,还是在太后和谢家人的跟前。

弯腰捡起帕子,宁贵妃的脸上一会儿青一会儿白。

之后半天里,宁贵妃再也不敢提应昌了。

*

从太后寝殿里出来后,不等谢殊和谢夫人戚秋一起回宫殿里,皇帝身边的太监便来请谢殊。

谢殊脚步一顿,只得跟着来请人的公公走了。

一路走到养心殿,通传过后,里面伺候的下人将谢殊迎了进去。

皇帝站在窗边,正在欣赏着外面的雨景,见到谢殊走进来,这才转过身。

等宫人奉上一杯热茶之后,皇帝问道:“身上的伤怎么样了?”

谢殊回道:“已经养的差不多了,多谢陛下挂怀。”

皇帝叹了一口气,默了一下说:“朕知道你还记挂着王严的证词,可那里面的证词错漏百出,尤其是还牵连到了亡国皇子,实在无法令朕信服。”

谢殊顿了一下,“王严绝不会无缘无故提及周国太子,就算是错漏百出,臣认为也该一查。”

皇帝没有说话。

外面不知是哪个小宫人犯了错,太监正在罚她,撕心裂肺的哭闹声透过雨幕传了进来,听的人心里一阵烦闷。

皇帝拧了拧眉,示意一旁的总管太监出去瞧瞧。总管太监出去之后不知道说了什么,外面便顿时安静了下来,只听大雨纷纷。

皇帝拧着眉默了许久,手里的玉珠甩来甩去,好似有些焦灼。

谢殊便没再说话。

过了须臾,皇帝眉头松了一些,轻叹了一口气后对谢殊说:“你想查那便查吧。”

谢殊依旧没有说话,脸上也不见任何波澜。

皇帝抬起眼眸,那双漆黑的眸子早已被威严充斥,让人不敢直视。他说:“只是此事关系重大,在尚未有个结果之前不便公之于众,你私底下暗查即可,不要声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