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替身不合格(75)

作者: 森秋 阅读记录

林蕴青默默转身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温灼顺着院子的矮墙,来到了一块小田边,田地也许是太久无人打理,如今已经杂草丛生,传出清脆的虫鸣。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电话。

“臭小子,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吗?!”电话那端中气十足的声音穿透扬声器传了过来。

“您不也没睡。”温灼忽略他的话题,直接问道,“林氏陶塑是什么?”

他十分了解爷爷那副德性,自从从公司退下来之后,就开始修身养性了,整天不是侍弄花草,就是到处搜集他心爱的陶瓷玉器。

耐何老头子半路入门,眼神不准,早些时候被忽悠过几次,后来就开始学习,结交大家,加上他财大气粗,被捧得多,眼光又高,能入他眼的东西其实不多。

说到这点,温爷爷倒是来了精神,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近几年,夏省文旅部开始重视非遗,组织相关学者和收藏家研究探寻了夏省内的传统技艺、活动和文学作品等等……”

夏省近几十年侧重经济发展,对文化传承的保护力度一直不够,加上夏省也并非传统的文化大省,说是要探寻夏省的传统文化,但文化价值高的东西其实并不多。

在夏省的历史中,人物陶塑算是最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技艺之一。陶塑并不特别,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但在先民的移民和交流之中,夏省分支的陶塑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在人物陶塑上有了相当高的造诣,在古代,其地位可与瓷器相当。

可惜后来受到大规模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冲击,加上夏省一直过分追求经济效益,陶塑技艺渐渐消散在发展的大流之中。

等到人们再想追溯时,相关技艺早已消失。而人物陶塑的技艺一直以来都集中在夏城。夏城是夏省的政治经济中心,在近些年来大规模的土地开发中,陶窑也所剩无几。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从古代便开始为皇家烧制陶塑的林氏陶随着时间的发展也渐渐没落。后来因为逃难,林氏举家离开夏城,搬迁至夏省北边的一个村落。

前些年,专家团队通过走访调查,找到了林氏后人所在的小村,但遗憾地发现,近些年的林氏子嗣单薄,唯一掌握陶塑技艺的林烜早已去世,而且并没有以制陶为生,留下的作品不多。唯一的外孙也在他去世后离开村子,不知所踪。

林蕴青的归来,像是意外之喜。

温灼挂断电话,抬脚走回屋内。

客厅里的陆才和赵焉仍然在低声吵闹着,他没什么心思搭理这两位,径直回到房间。

因为白天刷了墙角,室内的全部门窗大开,保持通风。

月光透过窗棂,在床上碎成光斑,洒在林蕴青的身上。

窗外是一片竹林,风缓缓吹过,窸窣作响。村子建筑密度低,绿植多,田野也多,没有城市的热岛效应,即使在夏天,到了晚上,气温也有点低,风也是凉的。

躺在床上的林蕴青,迷迷糊糊地摸了摸手臂,扯着被子的一角,卷到身上。

皎白的月光落在他的脸上,微翘的睫毛像是染上了一层白霜,随着呼吸的起伏,月光像在他身上跳动。

温灼垂眸看着他,伸出指尖,轻轻戳了一下他的脸颊。微凉的,也许是月光的温度。

今天新买的床头柜被放到了离床稍远的位置,上面已经被林蕴青摆了一个陶塑,一个抱着线团的橘色猫咪,软软地趴着,憨态可掬。

看着小猫陶塑,温灼不禁想起了林蕴青V信头像的那只小熊,双眸暗了下来,眉头微微皱起。

林蕴青不知道,在他安眠的这一晚,惊动了许多人。

第二日清晨,窗外传来叽叽喳喳的鸟鸣,林蕴青睁开双眸。

他习惯性得翻了个身,目光被挡住,视野被局限在一个胸膛上。

林蕴青眨了眨眼睛,没反应过来,伸出指尖按了一下,热的。

他猛地缩回手,弓着身往后靠,背抵在了墙上,白墙冰凉的温度让他清醒过来,目光缓缓往上移动,是温灼。

近距离看到这张脸,林蕴青心里莫名其妙地揪了一下。

这个不同的角度,让他察觉到温灼那种勾人心魄的帅气,五官硬朗深邃,犹如造物主精心雕琢的雕像。

他的目光忍不住一寸一寸地在温灼的五官上丈量,如果是捏他的话,他能不能用雕刻刀在陶土上勾勒出如此模样。

正当他在脑海中用雕刻刀在陶土上进行塑造时,温灼的双眸缓缓睁开。

林蕴青的目光猝不及防地被深邃的双眸捕捉。

“几点了?”温灼的声音有些低哑,双眼半睁着,带着些许慵懒。

“不知道。”林蕴青转过头,移开目光。