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田园安宁(50)

作者: 善徊 阅读记录

说到底还是他没能力,何奎叹了口气继续道,“好在他有你这样的好朋友,之前也跟着你学了记账的本领,叔才能给他寻着出路,最近也有了消息,正是镇上的那家药房。叔去送药材的时候打听到他们的账房先生年纪大了打算招一名学徒,便和他们说好了把小天带过去试试。这事要是成了,叔也不用担心他了,但看他这几天的沉迷劲儿,叔实在是怕他嘴上应了心里却还是不愿意,到时候出工不出力被东家赶回来就丢大人了。所以,叔想让你开导开导他。”

这是何宁第一次见平时沉默寡言的何奎一次讲这么多话,字里行间都是对自己儿子未来的担忧,实在让人难以拒绝。

而且,真要说起来,何小天这般沉迷书籍何宁也是有“责任”的。毕竟,这小子最近形影不离的书籍正是何宁给他帮忙打听房子的报酬,原版是在李家书房看到的一本类似于《诗三百》这样的诗集,何宁借了过来,手抄了一本送给何小天。当时这小子便爱不释手,欢喜得不得了,没想到这热情过了大半个月了还没退减,何宁也是对他的痴迷劲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何叔,您放心吧,他今晚过来我就帮你劝劝他,我相信小天不是死心眼儿的人,只是刚得了新书一时太高兴了才这样,对他好的话还是肯听的。”

难得在这个时代遇到一个文科学霸,何宁也希望何小天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学习方式,生活和学习都顺遂些,而不是顾此失彼。

与何奎的对话只是半晌工作中的小插曲,何宁又继续做了些帮忙的活,便到了午饭的时候,何大爷心疼自家乖孙想让他回去吃完饭睡个午觉。

但何宁为了研制连击弩在村头的小院里窝了近一个月,不仅用脑过度还把自己憋的够呛,这种几乎纯体力的活儿让他紧张过度的骨头经过昨夜的睡眠的润滑现在整个活动开了,年轻的身体正是充满干劲儿的时候,哪里想睡什么午觉?

相比起前段时间憋着自己,何大爷更乐得看自家乖孙充满干劲儿地给他帮忙,要是能多出出门,和长辈们说说话,和平辈们玩闹一番就更好了。

于是,午时,何老娘便让何安给爷孙俩送饭,顺便把小孙女何楠带回来。

躲了何宁一天的何安没办法再躲下去了,只得装好食盒往祠堂方向去,临出门还被何老娘叫住,给了他一颗煮鸡蛋让他先垫垫肚子,别饿着自己。

何老娘的关心让何安很是感动,还没等他推拒,便听何老娘握着他的手道:“小安啊,奶奶也是过来人,知道这个年纪的小子们贪欢,但是大郎比你小两岁,行房事还是太早了,伤身体。你就再忍两年,也看住大郎。奶奶知道你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但是你们的身体都不是儿戏,可不能凭着年轻乱来,否则年纪大了可是要后悔的。”

听了何老娘的一番交代,何安仿佛被雷轰了,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祠堂的,脸上虽然没什么表情,但他的整个身体似要烧起来一般。

就连到了工地上,看到何宁也没什么反应,呆呆愣愣地把食盒留给他们,领了何楠便回去了。

徒留何宁站在门口拎着食盒,抓了抓脑袋也没想明白……

第58章 战争与流民

夏国边疆邺城, 面对北猛国近几个月来接连不断的骚扰掠夺, 边疆的百姓和战士们苦不堪言,城外的村子在烧杀掠夺之下,村民们死的死、跑的跑,而边陲城市里的防卫御敌工作也应对艰难。

安居乐业了数十载夏国的军队在政治斗争中被抹净了锐气, 剩下的大多都是为了混口饭吃的兵油子,从小生长在马背上的北猛骑兵们一波冲锋过去就能轻而易举的冲散夏国军队,缺少正面作战经验的兵油子们常常枉顾军纪四处乱逃。在正面交锋的战场上夏国军队往往是败北的结局,只有退回城内守城防卫。

然而,最近城外的北猛国兵力大增,这么下去怕会形成围城之势。一时之下接纳了周边大部分村镇避灾居民的邺城压力大增, 粮草消耗不起不说, 守城的器械也难以得到补充,真要这么下去,要不了几天邺城便会成为一座孤城,距离被困死之日不远了。

幸而,夏国的统治阶层没有听信主和派的说辞, 往边关增了援兵。

老皇帝年纪大了没有充足的精力来协调兵力调遣和部署的问题,但也不想晚节不保, 临了被史官落下一笔丧失国土的恶名,便在多方权衡下派了自己的三儿子前去边关组织战事。

一边, 随军将领萧炙拿了调兵遣将的虎符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往各地的军营送上增援兵力的指令,整合各地兵力奔赴邺城。

另一边,早已做好心理准备的三皇子带着匆忙赶制的秘密武器, 以及少量兵马从轻出发,离了京城便快速往邺城方向奔去,并向在途中经过的几座粮储富足的城市征集粮草。

等萧炙的先行兵力赶到时,邺城已经被围半个月了,正是粮尽力竭之时,而增援的十万大军的策马声、号角声以及飘动的大旗鼓舞着城内的士兵和百姓,里应外合下,北猛敌军避其锋芒,溃了围兵,向北地退离一射之地,整合大军。

至此,两军对垒,战事胶着,成拉锯态。

夏国,邺城大营。

“殿下,首批反曲复合弓经试用在骑兵营中反响最好,可以作为一只奇兵突袭的时候出其不意,且在守城巡卫兵中也会有大用。”

虽然对反曲复合弓的威力心知肚明,但只要一想到它在战场上发挥真正为例威力的时刻,萧炙便忍不住心血澎湃。

“既如此,本王便将这批弓箭交给你了,相信你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至于城防……反攻之战的时机依然尚未成熟,既然敌军愿意这么耗着,我们便陪他耗。”三皇子将目光从周边城市地图上移开,望着敌军军营的方向目漏寒光。

“殿下,这怕是京城那边的阴谋,他们连通外敌将殿下困在邺城,京城怕是会日久生变……”

当初三殿下被派出京城抵御外敌之事,并非仅仅是三殿下不得已之下的自请领命,而是多方博弈的结果,其中自然少不得各位殿下的推波助澜,但谁又能百分百肯定没有皇帝的暗中推动呢?

若其中真有皇帝的手笔,那么,这位陛下的心思可就深不可测了,各位皇子们的伎俩难保不被看透。但皇帝的身体情况确实是到了堪忧的境地,如此,不到最后谁都不会知道自己会不会是被反将一军的那一个。

这是一场押上性命生死瞬间的豪赌。

“所以,我们需要一场一战定胜负的大仗,不仅要彻底击溃北猛军,还要保留回京护驾的兵力……”

三皇子的话让萧炙心中一凛,猛地一下子想到了前些天李家送来的那批连击弩,而三殿下势在必得的语气让他不自觉地想起了那个被他牵连却又总是给他无尽惊喜的少年,心情竟有些复杂,既心喜于何宁为他们带来的巨大助力,又难免担忧这个不愿牵扯进朝堂之争的少年越陷越深。

就这样,明面上三皇子身陷边关邺城的战事上,与北猛敌军三天一小战五天一大战。夏军拿这群在边境线上抢了就跑的北猛军无可奈何,而北猛军明知邺城有监军的夏国三皇子却也对龟缩在城内的夏国兵将无可奈何。

胶着的战事一直持续到即将入冬,北猛国打着捞一大票的算盘,夏国京城的局势也到了瞬息万变的关键时刻,三皇子终于等到了所谓的时机。

到了冬天,北猛军意在抢掠,无心恋战;京城局势紧张各方对边关战事的关注也有所降低;重要的是,经过长达半年的制造和积累,三皇子手中的连击弩已经成了规模,这批大杀器也有了影响战局的能力。

天时地利人和下,夏军趁着敌军分散兵力往周边村镇烧杀掠夺,成功地分化吞噬了这些敌军精兵。

一直以来拿北猛骑兵没办法的夏军在连击弩的武力支持下,不仅打乱了骑兵一泻千里的冲势,有的甚至能穿透重骑兵厚厚的盔甲,最不济也能将这些骑兵击落下马,而等着这些落马骑兵的便是夏国步兵的锋矛和利刃。

同时,邺城城门外,派出了大部分精兵的北猛大营也遭到了夏军的疯狂回击,再加上从夜里便埋伏在大营两翼的兵力,夏军不仅击溃了北猛大营,还一路追杀到草原内部才罢休。

周边各国虎视眈眈下,夏猛两国的兵力相峙却以一场突然而迅速的大战做了结尾,北猛国大败而逃,夏国大胜,领土向北扩张百里。周边看热闹不嫌事大并伺机而动的诸国跌破了眼镜(若果有的话),也暗暗收了到夏国打秋风的打算,一副静观其变的样子,私下里却用尽办法打探夏国的底细。

大胜而归的夏军在三皇子的调遣整顿下,留下了足以稳定边境的兵力部署,带着剩余的经历了战火洗礼的两万大军打着“清君侧”的口号往京城赶去。

这两万精兵中大部分都是地方军,战事结束后本该大部队回编制地,小部分才有机会进京听赏,但此刻,稍有脑子的将领都不会讲什么回编制地的话,这一趟若是成了便有了从龙之功,名留青史的机会谁不想拼一拼呢?

……北李村……

夏国与北猛国的战事波及的不仅是边陲城镇,中原内陆因粮草充实土地肥沃成了流民们的首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